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世说新语》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激趣导入、联系教材、设问留疑、多向联结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整本书导读的教学策略,旨在推动整本书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方法参考,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研读名著的技巧,进而全面提高其名著阅读能力、增强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方法;《世说新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还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并从中丰富精神世界。基于此,教师应具备统筹课内外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多元化的整本书导读活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指导学生研读名著,并在学生完成阅读后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以便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笔记体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世说新语》极富语言研究、文化研究和社会研究价值,将其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历史和文学知识储备,显著提升他们的语言解析、文化探究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从课内的单篇阅读过渡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带领学生了解魏晋名士的奇闻轶事和风流雅言。
一、激趣导入,引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期待,教师可以在进行整本书导读时采用激趣导入法,以新颖、富有趣味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整本书阅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投入到自主阅读和课堂探讨等多个活动中[1]。
以《世说新语》的整本书导读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出示成语“难兄难弟”,如图1所示。
大多数学生会将图中的成语读为“nàn xiōng nàn dì”,并将其解释为“彼此曾共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此时,教师要把握教学时机,适时提出问题:“若将“难兄难弟”读为‘nán xiōng nán dì’,它的意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难兄难弟”的出处,即《世说新语·德行》,并解读其本义:两兄弟之间关系十分友善,且二人德行兼备、实力相当,因此难以分出高下。
仿照此种形式,教师还可引入“管中窥豹”“望梅止渴”等成语,拉近学生与《世说新语》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带着已有经验投入到名著阅读活动中。
二、联系教材,消除阅读屏障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节选了多部名著片段,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模块,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在整本书导读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教材中的要求,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消除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则故事分别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和《世说新语·方正》。通过课内学习,学生已经对《世说新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在《世说新语》的整本书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度联系教材,引导学生回顾课内所学文本,也可设计前置任务,要求学生回顾故事内容、简述名著背景资料。
(一)回忆教材,讲述故事内容
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认知,教师可创建“听我讲故事”课堂模块,鼓励学生回顾故事内容,进而用自己的话讲述《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学生利用课内阅读的经验,用现代汉语进行讲述,体会魏晋名士的风雅及该时期的文化氛围,进而为整本书阅读做铺垫。
(二)联系教材,了解名著背景资料
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世说新语》的创作背景与基本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整合课程内外的素材,尝试陈述《世说新语》的背景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背景与整体特征,为整本书阅读做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
结合教材的注释以及相关课外资料,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作者与创作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导读活动,学生能够将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迁移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从而迸发出更强烈的阅读热情和学习期待[3]。
三、设问留疑,激活探究欲望
只有学生产生了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深度探究的欲望,整本书导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进行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4]。以《世说新语》的整本书导读为例,教师可从内容和价值两个方面着手设计问题。
(一)基于内容的设问留疑
理解名著的内容,是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要求,也是学生应达成的基础目标。因此,在导读环节中,教师要基于名著的内容设计问题(如图2),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解析名著内容,然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图2中的问题链以《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为素材,旨在引导学生梳理名著内容,锻炼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活动中,有利于其提高阅读兴趣,唤起探究欲望。
(二)基于价值的设问留疑
基于价值维度设问留疑,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名著全貌,也可以让他们明白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以《世说新语》的整本书导读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如图3)。
借助图3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在《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探究其价值、梳理其特点。以第一个问题为例,学生要重点关注和总结整本书的艺术特色,从人物塑造、情节描写等多个角度,探讨其艺术价值。比如,从“曹操捉刀”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典型特征,并以夸张的手法进行人物描写。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展开多维度的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名著内容,还能领悟名著阅读的重要性[5]。
四、多向联结,开阔认知视野
(一)文本与文本的联结
1.内部联结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但是整部小说却没有按照人物分类,而是打乱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内部的联结,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围绕分类的成果展开深度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设计如下阅读任务:
任务一:《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任选两位典型人物,将与他们有关的故事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选人物的故事,说一说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任务二:《世说新语》中记录的故事源自魏晋时期,而教材中同样创作于魏晋时期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陶渊明的《饮酒》、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曹植的《梁甫行》等。请结合《世说新语》中与“嵇康之死”“枭雄桓温”相关的故事,感受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通过以上两项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名著内容,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框架、提升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中人物或情节的理解。
2.跨文本联结
在进行内部联结的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跨文本联结,让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名著的内容与主旨。以《世说新语》的整本书导读为例,教师可以从跨文本联结的视角,设计如下拓展式和探究式的阅读任务:
任务一:《世说新语·言语》有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但是经程炎震考证可知,《世说新语》中描述的年龄和年份与史实不符,可见此则故事是虚构的。那么,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虚构行为呢?他为何要进行虚构?请你从塑造人物、凸显主旨等角度展开分析和探究。
任务二:找出《世说新语》中与王、谢、桓、庾四大家族相关的故事内容,观看动漫版的《世说新语》,并查阅相关历史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展现从“西晋”到“东晋”的社会发展历程,同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物呈现、性格塑造等角度说一说动漫版的《世说新语》是否还原了书中人物的全貌?原文与动漫之间有哪些差异?
(2)动漫中的色彩、配乐等是否符合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否能够反映魏晋人士的风度?
(3)如果你是动漫的创作者,让你在动漫中增加一个人物,你会选择谁?谈一谈你的想法。
借助以上两个阅读任务,学生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与史料资源、影视作品等关联起来,让他们能够从跨文本的角度出发探究名著中的问题,进而达到开阔文化视野、强化阅读效果的目的。
(二)文本与作者的联结
除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结之外,教师也可以从文本与作者联结的视角指导学生打开整本书阅读的思路。通过几轮阅读和探究之后,学生可以发现《世说新语》与真实史料有着紧密的关联,据此,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刘义庆编纂《世说新语》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何要采用这样的编纂形式?刘义庆为何未完全按照真实史料进行编纂?
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设计下列学习任务:
(1)根据“刘义庆与魏晋名士的相似性”这一话题,从外在和内在两个角度,溯源刘义庆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并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2)深度探究刘义庆编写《世说新语》的意图,并尝试分析《世说新语》的编写风格,绘制思维导图,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五、结束语
为了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以《世说新语》为例,从激趣导入、联系教材、设问留疑、多向联结四个方面探索了整本书导读的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在教师的精准指导和点拨下,学生不仅能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文学、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有效运用到其他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侯晓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2):12-14.
[2]黄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0):40-42.
[3]梅张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22(8):60-61.
[4]江怡伦.“联结”推进《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3):18-20.
[5]于保泉,于保东.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以《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3):40-4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