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为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对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普惠金融政策进行跟踪审计能够对普惠金融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持续审查和监督,掌握惠民政策的实际效果。文章通过分析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执行现状,总结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多方协同机制、搭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建立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等建议,以此助力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的执行和完善,从而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跟踪审计

  0引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少、市场竞争压力大、生命周期短等诸多困难。因此,政府出台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政策。普惠金融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激发大众创新和创业活动,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主要是对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实施效果进行持续审查和监督,旨在确保如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等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直达实体并得到有效使用,同时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及其信贷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审查。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不仅能够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进行有效评估,还能揭示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总结、调整并创新举措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

  1文献综述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est,CGAP)给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定义:普惠金融体系是通过各种渠道,为社会上任一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尤其是为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在外的广大的低收入人群,向其提供包括储蓄、保险、信贷、信托等在内的差别化金融服务,其核心是让所有人,特别是金融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金融权利[1]。

  在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中,赵任卿探究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当下金融政策跟踪审计实务中的要求,构建了高质量背景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施框架,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金融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分析中[2]。岳崴等构建了从普惠金融政策制定、执行到政策效果全过程的审计运行机制和配套措施,并基于大数据构建了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的问责体系[3]。焦瑾璞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基于金融服务的多个维度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4]。

  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调查中,张夏恒等依据普惠金融政策制定与落实的传导路径,设计了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运行机制,以此对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优化建议[5]。迪皮卡(Deepika)等研究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对印度喀拉拉邦消除贫困的影响,这种模式已成为将国家、社区和金融组织联系起来的有效媒介,但是在缺少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的普惠金融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局限[6]。

  2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现状

  政策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政策实施过程、绩效情况及影响进行的持续监督和评价。审计实践中,根据政策制定情况从政策实施、政策执行效果来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查各个环节程序是否合规、执行是否严格、落实是否到位等。

  2.1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制定情况

  我国政府联合多部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共同制定了系列普惠金融政策,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保障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表1统计了近年来出台的普惠金融相关政策。
 

 
  2.2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情况

  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以金融机构参与为主。政府通过给予小微企业贷款利息补贴的方式降低其融资成本;通过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进行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较多,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对普惠政策的落地情况不同。表2介绍了我国四大银行发布的普惠金融主要产品。
 

 
  我国四大银行公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A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四大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总额为68 976.1亿元,贷款客户约682.46万户。其中,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约23 500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25.4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253万户,较2021年增加58.92万户;中国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 689.94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33.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252.86万户,较2021年年末增加61.31万户;中国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5 503.16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41.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01.6万户,增加22.1万户;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2 283亿元,比2021年年末增长39.3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约75万户,比2021年年末增长近13万户。

  由以上数据可知,普惠金融政策得到了各大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持,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从监督与评估角度来看,普惠金融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依然存在不足,政策执行监管机构仍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普惠金融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而确保普惠金融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小微企业。

  3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覆盖不全面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不是单向独立的政策,涉及多维多面的政策体系,包括由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独立发布及联合制定对应不同指标和数据的政策。因此,从审计对象角度来说,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很难完成覆盖多部门、多种类的审计。此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数据来源分散且可能存在重复、遗漏或错误的情况,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时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智能化审计手段应用不充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中的应用不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数据获取与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但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由于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对数据分析的要求较高,许多审计单位在技术应用和人才储备方面还达不到智能感知、精准分析的要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智能化审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传统的政策跟踪审计风险评估较为依赖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受到主观或感性因素的影响,而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提供更为准确与客观的风险评估结果。

  3.3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风险控制不足

  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的关键是政策执行或被执行的效果。近年来,普惠金融政策实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信贷资源,但普惠金融领域具有滞后性、隐蔽性,若小微企业后期不能合理分配风险、按期偿还贷款,就会降低企业投资收益,违背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初衷。从目前普惠金融政策在小微企业的落实情况来看,部分政策跟踪审计的落实主要是从政策执行方对项目进展、财政资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在风险控制方面分析不足,没有从政策受益方对资金使用、贷款偿还等进行跟踪,存在审计风险控制不足的情况。

  4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优化建议

  4.1建立多方协同机制,解决审计覆盖面不全问题


  要想高效开展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不同审计主体、政策制定机构、政策实施机构之间需要加强联动,建立多方协同机制。首先,不同审计主体间需要加强协同,实现有关信息的共享。例如,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间应加强沟通,以此实现政策执行情况、小微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等多元信息的共享。其次,加强普惠金融政策制定部门间的协同。例如,现有普惠金融贷款数据中,农业银行披露的信息是按照人民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统计口径,中国银行则是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的文件执行,不同的统计口径会导致数据信息不够准确。因此,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之间应加强协同合作,实现普惠金融数据统计口径的统一。最后,加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机构间的协同。商业银行间应搭建起普惠金融业务系统的统一接口,通过实现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机构的数据整合与共享,解决审计覆盖面不大的问题。

  4.2搭建大数据审计平台,解决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问题

  大数据审计平台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挖掘与分析,通过构建平台来拓宽审计信息和数据的传递渠道。要想搭建大数据审计平台,首先,要建立普惠金融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审计数据信息的采集、清洗、集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及时做好数据的更新管理,以此保证审计数据覆盖全面;其次,要在大数据审计平台中构建审计数据分析和追踪系统,平台通过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建模挖掘后客观地识别出风险点,并作出预警提示,以此辅助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并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从而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安全机制,选择安全可靠的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加强操作人员数据安全培训,并定期对平台进行检查维护,以此避免数据泄露。

  4.3建立审计风险预警机制,解决审计风险控制不足问题

  风险审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制定目标,梳理政策执行细节,评估政策执行的主要风险点,如是否有政策实施不到位、不作为和慢作为等问题,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进行风险提示。其次,利用大数据审计平台对普惠金融政策执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根据授信额度、资金使用状况、不良贷款率等来设置预警阈值,并结合审计人员经验和专家意见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级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定,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预警。最后,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机构要加大对审计专业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拓宽专业涉猎领域,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识别和把控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支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

  5结束语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涉及政策制定、实施执行、评价反馈等环节,通过审查和监督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反馈意见来推动国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只有将普惠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并发挥其最大效用,才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从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HELMS B.Access for all: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J].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6(2):247-264.

  [2]赵任卿.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金融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21.

  [3]岳崴,张强.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机制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20(2):29-35.

  [4]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2-22.

  [5]张夏恒,景雪丹.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与优化建议[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5-42.

  [6]DEEPIKA M G,SIDI M D.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an alternative state-led microfinance model of Kudumbashree in Kerala,India[J].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Microfinance,2014(4):327-34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