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导读:想要撰写出优秀的特殊教育美术OO,总是不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初次写作的的学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借鉴他人的写作方式,本文分类为特殊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特殊教育美术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议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中国实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OO的儿童和青少年,常设有盲聋哑学校、低能儿学校或低常儿童班、弱智儿童班,以及工读学校等。我国《宪法》《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OO的儿童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OO儿童的教育。
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上的荣耀与光辉。”OO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一、特殊教育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
《特殊教育导论》中涉及多类障碍儿童心理及教育措施,绝大部分学生对特殊教育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直接的体会。若进行单纯的知识讲授,师生双方都会感到枯燥无味,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不利于相关特教技能的获取。
体验式教学旨在创设能供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的情景,在情景中学习相关章节的内容。例如:蒙上眼睛,让大家体会盲生盲文书写和阅读;用左手写字,体会丧失右臂的肢体残疾人学习的情景;到特殊教育机构身临其境地体会残疾儿童的所思、所为。同学们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好。
(二)参观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穿插一些参观、见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理论章节后,立即在特殊教育的真实场景中找到相印证的例子。在参观过程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为了提高参观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在每次的参观活动开展以前都要拟订详尽的参观方案,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盲目地只是去看热闹。
(三)讨论教学
《特殊教育导论》中涉及很多观点的争鸣,比如:聋哑教育中的手口之争;应不应该让问题胎儿出世;特殊儿童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好还是进入融合班级好……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通过讨论,道理越辩越明,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的思维不断地碰撞,有了新的感知。
二、美术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享受绘画课的乐趣
绘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智障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求知欲差,精神不稳定,所以在绘画课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设游戏环节。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智障儿童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在游戏中设置疑问,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手段。例如《我的新家》一课中,我制作了一个OO,由很多不同的形状、颜色组成,设置了一个游戏叫作“做OO”。请学生自行拼图,在拼图过程中认一认这个OO的形状、颜色,结果每个小朋友都能拼凑成OO。
(二)展示实物形象教学,让孩子们学会观察
把实物带到课堂上来,不仅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加深对实物认识的印象,从简单的概括性形状和颜色来观察。比如《苹果装箱》这一课,我将实物展示后,问孩子们这个苹果是什么形状呢,是什么颜色呢,学生都能准确地告诉我,苹果是圆形、红色的,认识观察后再绘画概括就容易很多。在试一试绘画后,再拓展苹果是半圆形的:“那老师现在要变一个魔术,你们仔细瞧瞧变成了什么形状。”我将苹果从中切开,学生思考后就知道了,于是我再讲解半圆形。
(三)关注学生情感,有效鼓励评价学生
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美术绘画没有对错,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我班刘雨欣同学色彩感觉很棒,每次都能绘出色彩亮丽的作品;郑诗涵可以将颜色涂得非常干净;汪若瑶会圈点装饰:每个孩子都是小艺术家。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了实物奖励及在姓名旁画一面红旗、送掌声等,也会有体态语言的表扬和鼓励。例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抱一抱孩子等一些细微的情感关注。这些智障孩子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下,往往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四)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師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水平,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课堂上要做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实效。教师根据智障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互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观察、欣赏,从而学会创作。教师要尊重、爱护、欣赏每一个智障儿童,让他们在绘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针对学生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只有走进智障儿童的内心,多了解他们,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要多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多创作贴近特殊教育的作品。
特殊教育的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特殊教育OO与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教师是十分受欢迎的。
摘要:将美术治疗理论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学中,能引导儿童在美术治疗教学过程中,发泄内心的不舒适感,使儿童释放情绪情感、控制问题行为,增进自我认识,修复或改变自身对外界环境社会的认识,促进特殊儿童情感和认知的成长,推动儿童整体心智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儿童;美术教育;美术治疗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和必需的行为,就像其他普通又普通的人类职业和使人专注的事情,如交谈、工作、锻炼、游戏、社会化、学习、爱与关心一样,应该在每个人身上得到认识、鼓励和发展[1]。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更需要了解艺术,尤其是美术,通过观察、倾听、手眼协调的配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在美的世界中进行“宣泄”,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说:“美,滋养人们的精神,充实人们的灵魂。[2]”
对于这些折翼的天使,如何能够利用美所赋予的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的让他们消除伤痛,提高生活质量呢?
一、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美术治疗理念
在特教学校里,有各类特殊儿童,例如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候群、情绪与行为障碍、脑瘫、聋和听力损伤、盲和视力损伤等。这些儿童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但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某一类或者某几类的损伤,他们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各种关系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的美术教育中,儿童的一些内心深处的情绪、情感并没有很好的激发。而融入了美术治疗理念的美术教育将更有助于特殊孩子宣泄内心冲突,促进他们多感官方面的发展,顺应儿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加快儿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一)美术治疗的历史
美术治疗始于西方精神医学,于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美术治疗之母”的OOrgaret naumberg在纽约州立精神病医院使用美术治疗。她主张来访者在创作过程中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言语的讨论和干预能加强治疗效果。在OOrgaret naumberg等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成立了baat和aata两个美术治疗协会。这两个协会都给美术治疗下了定义,英国美术治疗师协会认为:“美术治疗是在一位训练有素的美术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运用美术材料进行自我表达和投射。被转介给美术治疗师的来访者不需要预先具备美术经验或技巧,美术治疗师主要关注的也不是对来访者的图画给出审美性或诊断性的评估。实施者的全部目的在于促使来访者在一个安全、有推动力的环境下,运用美术材料实现其自身的改变和成长。[4]”美国美术治疗师协会认为:“经历疾病、心理创伤或生存挑战以及寻求自我发展的个体在专业关系下对美术创作的治疗性的使用。通过创作美术作品和对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进行思考,个体可以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认识,学会应对各种症状、压力和创伤经历;提升认知能力;享受美术创作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趣。[4]”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历史的铺垫,美术治疗逐渐壮大,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目前,美术治疗被广泛的应用于精神卫生机构以及非精神卫生机构,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康复机构。
(二)美术治疗的作用
现今,有调查表明,举办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美术展览,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有助于促进公众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5]。可以说,正是有了美术的熏陶,美术的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来访者“在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6]”,从而为其解决内心的情绪情感铺平道路;同样也可以帮助来访者增强自信与自尊,建立起审美的、社会化的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正是需要这样的疗育。在美术治疗教学中,总体上侧重于发展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的教育治疗,是在解决和改善儿童心理问题的同时,调动儿童内在动力机制,促发其潜能发展,实现消除或改善儿童障碍状况的治疗康复手段[7]。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美术治疗的理念,将能更好的发挥美术功能,改善儿童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让孩子能够自主的拥抱环境,拥抱社会,拥抱内心的自己。
二、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美术治疗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更强调学生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学习结果的多样性等等[8]。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天使,都充满着个性,散发着独一性,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实现美术的功能,很有挑战,可以说效果甚微。
有调查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传统的美术教育已进行OO,现大量融入美术治疗理念,广泛应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国内,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美术治疗的理念亦非初始。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儿童的OO情绪和行为[9],增强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10],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11],?椭?后天脑损伤儿童在感觉、语言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想法[12]等等。
(一)应用美术治疗理念教学中的操作
1.美术治疗理论。
在运用美术治疗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时,可以应用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现象学、格式塔等原理,利用其中的技术依据,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最大限度的成为真实的自我。例如在心理动力学体系中,常常使用支持性技术和表达性技术原理。这些技术的实施,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美术治疗活动,能更好的实现最大的教育功效。
2.美术治疗评估。
当下,适用于特殊儿童评估诊断的有绘画测验法,是用于美术治疗之初。在20世纪初,我国OO美术治疗师候祯塘曾说,美术治疗在心理治疗策略中,是最能够消除儿童防御机制的形式。而一旦儿童消除了心防,则能更好的展现自我。因此以绘画为介质的诊断评定,可以用来了解儿童人格、心理等多方面的状态,是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包括罗夏墨迹测验、“房-树-人”测验等。由于特殊儿童情况复杂,单一的绘画测验,无法对受测者的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定,因此现今国内外普遍综合运用几种绘画测验技术进行诊断评定。 3.美术治疗技术。
通过诊断评估,对特殊儿童现状有了了解,治疗师就可以对此选择符合的切入点,展开治疗或教育干预。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可以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心灵状态,显现孩子的思维特点和气质特征。对于美术治疗而言,绘画技术的掌握尤为重要。现今用的比较多的绘画技术方法为命题绘画法、互动绘画法、自然绘画法等。绘画技术的运用的好坏与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并没有太大关系,主要与治疗师的素养紧密联系。它要求治疗师是否能够通过有意义的图像形式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理解图像背后的意义,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干预,借助绘画调整深层冲突的儿童,认清自我,帮助他们理解,走出困惑,融入环境。
在美术治疗活动中,选择儿童喜欢的美术形式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多种类、多媒介的综合美术表现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获得感知觉的提升,增强其察觉和理解力。常用的有用于治疗的美术介质的活动(如拼贴,黏土等)和在美术治疗过程中加入多种媒体互动的活动(如加入音乐、动画、戏剧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技术。
(二)应用美术治疗理念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特殊儿童的类型很多,是不是所有的美术形式都适合于那类儿童?何种问题的儿童适合何种美术形式进行诊断?如何评定儿童在美术治疗中的变化?其效果如何判定,依据是什么?任何心理治疗都需要专业督导,美术治疗该谁来督导呢?在特殊儿童美术治疗过程中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呢?...这些的种种还得我们为之努力,研究和实践。
(三)应用美术治疗理念教学中的策略
美术创作是表现儿童心里世界、认识世界的媒介,在美术治疗中,该如何有效率的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形式呢?
1.创设合理安全的绘画环境,提供适合儿童的治疗媒介。搭建安全的物理与心理环境,能够让特殊儿童放松自我,安心的享受当下,激发创作兴趣,感受到美术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2.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给予特殊儿童关注与爱。在美术活动中,要让儿童感受到一直被关注和被尊重,治疗师不干涉儿童的OO创作,在困惑时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儿童享受创作过程,不规定时间,不限定材质。
3.创建游戏活动为导入,引导特殊儿童创作热情。在应用美术治疗理念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作为开始部分,可以让特殊儿童放松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最终目的是使儿童OO选择心仪的媒材进行创作,释放自我,从作品中,获得自豪感和自信心,最终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接纳。
4.尊重激励特殊儿童,激发对作品自我评价。运用美术治疗的理念进行美术教学,应鼓励儿童,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读。如若有些儿童无法讲述,治疗师可通过OO式的提问让他们能够进行自行的讲述。治疗师的提问在此环节尤为关键。需注意的是,美术治疗教育活动应一切以尊重儿童的意愿为主,不强求、不强迫儿童自己对作品进行诠释。
三、结语
“我一向坚信:只要人类有一息精神的火花――不管它是如何黯淡――人们、老师和教育家,便有责任去把它扇燃。我敢大胆地说:社会的伦理标准,可以由它对有障碍者的关系来衡量。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停止我们的力量去发展每一个人的潜能”[13]。
自然赋予万物具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当一扇门被关上时,一定会开上一扇窗,或是开起另一扇门。顺应儿童的浑然天成,提供对应的文化信息场,消除心因性障碍的禁锢,让儿童放开自己的知觉去OO追逐,这才是艺术潜移默化实现人性潜能的最大化的整合,是我们探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埃伦?迪萨纳亚克著:《审美的人》,户晓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p312。
[2]珍?露丝?贞德莱尔著:《追寻美之音符》,卢欣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p220。
[3]大卫?爱德华兹著:《美术治疗》,缪青、巩丽群、柳?剐囊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p1,p173。
[4]大卫?爱德华兹著:《美术治疗》,缪青、巩丽群、柳岚心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p3,p4。
[5]koh e,shrimpton b.,“art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people with eOOerience of mental ill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2014,60(2):169-174.
[6]case c.and dalley t.,the handbook of art therapy.routledge pprss,london,2006,pp.183.
[7]孙霞著:《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p30。
[8]尹少淳著:《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p2。
[9]linesch dg.adolescent art therapy.new york:brunner/OOzel inc,1988.55.
[10]zOObelli g c,clark e j,heegaard m.art therapy for bereaves children.in:wadeson h,durkin j,perach d.advances in art therapy.john wiley,sons.inc,1989.69-71.
[11]wilson l.symbolism and art therapy.in:rubin ja.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theory and technique(2nd ed.).mi:sheridan books,2001.42-43.
[12]emery m j.art therapy as an intervention for autism.art therapy:journal of the OO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2004,21(3):143-147.
[13][美]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4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