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繁杂且重要,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在此种情况下,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在论述工作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和具体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0引言
相较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除了关注学生当下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情况,还应重视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综合素养,以确保学生未来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因此,高校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诉求,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掌握学生相关情况和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支持方面,信息技术无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来说,如何创新信息时代的管理工作,以达到快速、准确掌握学生情况,科学、有效制定管理措施,帮助学生实现良好发展,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1整合信息,提高管理时效性
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多元化的特征[2]。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主体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作出精准判断并展开科学行动。而在传统的方式下,这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高校需要结合信息时代学生管理相关信息分布和传播的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信息整合利用的效率,确保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再者,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新月异。高校通过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信息的获取、分析中,以便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与时俱进,增强管理实效性
信息时代,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生群体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并且,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背景下,面对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社交等方面的广泛和深度应用,高校需要通过创新管理工作与学生保持近距离的状态,避免因为思想、观念或者行为落后而与学生疏远,出现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的问题[3]。
1.3密切协作,提升管理精准性
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而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和行为协同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就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探索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信息共享和行为协同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对学生情况的精准掌握和有效管理[4]。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高校的管理需求。学生管理主体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加精准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并据此制订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果。
2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
2.1创新方向不明确
首先,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但也带来了创新方向选择上的困惑。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管理工作内在需求的准确把握,管理人员往往难以确定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创新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5]。其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根深蒂固,部分学生管理主体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惯性思维使得管理人员在面对创新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尝试新的方法。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沿用传统的模式,而不是积极寻求创新,从而导致创新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最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创新方向选择的难度。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他们的需求和管理难点也各不相同。因此,确定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创新方向比较困难。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2.2创新合力不强
信息时代,虽然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类型和数量均比较多,但工作创新方面的凝聚力和突破力并不强,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未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首先,从管理团队内部来看,创新合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创新思路;二是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可能存在差异,使得高校在创新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三是部分团队成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持怀疑态度[6]。其次,从外部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创新合力的不足同样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与外部社会、企业等机构的联系不紧密,难以获得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二是高校在整合外部资源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机制,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三是部分高校过于依赖自身的资源,忽视了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共享,从而限制了管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创新合力的不足不仅使高校难以在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还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导致高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学生管理问题时难以迅速作出有效的应对。
2.3技术水平差别大
信息时代,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有教师、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学生等。受各自学习、成长背景的影响,这些主体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首先,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专业领域不同,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团队成员能够熟练运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工具等现代化手段,有效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而另一些成员则可能对这些技术工具不太熟悉,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种技术水平的不均衡给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不同部门可能因为职能、经费等因素,在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部门可能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能够高效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学生数据;而另一些部门则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模式,难以实现创新。最后,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时代,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一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学习平台、社交软件等,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和交流活动;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对这些技术工具不太熟悉,需要额外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差异也给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方面带来挑战。
3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
3.1立足学生管理实际问题明确创新方向
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仍然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思想。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更多要立足于当前面对的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创新方向。在学生管理实践中,管理主体要深入剖析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问题、学生服务的质量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需求问题等,通过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学生管理工作,更准确地把握管理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为创新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应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例如,构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快速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开发在线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课程选择、成绩查询、心理咨询等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行为和学习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学生管理主体要多角度、全流程地分析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情况,深挖学生管理中的堵点,以明确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流程优化方面的方向和重点,提高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创新的针对性。
3.2围绕学生管理实际目标凝聚创新力量
考虑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方面宜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任务。而团队整合的目标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生管理任务。在明确学生管理目标后,团队内部就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凝聚创新力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合力。首先,加强管理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学生管理团队内部应当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经验、交流想法,形成开放、包容的讨论氛围。应通过举办团队建设活动、设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7]。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确保在创新过程中能够迅速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创新思路。其次,提升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团队内部要通过组织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和完善创新思路。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再次,加强与其他学生管理主体的联系与合作。团队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机构或者人员的合作机会,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创新研究和实践。最后,建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团队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内部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当然,也需要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3.3结合学生管理实际需要开展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在创新实践中,要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培训,以缩小不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首先,针对学生管理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进行系统、深入、持续的技术培训,应该设计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各个方面,确保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时,还应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分享他们的经验,为团队成员提供参考。其次,高校要加大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的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升级和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引进更加先进、高效的管理软件和设备。同时,要建立更加完善、智能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理团队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支持[8]。最后,要重视学生群体信息技术水平的培养与训练。高校和学生管理团队要通过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举办信息技术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4结束语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较多的变化,开展管理工作创新已经显得十分必要。而针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中遇到的创新方向不明确、创新合力不强、技术水平差别大等挑战,相关主体要注意立足学生管理实际问题明确创新方向,围绕学生管理实际目标凝聚创新力量,结合学生管理实际需要开展技术培训,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成富,李岚.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路研究[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4):82-85.
[2]曲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98-100.
[3]王晓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J].山西青年,2023(16):184-186.
[4]刘宇.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9):28-30.
[5]田原.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2):65-67.
[6]邹嘉唯,于英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华东科技,2023(9):142-144.
[7]何子婷,窦浩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3(13):187-189.
[8]杨博.新时代网络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山西青年,2023(12):181-18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