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创作也在不断演变。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应以历史文化为起点,融入现代思想与艺术情感,展现出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思想,从而提高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来看,古人将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主题性创作素材,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化与思想,还凸显了艺术家的情感与智慧。而在现代,独特的个人风格、充沛的个人情感、写意的精神追求与多元的价值体现成了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独特基调,有利于充分体现艺术的魅力与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而引发情感共鸣。
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背景
(一)欧洲主题性美术创作历史
古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主要以宗教、神话、历史等内容为主题,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故事性与叙事性。在欧洲,宗教画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主题美术创作不仅能展现艺术家精湛的绘画技艺,还能传达宗教的信仰与教义。在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以高耸的塔楼和彩色玻璃画窗户而著称,这些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画通常以宗教故事为主题。阳光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画,为教堂内部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也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作品。拉斐尔的《圣母子》系列画作用和谐的构图、优雅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彩,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则用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巧,展示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壮丽场景。这些宗教主题性质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还能引领我们深入探索欧洲历史,了解欧洲的文化思想与宗教信仰。
(二)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历史
在中国,历史画和风俗画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这些画作常以神话、历史、风俗和山水为主题,不仅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还能展现古代人的精神追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为蓝本,描绘了人与神之间的爱恋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优美、线条流畅,既展现了神的神秘与美好,又体现出了人的浓烈情感。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生动描绘了唐代贵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画中的人物形象丰腴、衣着华丽,充分展现了唐代独特的审美风格。到了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风格与独特的绘画手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画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城市生活景象。画中人物众多且形象生动,画面细节丰富,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富春江两岸的山水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高超技艺。画中的笔墨挥洒自如,意境深远,令观者仿佛置身于宁静祥和的山水之间。这些画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和无穷魅力。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现代思想
(一)写意精神的追求
主题性美术创作在表现语言上追求写意精神,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而非单纯追求写实,这种追求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写意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之中。写意追求的是通过简练的笔墨表达出内在的情感与思想,从而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泼墨仙人图》是南宋梁楷创作的一幅水墨人物画。在这幅画作中,梁楷以泼墨技法勾勒出一位神秘而神态憨厚的仙人形象,给人以超脱尘世的印象,充分体现出写意精神。仙人的面容模糊,五官似乎被泼墨技法融合在一起,下颚的胡须凌乱而生,让人既能感到俏皮又能感受到傲骨。这幅画作是对传统线条勾勒的一种突破和背离。在现代美术创作中,写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发展。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思考与感悟,这不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还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与展现。在现代艺术观念与审美取向的影响下,写意精神的追求不仅使得主题性美术创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使得其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与生活体验。
(二)多元价值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反映了这种变化,作品的价值导向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技巧与风格,而是尝试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媒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这些新的表现手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也使作品能够更好地呈现主题与思想。例如,林蓝的《蓬勃》是一幅金箔设色的中国画,体现了对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有机结合。画面呈现出细密工整、典雅凝重的风格,同时又将简洁、抽象的现代工业形态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艺术语言与工业语言的交汇中,作品呈现出了高科技工程的庞大与精密,以及现代金属材料的质感与色泽。林蓝将“朴素清雅”这一审美理念融入作品创作中,同时将西方绘画的光影、冷暖色彩、线面构图等方面的特点融入其中,开创了在广东乃至全国画坛独树一帜的“金版水墨”。这种碰撞融合的手法使《蓬勃》这一画作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工业美的特质,有利于观者从中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以及艺术与工业的碰撞。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现代思想中,多元价值的体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艺术家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和价值取向,积极参与到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未来发展
(一)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跨界融合
从美术创作方面来看,守正意味着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创新则是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从历史背景、时代发展、大众需求中汲取力量,并综合原创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作态度确定作品的发展方向。守正创新意味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并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技巧与形式,以适应时代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因此,艺术家要不断学习,从实践中创新,探索更深入的艺术表达方式。2021年播出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与百集短视频节目《光辉历程时代画卷——美术作品中的党史》中的作品以红色经典为切入点,从多个视角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欣赏。同时,节目中运用了先进的VR、AR等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数字观看体验,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有关党史的恢宏画卷。这些作品旨在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我党百年奋斗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党史主题的美术作品在社会上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和推崇。另外,近年来随着“技术解构+全系互动+沉浸体验”创新模式的出现,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潜意识认知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使得过去那些被认为“看不懂”“说不清”“猜不透”的美术作品,转变为人们有兴趣了解并能“秒懂”的作品,拓展了人们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多家平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性,能够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技艺相结合,以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涵,还可以促进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二)强化主题意识,挖掘文化元素
主题性美术创作应紧扣时代主题,不仅要反映国家意识与民族意志,还要反映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艺术家应注重图像语言的叙述模式,赋予历史与现实以清晰、可观、可感、有意义的存在形式。因此,艺术家应强化主题意识,挖掘更多文化元素,创作出更多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强化主题意识意味着艺术家在创作中需更注重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主题性美术创作应以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的主题为核心。艺术家需要具备敏锐的时代感知力与社会责任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来挖掘主题的内涵价值。同时,艺术家也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凸显个性与创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艺术手法与文化元素进行巧妙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例如,吕胜中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吉庆有余》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为主题,以儿童执戟、上挂有鱼、另手携玉磬的图案为元素,寓意祥瑞。吕胜中在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宣纸、墨水、丙烯等,通过拼贴、叠加、描绘等多种方式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凸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依靠信仰、情怀和担当,老一辈美术家们创作了大量富有魄力、生活气息、生命力的美术作品,认真、用心地讲述中国故事。他们为青年美术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社会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选取了40多幅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运用3D数字技术还原并展现了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表达方式,从而传播时代精神,展示老一辈美术家在青年时期创作出的饱含深意的精美作品。这部纪录片让沉睡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中的优秀作品重新焕发生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的进步。
(三)关注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精神
现实主义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特殊的造型规律与方法,并非局限于形体造型的写实,观念意态及内在精神的写实同样被囊括在创作方式中。因此,艺术家不仅应具备精湛的造型功力,还应具备从生活感受上升到造型立意的能力,重视现实主义题材和创作方法,将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具有时代新貌与时代精神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走向世界艺术舞台。例如,在“时代美育”海上美术作品展中共展出了100余件涵盖油画、水墨、水彩、插画、漆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美术作品。其中,金伊鸣的《开往春天的列车》引人注目。画中描绘了一列在阳光中缓缓行驶的列车,远处的大海波光粼粼,列车上的人享受着此刻的宁静与自在。这幅画不仅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寓意着人们对自由旅行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金伊鸣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张星野的《我朋友生活》则捕捉了日常生活的瞬间,如同电影分镜头般展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状态。这幅作品用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直觉记录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片段,使观者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张星野借助水彩这一媒材将自己对时代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转化为艺术作品,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此外,李昌八的综合材料作品《封存的印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幅作品由钢钉、螺丝等金属材料构成,这些工业基础配件被散落地封存在水泥中,仿佛是未来出土的文物。李昌八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元素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过去,艺术家经常被社会与文化因素影响,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背景与时代精神。主题性美术作品是历史的见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中的事件与人物,更好地认识过去。同时,主题性美术作品也体现着文化的传承,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并弘扬文化内涵,展现时代风貌。在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艺术家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创新,不仅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广泛与多元,还运用了大量现代技术,使作品更具时代感与现实意义,能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