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也常用“四君子”来离意圣人高尚的品德。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写物而写物,导致我们写的文章存在主旨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的不足之处。
如周敦颐在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爱莲说》中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独爱莲。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所写的作文,老师常常会用“主旨不突出”来评价。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写作文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了《爱莲说》这一文言文后,我们就可以学习文言文中“直抒胸臆”这一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又比如在《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寥寥几句,把莲花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性格特点描写得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我们在写作文时也经常会写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但是我们却写不出古人那般生动精辟的句子。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掌握写作方法,特别是对自然界中植物的体貌特征描写,泛泛而谈致使我们写出来的事物没有个性、独特之处。学习了《爱莲说》后,们也可以学习文言文中对植物描写的方法,教会我们可以分别从植物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具优体、细节的描写,如此一来我们所写出来的植物就有个性和灵性了。
如《爱莲说》中所描述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本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对菊花、牡丹及莲花进行了形象的比喻。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既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洒脱,但也不会像众人追捧牡丹那样追名逐利,作者唯愿保持君子之德老师在对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或者传授写作方法时,总会提醒我们要做到详略得当。但是由于我们在写作文时,对素材的选取和谋篇布局规划不当,最终导致我们的作文选材不典型或者详略不得当。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又如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论战》一文的谋篇布局可谓是精辟。文章剪裁得当,结构精巧,给读者以足够汲取的艺术养分。文章中作者没有详尽地记述战争的始末,而是紧扣“论战”二字,侧重于论战,进而突出了曹列高超的军事才能——远谋。这是谋篇立意的着力点。文章通过曹的“三论”,把一位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军事奇才刻画得形象生动。根据曹论战的主题思想,如果按我们的惯常思路,我们一般会详细介绍作战过程,预设着从激烈的作战过程体现战争的慘烈以及曹列的足智多谋。而文章作者却巧妙地为曹冽安排了“三论”:一论战前准备,二论战争过程,三论取胜原因。作者对战前准备进行了详细叙述,从曹列论述作战的条件足可看出曹列心思缜密,深谋远虑。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没有学习《曹判论战》之前,老师要求写一篇以“母爱的伟大”为主题的作文。
这位同学一开始所选取的素材是:妈妈在他生病时,着急地把他送往医院井全程陪同;妈妈在下雨天为他把雨伞送到学校。这两则素材是可以体现母爱的伟大,不过转念一想,我们从小学到初中所写的有关母爱的作文所选取的素材也是类似这样的,这样的素材一点都不新鲜。
学习《曹列论战》这一篇文言后,这位同学突然想到这一个细节: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篮球兴趣班。因为从小他就热衷于篮球运动,所以他在篮球训练班中表现十分突出,成为主力队员之一。在一次区域比赛过程中,当所有人都为队员的进球而呐喊助威时,他的妈妈却发现他脸上有痛苦的表情。他的妈妈当即就叫停了比赛,并且急速地来到他的身边,抚摸着他的头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告诉妈妈说可能是打球的过程中拉伤了脚筋,感觉在投球时脚有抽搐般的疼痛,但是这种疼痛只持续几秒钟就消失了,如果继续坚持比赛,他的脚应该不会有什问题。
但是妈妈听后坚决不让他上场,并且要立刻把他带去医院检查,甚至是他的教练和队员都劝他妈妈说,让他打完比赛再去检查,妈妈依然坚持不让他参加比赛。他清楚地记得,当教练和同学在劝说妈妈时,妈妈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语气变得生硬,满脸的怒气,甚至还有一种“杀气”当所有人都不理解妈妈为什么那么固执,不听别人的劝解的时候,他却恍然大悟—在妈妈的心里,他的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后来这位同学把这一素材写进作文,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并且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进行讲读,老师说这位同学的选材非常新颖和独特。从这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只要我们去仔细品味文言文,文言文则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足够的营养。
老师在评价我们的作文时经常会说我们的作文没有说服力,写作文必须要和读者产生共鸣。老师还教导我们,为了写出真情实感,最好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写作,所选的素材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但是通过学习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文言文,我们却豁然开朗了。这篇文言文记叙了邹忌巧妙地用现身说法成功劝说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拜见齐王时并没有直接告诉齐王纳谏的重要性,而是用现身说法进行巧妙的类比,以达到劝谏的目的。邹忌告诉齐王说自己明明没有城北徐公美,但是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要美。通过一番思虑后他明白了,他的妻子因为偏爱他,他的小妾因为怕他,他的客人因为有求于他,所以都对他说了谎。接下来邹忌顺理成章地告诉齐王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文章的最后写道:“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迁。“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效果。
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才顿悟到:我们所写的作文之所以不能和读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所选取的素材并不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甚至有些素材是假的,所以难以和读者产生思想的共鸣,这就是老师教我们的“言之有物”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用了现身说法,那么如果我们的作文也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读者在读了我们写的作文之后也能感同身受,这样就会产生思想的共鸣,我们的作文自然也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并从中受益。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