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前教育实证OO怎么写_学前教育实证毕业OO设计

导读:想要撰写学前教育实证OO,必定也是非常伤脑筋的,其实写作OO并不难,但是想要写作优秀的OO却难上加难了,所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本文分类为学前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学前教育实证OO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幼儿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能够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现状,为幼儿园教育能够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和谐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本文对南昌市幼儿园教育作了相关的调查与分析。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的了解南昌市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现状,笔者设计了针对家长和教师的两套问卷。家长调查问卷的编制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的:(1)家长的教育背景;(2)家长的教育态度;(3)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师调查问卷的编制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的:(1)教师的教育背景;(2)教师的工资待遇;(3)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4)所在园的教学现状。

  2.1.1 调查对象

  笔者从南昌市不同级别、性质、城区的幼儿园选取了9所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各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回收率为81.5%;家长调查问卷共发放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54份,回收率为89.4%。被试情况见表1和表2。

  2.1.2 调查结果

  2.1.2.1 关于幼儿园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

  (1)不同级别、性质幼儿园教师教育态度和理念的差异

  

  本文将被测幼儿园分为3组不同级别:1=省级示范园,2=市级示范园,3=非示范园;同时也将被测幼儿园分为2组不同性质:1=公办园,2=民办园。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级别、性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理念是存有一定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最注重的问题上,省、市级示范园比较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愉悦情绪和对教学活动的兴趣,而一些非示范园或是低收费民办园的教师则更注重让孩子学会教学中所教的内容。

  第二,在留课后作业问题上,省、市级示范园的89.5%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孩子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留有作业,即使有课后作业那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操作类型的作业;而在其他级别、性质的幼儿园,特别是在一些低收费的民办园,46%教师则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的,可以布置作业。

  第三,在实施游戏化教学问题上,更多幼儿园教师表示会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具,结合游戏化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是幼儿教师良好教育态度的一种体现。但有些幼儿园,特别是一些低收费民办园,由于缺乏充足的教具且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往往不会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或是采用单纯的讲授法或者阅读法。

  第四,在看待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问题上,大部分教师认为家长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不断地开设一些小学化课程,而忽视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省级示范园和一些市级示范园及非示范园里的多数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不可取的;而有的幼儿园,包括市级示范园、非示范园及民办园的部分教师则认为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一些知识,不一定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低收费民办园的教师认为到了大班有必要让孩子学习一些小学化内容,从而为小学打下基础。

  (2)不同学历幼儿教师教育态度和理念的差异

  本文将被测幼儿教师分为3组:1=中师、高中,2=大专,3=本科及以上。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理念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教育态度上,学历越高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活动的准备及组织上可以通过使用游戏化等方法以吸引孩子;而学历越低的教师却表示会懒于用教具,更不用说会自己制作教具,并且实施游戏化的教学。

  第二,在教育理念上,学历较高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较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其愉悦的情绪,因而不太赞同幼儿教育“小学化”,她们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以游戏为主,小学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易形成孩子辍学、厌学等行为,产生心理问题。而学历较低的教师则注重孩子知识的学成与否,有的甚至认为幼儿教育是否小学化是无所谓的。

  2.1.2.2 关于幼儿家长问卷的调查结果

  (1)不同年龄班家长教育态度和理念的差异

  本文将被测幼儿家长分为3组:1=小班家长,2=中班家长,3=大班家长。通过对比发现,总体上每个幼儿园的多数家长很关心幼儿的在园表现的各个方面。但不同年龄班的家长在幼儿的教育态度和理念上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班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孩子在园的情绪、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中大班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幼儿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的关注呈上升趋势。

  第二,小班家长希望孩子在园可以学会玩、游戏,而中大班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园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对孩子的文化知识要求的也越来越高。

  第三,相比小班家长,中大班的家长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很高的期望,不但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提高,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也应该有一个提升,具体体现在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与同伴、老师的沟通能力。

  (2)不同学历家长教育态度和理念的差异

  本文将被测幼儿家长分为3组:1=大专以下,2=大专,3=本科,4=研究生及以上。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学历幼儿家长的教育态度和理念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教育态度上,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较少陪同自己的孩子,而多是其由祖父母辈陪同,很难关注或是积极参与幼儿园或班级的各项活动;而学历越低、收入越低的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关注会更多,且会较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第二,在教育理念上,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家长会越是关注孩子在园的习惯培养、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却较少涉及孩子的学习内容方面;而学历低、收入低的家长则会越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如孩子会认多少字、会数多少数字,又如老师布置了什么

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和学前教育中的儿童的主体性日益消解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领域的一大悖论。这一悖论引发了我们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基于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来思考学前教学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早期儿童研究:彰显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就倡导在家庭之外为幼儿提供社区教育。而国际学前教育界在1961年才通过有关学前教育的第53号建议书,肯定有必要从幼儿起,就给儿童提供一种有利于他精神、道德、智力和体力健全发展的教育”,并提出‘当孩子长到4岁时,父母自身再也不能独自满足幼儿的全部教育需求”。[2]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应在儿童尤其是4岁后的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当然同时并不否认家庭依然是有利儿童发展的适宜环境。

  • 1
  • 2
  • 3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家长  教育  孩子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