-
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亿,同比增长4.75%。为了丰富数字阅读形式,笔者以古籍为蓝本,通过使用ADDIE模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解决古籍字体因设计复杂不适合某些需要快速阅读或者长时间阅读的短板。研究和应用ADDIE模型,可以优化屏显古籍文字的字体设计,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一、屏显古籍字体的设计现状
(一)屏显古籍字体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启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发项目的应用。此后,随着古籍文化保护意识的加强,古籍字体的设计工作也逐渐开展。早期的古籍字体主要用于科研、教学、出版等相对较为专业的领域,后来其在电子屏幕上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和应用。如今,国内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的电子屏幕古籍字体,如“汉鼎繁古印”等,这些字体都尽可能地再现了古籍字体的书写特色。
(二)屏显古籍字体的设计需求与挑战
如何在保证古籍字体再现度的同时,满足电子显示设备的显示要求,是设计屏显古籍字体的一大难题。相关人员在推广屏显古籍字体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古籍字体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此外,很多古籍字体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适用性相对有限。而现在的数字化阅读不仅需要快速阅读,还常常需要长时间阅读,这对屏显字体的清晰度、辨识度和舒适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设计者来说,如何将古籍字体的特性和现代的电子字体的标准相结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ADDIE模型
(一)ADDIE模型概述
ADDIE模型最初用于教学设计,分为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阶段,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框架,用于创建有效和系统化的学习体验。然而,考虑到ADDIE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被应用的范围更广,其中包括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迭代和优化的过程,ADDIE模型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来控制设计过程,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二)ADDIE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Adobe公司在设计和推广其新的字体产品时,就采用了ADDIE模型。Adobe公司首先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调查,分析出用户对新字体的需求和期望。然后,该公司设计团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创造出既具备艺术性,又符合用户需求的字体。随后,该公司开发团队依照设计稿开发,制作出实际可用的字体产品。产品推出后,Adobe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市场推广,一方面让更多人知道并使用这款字体产品,另一方面也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最后,Adobe公司的团队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产品的调整和优化。
总之,ADDIE模型有科学、有序的设计与评估方法,不仅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屏显古籍字体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优势在于能够对用户需求、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优化,将设计和用户需求结合,而不是脱离实际,一味追求设计的艺术性。
(三)ADDIE模型的优势与对比
在字体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设计模型包括参数模型、组合模型。这些模型根据设计的需求和复杂性的不同选择使用。其中参数模型可以通过设定某些字体特性的参数产生不同字体的形态和样式。比如,“方正黑体”属于利用参数模型下的字体设计,需要保持一致的字面宽度、笔画粗细和弧度等。而组合模型是将不同的字符和笔画形状进行组合设计字体。“汉仪大隶书”属于利用组合模型下的字体设计。组合模型灵活性高,设计师可以随意变更字体的各部分,使字体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见表1)。
三、基于ADDIE模型的屏显古籍字体的设计策略
(一)基于ADDIE模型的屏显古籍字体分析
在屏显古籍字体的应用中,ADDIE模型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分析用户在使用电子屏幕显示的古籍字体时的需求和偏好,进一步确定字体的设计;在开发阶段,设计师可以依据设计的要求,具体制作出有较高还原度的古籍字体;在实施阶段,设计师可以将字体应用于电子显示屏,查看效果;在评估阶段,设计师可以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字体的修改和优化,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设计部分,设计师通过ADDIE模型融合黑体和研究所选取的古籍楷体,能够实现平衡的设计。设计师从保持字体易读性、易识别度和审美性综合考虑,通过笔形、结构和字重三个方面研究屏显古籍字体,可以避免其中的某一方面被过度强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实验的过程通过对《开成石经》样本的提取与特点总结(如图1),结合对字库标准楷体骨架的模仿及对书写笔画的模仿。例如,设计师可以加粗楷体的横、竖、勾、提等笔画,使其在视觉效果上接近黑体。此外,为了更适合当下快节奏的阅读方式,设计师可以重新调整楷体的大小、宽度、间距与重心,使其在有限的空间里放下更多字体,让读者在阅读时既可以感受到楷体人文性的字体温度,又可以更快速地阅读想要了解的信息。
(二)基于ADDIE模型的屏显古籍字体设计步骤
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使用环境、群体特征、阅读习惯(如图2),协调古籍字体的艺术性与现代视觉需求。
针对数字屏显下的书法字体,设计师应该从字体形态本身出发,研究如何提高其在屏幕上的可读性,在不失书法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减省、概括形态,去掉不适合屏幕应用的部分,充分发挥字体的阅读功能。例如,古籍字体的细节部分调整,包括笔画、结构和字重等(如图3、图4、图5)。此外,设计师可以对照经典屏幕楷体、黑体与宋体字考虑其线条粗细、笔画疏密等因素,使用设计软件转化为数字化字体格式,并在显示设备上测试。
我们将设计的屏显楷体字于实际场景中观察字体的显示效果和操作反应中可以发现,传统手写楷体字体大小与笔画粗细变化很多,空间结构上的对比也很大,而依据《开成石经》设计的屏显楷体笔画间距相对匀称,字面大小也更一致,大面积的正文阅读更显舒适。在屏显楷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在楷体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字形结构上的完善并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在保留原有的特征上更秩序化、系统化,在笔画的纵横关系上也更偏于字库字体的系统性,形成更平行、更标准化的笔画结构关系。
四、屏显古籍字体的案例分析及使用反馈
我们对设计的屏显楷体字进行评估,包括用户反馈、应用效果等,对于未达预期效果的部分进行是否符合设定目标的评价。我们选择屏显字库字体怀竹楷黑体、汉仪碑刻黑W与汉仪拙楷以正常使用的16 pt大小为例,正常的字间距、行距,把一段文本分别用这3款字体进行正文电脑屏幕展示(如图6所示)。
针对怀竹楷黑体是否成为一种有良好体验的字体,我们对100位使用者进行了字体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怀竹楷黑体在易识别度、美观度、舒适度和阅读效率方面都可以为屏幕使用者提供满足其使用需求的屏显设计字体。我们调查的样本量虽有一定的限制,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实施性已经显现。
考虑到古籍字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满足现代显示技术和阅读需求,笔者提出既要保留古籍字体的原有艺术特征,又要兼顾现代显示技术和阅读需求的想法。ADDIE模型为这种需求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流程,使设计过程有更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此外,我们还提出将“黑体与楷体融合”的设计理念。笔者期望推进屏显古籍字体设计的发展,同时引发更多关于未来屏显古籍字体设计的思考与讨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