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推进农机智能化是新时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在对智能农机及其乡村振兴的概念、特征及其关系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农机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智能农机在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从数字化建设、政策、人才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农机;乡村振兴;特征关系;现状;策略
1.概念解读
1.1智能农机
为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农机的智能化无疑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就其概念理解,“智能农机是指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诸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与检测技术以及行业技术等应用在农机上,形成智能化的农业机械[1]”。一句话解读智能农机就是智能化的农业机器。农业机器装备的智能化具备五大特征,即“高效率、智能化、精准化、安全性高、节能环保[2]”。在2020年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罗锡文教授指出了智能农机的四大功能,即“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可以说智能农机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数据化的平台、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的互联。智能农机装备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的栽培、播种、生产、收割等方面。
1.2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发展存在的差距,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重点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总体部署,从五个方面对其提出了发展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明了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4]。”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着手点,而现代化的农业机器装备有利于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
1.3智能农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智能农机是一种生产工具,乡村振兴是一个实践发展战略,一个作为前提,一个作为结果。智能农机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设备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更能推动智能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实践的发展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更新劳动工具。智能农机代替了传统的农业工具,改变了劳动手段,提高物质生产,助力产业振业。智能农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其理念上坚持绿色、可持续和生态振兴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智能农机所需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与乡村振兴中要实现的人才振兴的发展目标一致,大方向上它们具有相同的目标旨归,即实现农业强国,弥补乡村农业现代化的短板,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智能农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2.1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在驻马店举办的2024年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500多家农机装备企业展示了其先进的农机产品,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自走履带式谷物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这些智能农机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双手,在粮食的种植、生产、存储等方面提升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生产的效率。比如春耕好帮手G4智能拖拉机,它是自动驾驶、自主规划路径、自动作业、节省人工,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整机轻量化设计,具有不伤田、不烂田等优势。智能农机的不断更新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提升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又考虑到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淘汰高耗能和污染重的机器装备,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乡村的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5]”。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其中一种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农机可以在播种、施肥、防病虫害等方面做好自主监测和控制,完成自动化作业,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运输效率,从而减轻劳动力成本。同时智能农机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其次农户可以享受到低成本的智能农机,比如智能自动化万能控制器,它可以接入市场上90%的传感器,能控制大部分的电气设备,农民通过手机上的软件操作,就可以实现农业的自动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最后解放的劳动力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者从事相关工作,增加收入。
2.3促进劳动力转移,拓宽就业渠道
智能农机的推广与运用能解放劳动力,让部分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市场走向,紧跟政策和信息化时代发展,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机器设备,利用先进的智能农机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努力建设乡村品牌。通过智能农机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业的智能化、便利化也更能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在生态农业、电商、旅游等方面大有作为。其次智能农机在推广、指导运用、维修等方面都需要技术人员,这就为乡村提供了很多的岗位,比如技术研发岗、指导和维修岗、服务岗等,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3.智能农机发展存在的困境
3.1推广应用受限制
针对不同农作物类型,智能农机也分大型和小型,轻便和沉重之分,平原地区,大型智能农机可以作业,但是山区、丘陵它们就无法正常运作,所以在智能农机的推广上有一定的地区缺陷,其次智能农机之所以能够自动化运作,是因为大数据的平台操控,而部分山区信号差,未形成网络的全覆盖,部分贫困地区道路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无法为智能农机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智能农机的研发成本较高,大部分农业地区仍然是小规模种植,智能农机的成本和效益有一定的差距,而最后因为农户对智能农机设备认识不足,或者是缺乏对高科技认识的渠道而不敢轻易尝试,仍然选择他们常用的未更新换代的农业机器,这就会阻碍智能农机的应用。
3.2农机人才资源匮乏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村中,农机高技术专业人员却相对较少,在技术问题维修等方面还要请外来的专业的人员,而且在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之中,他们的年龄偏大,无论是在技术管理服务层、技术装备宣传、维修等方面,会很少看到年轻人的影子,一方面是因为青年人才本身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不感兴趣,自身对农机的知识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农机的作业环境建设不够完善,条件并不是那么好,可能会经历风吹日晒,所以他们更愿意向往大城市,因为待遇上还是有区别的,其次,农机知识培训的内容太过局限,大多受限在大豆、小麦、花生等的种植、收割方面的未更新的机器设备上,而不能做到把最新的设备知识及时讲解,不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
3.3核心技术研发不足
随着政策的支持,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智能农机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智能农机装备不断地得到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但高端的机器装备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高端的智能农机核心技术芯片还要依赖于进口,比如在精密液压、农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存在不足,其中有一些原因,我们的研发基础薄弱,起步比较晚,智能农机的服务体系建设也相对不健全,其次相应的学科建设知识较传统,缺乏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理论,高校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实际技能有一定的差距,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不够,未充分开发利用数字技术,总之,智能农机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4.推进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1加强乡村数字平台建设
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建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智能农机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农业大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模型、地理空间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为智能农机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感知源和知识驱动力量[6]”,所以要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首先持续改进乡村农业物联网的无线通信设备,建设更多的通信基站,改善网络环境,打造“云乡村”数字技术平台,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提升乡村的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数据库,加强各乡村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最后要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监管,保证乡村数据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便捷性,让智能农机得到更多农户的应用。
4.2注重政策补贴和激励制度
为了实现农业强国,促进智能农机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与农机生产者与农民的联系,基层领导干部积极开展农机知识的讲座,鼓励农户及时淘汰掉老的机器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补贴,首先对愿意购置智能农机的实施优惠补贴政策,免费培训,对后期使用和维修等提供免费咨询和指导,对贫困户购置者提供年限内免息贷款,同时设置激励制度,对使用智能农机而产生高效益的农户颁发奖状,设立为榜样,张贴在村公告栏里,当智能农机的优点被先用者所证实,其他农户自然会踏实地选择智能农机,政策和激励制度是农户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让农户真切到感受到智能农机的便利化、智能化、高效益。
4.3加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智能农机人才可以引领乡村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建设,而我国大多数的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不高,且都是年龄较大者,农民耕种和收割时选用的还是需要人驾驶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要促进智能农机的推广还要靠技能人才,设置完备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缺失的青年人才,一方面,要通过与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制定吸引高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广纳农业贤才,两一方面,对于本村的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的智能农机的相关知识培训,对于学成者提供智能农机相关的指导、宣传、服务工作,对于年长者要积极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的技能基础上,注重学习创新性技术,多去参加各地农机博览会,交流分享最新的智能农机设备,之后做好宣传推广。
4.4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
做好基层智能农机的推广同时,智能农机的研发也始终要保持前进的步伐,农机的智能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所以必须注重科技的研发工作,首先要提升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外的福利待遇可以直接的吸引外来的人才,引进高端的技术装备,但最重要的是要自主创新,加快研发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研发试验基地的建设,要在人才资源聚集的地方,要和相关专业的高校达成合作,根据研发需要培养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同时提供更大的试验田,示范区等,让他们的研发成果实践在田地上,更加客观真实的展示出智能农机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改进,其次研发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技术的交流,关注国内外智能农机的发展动态,做好学术交流和记录,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
4.5改进智能农机宣传推广方法
首先对于智能农机的生产者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结合热点话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与农户之间建立面对面的联系,针对农户的线上要求充分展示各种属性和功能,视频展示实地作业情况,还可以与各种购物软件合作,结合它们的宣传策略,积极夸大线上宣传,线下通过下乡推广,开设给农民讲授农业知识的小课堂并承诺送农业小用具而招引更对农民来听讲,在乡村街区给人们发送纸质智能农机宣传册,村支书利用音响做好宣传号召,政府和企业生产者合作,在各村试验田开展实时演示,扩大优惠的力度,推广团购补贴,或者贷款免息,先用后买等政策,成立推广宣传小组,讨论多种宣传方法,贯通线上和线下,让已购买者讲述使用智能农机的好处。
5.结束语
智能农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农机的创新性研发和推广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促进乡村发展,要继续坚持走自主创新研发之路,并加强推广普及工作,以智慧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农机智能化及发展趋势[J].湖北农机化,2018(11):19-20.
[2]张锡科.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观察与分析[J].农机市场,2023,(03):26-27.
[3]扶庆松.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法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24,(05):144-147.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2).
[5]赵永平,高云才,王浩,“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N].人民日报,2023-06-19(001).
[6]魏铮.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农机自主作业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06):96-9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