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定位和清远市产业规划与布局,对清远市农业产业建设展开分析与研究,聚焦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探讨其现存问题及真实物流服务需求。根据清远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提出通过加大物流业建设投入力度,推动两业互促双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冷链运输网络;加强“农业+物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线上+线下”全渠道分销,内外循环“两手抓”等举措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思路与建议,提升当地物流业发展水平,强化物流集聚水平,有效承接清远市农业产业的物流需求,实现产业间协同发展,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助推清远市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清远市;农业产业;物流体系
1引言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省内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划分,清远市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被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且其区域布局重要程度为“核心”程度,是清远市八大上榜产业集群中唯一达到“核心”程度的产业集群。从清远市产业规划与布局来看,清远市产业分布大体上有南北之分,其中农业产业主要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2022年,清远市提出要依托农业“3个三工程”和“五大一深化”提升计划,通过拓展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业价值,拓宽分销渠道等举措,努力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五个百亿农业产业,以此带动其余产业的转型升级。
物流服务于商流,是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衔接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清远市作为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农业产区,总体上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在政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当地物流业并未得到足够的指引与扶持,致使其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1],发展速度远远不及农业,现有物流业发展程度无法完全满足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能给予农业发展足够的支撑,限制了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产业布局、区位因素与市场需求等方面,聚焦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分析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明确需求,对构建能有效支撑清远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有效促进清远市农业和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振兴推进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进程。
2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为扶持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建设,清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2023年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农业“3个三工程”)专项发展资金使用方案》《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用地工作指引》等,借此提升清远农产品品牌价值,打响“清字号”特色农业品牌。不过,因为五大农业产业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不同,其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2.1清远鸡
由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数据可知,清远市2023年家禽宰杀或出售共计1.4亿只左右,同比增长1.7%;禽肉产量达到了20.4万吨;禽蛋产量约为3.3万吨[2]。与其他几大农业产业相比,清远市清远(麻)鸡的养殖已逐步从农民山林散养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产业园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创建了以清远鸡为主导的清远清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清新区清远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整体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清远市规模基地清远鸡同期平均仅有1.7元/公斤的利润,随着清远鸡养殖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肉鸡市场供应量也随之提高,届时或将面临“供强需弱”的局面,清远鸡销售的盈利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2.2英德红茶
2023年,清远市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比去年增长了2.9%,全年茶叶产量约为1.46万吨,比去年增加了6.3%,其中,英德红茶的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产量占据了总产量的90%以上。茶叶的价格受产地、工艺、品质、品牌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可划分为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多个级别,且以500元/斤的价格作为高端茶叶与中低端茶叶的分水岭。清远市2023年全年干茶销售量中有93%的均价低于500元/斤,仅有7%售价在500元/斤以上,可见英德红茶目前仍以中低端价格产品为主,需加强培育,提高品质,从而更好地打入高端茶叶市场,提高茶农收入。此外,虽然英德红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远销海外,累计创汇上千万美元,但近些年以内销为主,国际竞争力较弱,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还未真正走出国门。
2.3连州菜心
清远连州菜心因其生长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大有益于提高菜心品质,故2023年仍以冬种为主,播种面积约为17.3万亩,大幅度增长了72.0%;总产量达22.96万吨,比去年增长了27.6%。在清远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连州菜心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不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连州菜心种植成本为2060元/亩/茬,比去年增长了5.1%,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种植面积和规模的扩大,连州菜心单位种植成本反而在上升,规模经济尚未实现。而新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对包装材料、温度控制、湿度管理、防震防污染和交货时间等环节都有较高要求,整体冷链运输成本较高。上涨的种植成本和冷链运输成本都压缩了连州菜心的利润空间,削减了种植户的收入。
2.4清远丝苗米
近几年,“北有五常,南有丝苗”中的东北五常大米逐渐在消费市场打响了名声,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使得其售价节节攀升,远远高于普通籼米。2023年,清远市丝苗米播种面积达153万亩,全市主要企业丝苗米稻谷收购均价为209.1元/百斤,普通籼米稻谷收购均价为149.3元/百斤,丝苗米稻谷收购均价比普通籼米稻谷收购价高59.8元/百斤。可见,丝苗米种植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优质农产品的高回报,但放眼全国市场,丝苗米的名气远远不及五常大米,其销售范围也主要停留在广东省内,售价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2.5西牛麻竹笋
2023年,清远市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增长至65.0万亩,产量达到105.0万吨,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2%和14.3%,全年产值超过40亿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西牛麻竹笋的品牌赋能和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发力,相比2022年鲜笋田头收购均价1.1元/斤,2023年的收购均价涨至1.6元/斤,其收购价涨幅高达45%,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激发了他们种植麻竹笋的热情。
截至2023年底,清远市五大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已达302亿元。从行业数据统计和清远市农业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各大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具体如表1所示。
3清远市农业产业现存问题及物流需求
从表1可知,在清远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成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各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产业互促发展动力也未完全发挥出来,经过分析及梳理,可知各产业仍受困于以下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两业区域协调发展欠缺,互促发展尚未实现
因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分布并未集中在某一具体区域,而是分散在清远市各区域,从北到南均有分布,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整体都处于分散不集中的状态,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强[3]。同时,清远各区域农业与物流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英德市、清城区、清新区两业发展相对平衡,佛冈县、连州市、阳山县两业发展水平基本协调,但连山县和连南县的物流业发展滞后,两业发展不协调,仍处于失调状态,无法发挥产业互助最大功效[4]。清远市整体物流业空间集聚程度低,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区,且部分区域物流业发展滞后,未配套完善的物流体系,导致农业和物流业发展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分销,两业互促互强尚未完全实现。
3.2物流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冷链运输网络不完善
以清远鸡为代表的养殖业,主要涵盖活禽运输、肉加工产品运输、禽蛋运输等冷链物流运输需求,涉及禽类的收购、分拣、运输等多个环节,需从生产源头开始保持新鲜和冷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只有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才能确保禽类产品在配送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然而,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印发的《清远市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方案(2021年修订)》虽然提出了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但仅局限于清城区和清新区的主城区,并未覆盖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和连州市4个清远鸡的核心发展区。现今,即使像清远鸡等已逐步从小农作业转型为工业化养殖生产,并配套了一定的设施设备,发展基础较为深厚的产业也同样面临冷链运输网络覆盖不够全面、辐射范围较小的问题,影响了部分区域清远鸡及其加工产品的运销。其余农业产业也面临着农业物流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物流技术应用尚未普及、冷链运输网络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整体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
3.3跨学科人才缺失,物流人才流失严重
清远市于2011年起谋划建设“广东省职业教育城”(下简称“职教城”),“职教城”现已入驻1所本科高校,9所专科院校。其中,除了1所民办高职院校外,其余9所高校均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或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关务与外贸服务等专业。相对而言,只有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涉农专业[5],且只有个别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考虑到跨学科课程的制订与安排。可见,同时掌握农业和物流业交叉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分缺乏,且“职教城”中的高校虽然每年培养并向社会输出近千名物流人才,但大多数毕业生并未留在清远,为当地物流业的建设出谋划策,而是多流向珠三角其他城市,如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人才的外流限制了清远市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其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3.4未与国内外物流体系接轨,农产品运销受限
清远市农产品在国内市场整体知名度有限,目前主要销售市场在广东省内,虽然在政府和行业的推动下,清远正努力打造“清字号”产品,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高全国知名度,逐步从“清字号”到“粤字号”再到“国字号”,但其物流体系尚未与国内外物流体系完全接轨,农产品营销范围辐射有限。如英德红茶在国内外素来就具备一定知名度,在2016年恢复茶叶出口后,近年来英德红茶出口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物流运销体系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市场,还需要建立起与国际贸易接轨的物流渠道和运输网络,通过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来实现农产品的海外销售和运输。但清远市的物流网络尚不完善,链接国际市场的茶叶规模化出口平台尚未建立[6],阻碍了清远农产品、农副产品接轨全球供应链物流体系,限制了其走出清远走向全球的步伐。
4清远市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策略
4.1加大物流业建设投入力度,推动两业互促双强
清远市毗邻广州市,受其空间辐射带动效应较强,因此清远市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物流资源,加速推进物流业建设,优化物流网络布局,促进农业和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同时,清远市政府还应加强对当地物流企业的指引,减少因物流服务同质化而引起的恶性竞争,明确各自定位及分工,做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可以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当物流业逐步发展成熟完善,便可以反哺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畅通和有序发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加大物流业建设投入力度,促进物流业跟上农业的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和物流融合协调发展,两业相辅相成,互促双强,推进农业和物流业两大产业振兴,并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
4.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冷链运输网络
先进的现代化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技术可应用在产品储存、装卸、搬运、运输和配送等环节,从种养植、采收、包装、流通加工到信息处理全流程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物联网可实现农产品在种养殖环节的全方位检测,完成数据采集和进行实时监测,随时调整,精准作业,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无人机或无人驾驶车可运用于喷药、施肥、采摘等各环节,减少农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条码或RFID技术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跟踪溯源,保障食品安全。因此,清远市政府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无人车、条码、射频等物流设备和技术,强化科技创新,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齐头并进,用技术支撑完善现代化物流体系,将现代化物流技术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结合,发展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切实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成本,助力农产品生产、转运和销售,实现农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冷链物流运输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清远市必须重点关注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加速建设各级冷库、冷藏车、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配送中心等设施,扩大农产品冷链运输的覆盖范围并提升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在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需求。同时,推广冷链技术,提升冷链运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农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减少损耗和浪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3加强“农业+物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高层次人才引进
面对“农业+物流”跨界人才不足、物流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清远市政府可在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间搭桥牵线,让高校教师到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帮助高校进一步明确清远市农业对物流服务的具体需求,将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精准定位,量身打造并开设符合清远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同时,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植入“三农”情怀,培育学生爱农意识,让学生不仅懂农业、懂物流,还愿意扎根于所在区域,服务于清远农业和物流业发展。政府、高校和行企间的配合和交流,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还能培养具备“农业+物流”交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高校还可承接技术咨询与指导、技能培训等工作,满足当地种植户、养殖户和企业的学习受训需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再者,清远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校物流人才留下来,并加强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引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人才的交流与协作,强化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产业的支撑。
4.4“线上+线下”全渠道分销,内外循环“两手抓”
生鲜类农产品需依赖冷链物流网络完成产品的配送,但大多经过精加工和深加工的农副产品往往只需要通过普通物流体系即可完成产品的分销,且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因此,在巩固农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清远市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尽可能开发多种农副产品,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各类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树立具有清远特色的优质品牌,打破传统农副产品自产自销、没有品牌的局面。再依托完善的物流体系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在传统农贸市场、商超、餐饮等供货渠道的基础上,借助“预制菜”和中央厨房模式,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如综合电商(淘宝、京东、拼多多)、直播电商(抖音、快手、点淘)、新零售(美团闪购、京东到家、淘鲜达)和社区团购(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等多种营销渠道,慢慢转变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分销模式。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规模逐步稳定后,还可借助跨境供应链、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将其农副产品远销海外,在开拓内循环的同时,打通外销渠道,内外循环“两手抓”,让“清字号”产品走出清远,走出广东,走出国门。
5结语
清远市应通过合理规划现有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以保障其他产业的生产与运销,并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新的物流产业集群区,因势利导,化劣为优,把成本劣势转化为品质优势,将高成本转换为高质量。同时,打造真正具备清远特色的产品与品牌,凭借内畅外连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满足清远市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运销国内外的需求,推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促进农业价值链全面升级,融通供应链物流体系,促使清远的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实现农业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贺颖.广东清远农村电商及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23(05):103-105.
[2]清远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清远市主要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
[3]罗木兰.电子商务背景下提升“清字号”农业品牌价值的路径研究—以清远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3(06):12-15.
[4]段洋,劳健,杨倩.清远市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2):251-254.
[5]黄琦琪,曾艳英,高月勤.高职院校助推清远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114-117
[6]陈春慧.清远茶叶出口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3):18-2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