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国山水画文化内涵丰富,审美价值高,是展现乡村的美丽和神韵的重要艺术形式。新农村元素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传统山水画创作中,记录和彰显新农村的点滴变化,能够使山水画创作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因此,本文从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的意义入手,分别从自然景观的再现与提炼、人文景观的融入与表现、色彩与构图的创新应用、平面与几何融入技巧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将新农村元素有效融入山水画创作中,以期推动乡村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一、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一)推动乡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将新农村元素巧妙融入山水画创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尊崇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文化与艺术独特魅力的深度挖掘。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乡村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而山水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将新农村元素与山水画结合,不仅能守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积极推动乡村艺术发展。

  (二)提升山水画创作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传统山水画多以自然山水为创作题材,而现代山水画创作者通过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展现乡村的新风貌。例如,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许多乡村地区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山水画创作者通过实地采风,巧妙地将新兴旅游元素融入山水画中,创作出了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二、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的对策

  (一)自然景观的再现与提炼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水画创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其中,做好自然景观的再现与提炼。创作者既要具备深厚的传统山水画绘画功底,又要对新农村的自然景观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同时,创作者要通过实地考察和细致观察,捕捉新农村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如秀丽的青山绿水、宁静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生活等。

  再现自然景观时,创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以便淋漓尽致地展现新农村的自然风光。例如,通过运用大面积的绿色和蓝色来营造山水的清新感;通过应用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来表现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另外,为了提炼新农村建筑造型,创作者需要在实地写生中仔细观察。相较于传统房屋,很多新农村建筑为西式别墅,不但造型复杂,而且外饰面华丽。由于透视处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创作者善于观察和写生,能结合建筑的造型特点进行透视,以简化造型复杂烦琐的建筑,同时丰富造型单一的建筑。在用笔、用墨时,创作者应紧密结合宣纸的特性,彰显山水画特有的水墨情趣,特别要注意把握笔墨和造型分寸,注重虚与实、轻与重、浓与淡的变化处理。
 

 
  在提炼自然景观时,为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创作者既要关注自然景观的表面形态,又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新农村元素。例如,在表现乡村稻田这一典型的新农村元素时,创作者可以运用传统的水墨技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虚实等变化来展现稻田的生机与活力。又如,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来表现他们的勤劳与淳朴。

  (二)人文景观的融入与表现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文景观元素同样属于新农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新农村的人文景观元素,创作者需要深入乡村,亲身感受乡村的人文景观。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古老建筑、民俗活动等人文景观元素,均是山水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者通过提炼和再现人文景观元素,以独特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山水画中,可以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又如,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新农村建设、古老建筑、小桥流水等人文景观元素,能够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创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可以将乡村的人文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领略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在融入人文景观时,创作者还应注重色彩与构图的创新应用,通过运用对比、和谐等色彩手法,以及巧妙的构图布局,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三)色彩与构图的创新应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水画创作中的色彩与构图的创新应用尤为重要。传统山水画以淡雅、清新的颜色为主色调,构图讲究远近、虚实、浓淡的对比与呼应。而在融入新农村元素时,创作者通过创新应用色彩与构图,可为山水画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1.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创作者应尝试更加鲜明、活泼的色彩组合。例如,运用高饱和度的绿色来强调新农村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结合温暖的黄色、橙色等色调,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乡村氛围,展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的崭新面貌。当然,色彩运用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图像的固有色与创作者的主观想法灵活调整,以尽可能地彰显自然质朴美。在对房屋进行色彩运用时,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将固有色作为主色调时,主要根据眼睛的观察,运用西方绘画中关于物体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色彩理论,彰显尊重房屋固有色的色彩运用方式。例如,目前新农村建筑开始采用砖瓦,在创作时,屋顶采用偏蓝或土黄的色相,四周的墙体则运用褐色或留白,通过综合运用花青色、石青色和赭石色调试得到砖瓦的色相,以达到理想的色彩运用效果。第二,运用山水画中传统的青绿法时,应注意青山和绿水有大小青绿之分。大青绿山水厚重而浓郁,盛行于唐代,常用于描绘奢华的宫殿;而小青绿山水的颜色透润且自然性强,更适于描绘乡村生活,营造轻松的氛围,符合新农村元素融入的需要。因此,在运用青绿法描绘新农村房屋时,应采用小青绿山水设色法。第三,基于主观意识的运用色彩方法要求创作者在运用色彩时结合颜色自身的象征意义。例如,白色寓意圣洁,橙色寓意动感。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抛弃原有的色彩印象,结合自身的想法与题材需要来设色。例如,当砖瓦以蓝色为主时,应选择蓝色来设色,而不是用固有色设色,以增强建筑的真实性,实现艺术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2.构图创新

  传统的山水画构图遵循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则,但在表现新农村元素时,创作者应尝试采用灵活多变的构图方式。例如,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置于画面中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结合对称、重复、引导线等现代摄影的构图技巧,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节奏感,从而提升山水画的艺术价值,满足观者的审美需求。

  在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构图技巧时,为了准确传达新农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创作者既要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简洁的构图来表现新农村的整洁与有序,又要运用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构图来展现其宁静与和谐。这样不仅能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语言,还能为观者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在针对新农村房屋建筑布局构图时,基于不同村落的坐落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构图方式。

  古人多因生产生活的便利而选择在山脚建立村落,既能耕种平坦土地,又能得到山体的庇护。在山水画构图中,应强化新农村与高山之间的高低、大小对比,通过在高山下画一组村落,不仅能从力量上彰显悬殊对比,还能使村落与高山呼应。底部则可用一组房屋来支撑高山,增强画面的稳定感,实现先立“险”再破“险”,彰显渺小的人类与大自然间的对比。

  对于在山中的新农村,山水画构图时需要注意画面虚实关系的调节和前后空间关系的展示。山石、树木与房屋在空间上应形成层层递进的关系,以丰富画面。同时,山中新农村还能彰显创作者的隐逸之感,引导观者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解脱,寻觅生活的净土。其房屋建设布局整齐统一,在树木中错落有致,成为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可以展现美丽乡村与和谐家园。

  目前常见的新农村以水畔新农村为主,在山水画创作中,其构图十分关键。创作者需要将长坡作为陆地与水面的连接,以避免画面单调。溪水和湖水是常见的水面,具有平稳缓慢的特点,能发挥视觉上的引导性和延展性,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画面意境。传统山水画中的水畔建筑往往是古代文人享乐的地方,与普通百姓几乎无关,导致画面与生活远离。而现代山水画更注重生活性和真实性。因此,水畔新农村建筑应成为游客到乡村旅游赏景的驻足之处。创作者通过融入水畔新农村元素,利用水流来营造气氛,可以使构图更自然、画面开阔平坦,有助于使观者放松身心。与山脚处的新农村元素相比,水畔新农村的融入具有鲜明的动静对比效果。
 

 
  (四)平面与几何融入技巧

  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新农村元素时,以平面构成和几何构成为主。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并非固定不变,需要结合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持续创新。

  1.平面构成

  在山水画创作中,新农村元素通过采用平面化的空间表达方式,突破了常规立体空间表达方式,既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又凸显了新农村元素的美感。例如,常规的山水画聚焦具象表达,而当将新农村的山元素作为山水画的主体时,为了确保作品画面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创作者需要运用平面构成技巧,注重画面元素的提炼,以提高画面的现代性,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协调画面中的不同元素,利用青瓦、白墙等元素衬托山元素的表达,运用建筑面积的大小变化和前后遮挡等方式,营造出疏密、近远不同的变化,以体现画面的三维空间感,并与二维平面形成高度的和谐。具体处理技巧如下。第一,平面构成中点、面、线元素的处理。在山水画创作中,点是常见的元素,虽然微小,但具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既能单独存在,又能组合出现。点能给人以密集或散乱的视觉感受,并形成收缩感,从而吸引目光,起到强调位置的作用。例如,在呈现路灯这一新农村元素时,采用点的方式能展现出画面的生机与触感,能与画面中的山石、房屋等新农村元素形成动静对比和点面对比。在处理路灯时,从山脚向山顶的延伸过程能形成面的视觉效果,而路灯的灯杆则能形成视角动向,以规则排列的方式,营造出形式感。第二,元素堆叠。传统的山水画利用笔墨技法来细致描绘山体的轮廓,但在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时,则需要堆叠元素,采用重复排列堆叠的图式,打破传统的三远法,弱化层次关系,使险峻的山石与连绵的山水等新农村元素融入同一画面,互相穿插,营造出堆叠的景象。这样既能增强画面的质感,又能使新农村元素以符号化的方式相互堆叠与掩映,更好地融入整体画面。

  2.几何构成

  几何构成是指采用几何图块划分画面空间,采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割画面,使每个图形的颜色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在同一空间下,呈现出由不同几何形状构成的图案。例如,在表现新农村的山水、房屋、树木时,创作者可运用简练的绘画手法,将房屋描绘成具有新农村风格的抽象、不规则几何平面图案,如屋顶以斜线、门框以与山石呼应的弧线,从而与直线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将新农村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既能推动乡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又能提升山水画创作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新农村元素时,创作者可通过再现与提炼自然景观,融入与表现人文景观,创新应用色彩与构图,使山水画作品更具魅力。同时,创作者还应注重平面与几何的融入。如此不仅能推动山水画创作的创新与发展,还能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