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使得社会各界对一流本科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对一流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流专业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将有助于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文中结合山东财经大学国家一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和要求,以专业核心课程《采购与仓储管理》课为例,结合课程团队建设,多维度进行了课程改革设计,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性考核评价、课程实验实践等,并提出核心课程的发展建议。有助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并对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一流专业;采购与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1引言
2015年10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一流本科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对一流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技术不断更迭,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侧重于理论和实践并举的综合型应用人才[1]。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2-3]。
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如何改革培养模式,从科学思维、创新方法、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采购与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其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加强实践应用,对于提升作为一流专业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和实践创新价值。
2课程团队建设情况
2.1师资队伍优良
课程团队建设情况优良,团队成员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山东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课程团队成员目前由四位专任教师组成,配备齐全,教学能力强,年龄层次搭配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到75%。
2.2教研成果较为丰富
近5年来,课程团队在教研项目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团队成员主持的项目,主要包括: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综合改革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开放创新实验教学项目1项,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2项,校级示范课程团队项目2项等。
3课程改革设计
《采购与仓储管理》是山东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历史悠久,课程开设时间已达12年,课堂教学情况一直优良。该课程于2015年荣获山东财经大学优秀课程建设立项,2017年荣获山东财经大学特色课程建设立项,并都已顺利结项。2022年,荣获山东财经大学第二批校级课程示范团队项目立项。
课程的线上课程2020年5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和智慧树平台同步上线,并成为山东省平台共享课程。截止到2023年7月,作为在线开放课,课程已经连续开展6个学期,同时课程结合校内SPOC,开展混合式教学,在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树平台已各自连续完整运行3个学期。
结合当前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课程的改革设计内容主要由课程思政融合、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性考核评价和课程实验实践这四个方面组成。
3.1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课程团队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以提升教师思政意识为起点,对思政教学方法展开优化。并采用立体多元的结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用方法,科学创新的思维,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全面建设。
线上思政主要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展示介绍。思政内容包括:介绍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日益强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图1所示:神舟十三号干霄凌云出征星海)等方面内容。线下思政通过融入教学授课内容(如图2所示:智能仓储机器人应用)等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创新之意”。
3.2混合式教学设计
将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梳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并与实验实践教学相融合,确定课程的授课目标、任务,给出优化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3.2.1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课程团队将在OBE理念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社会需求、能力指标等环节,通过反向设计,确定高效课堂的优化思路,给出最佳的课程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建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验+实践模式,进行1+N综合教学模式设计。
在线上教学中,适当提出任务导向型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在线下教学中,建立课程团队,分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等。例如在《采购与仓储管理》课程中,在课堂讲授学习了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方法内容的基础上,在线下进行课程学习小组的组合,建立课程学习团队,针对课程中的难点,进行课程讨论、实验设计和综合案例分析,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课,进行模拟实验,再到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设计和分析,对比实验设计方案和现场完成的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后确定结果,提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2.2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在教学方法上,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增强其动手能力,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授课方式从以传统的线下教学为主,以其它教学方式为辅助的形式,向更先进的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授课互动和实验课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过渡和完善。
①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且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等进行课程互动,教学设计与方法不断更新,提高教学效果。
②借助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
③通过实验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
针对重新设置和完善后的课程内容模块,课程组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教学。
在表1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3.3过程性考核评价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核心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强化其挑战导向性。而既有课堂评价方法较为偏好单一的教学内容,与多维度评价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现有评价方法,课程拟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果等不同维度,实施多维度评价。
线上考核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章节测验+线上期末考试+线上讨论。其中,线上讨论的考核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章节测验的考核目的在于夯实学生三基的掌握情况。
线下考核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考勤(含实验)+线下讨论(及回答问题)+期末闭卷笔试。其中,线下讨论(及回答问题)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同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如表2所示。
3.4课程实验实践建设
实验课程建设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其在将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结合的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加强课程实训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增加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进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②规范实验课程中的实践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课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规范和增加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实际操作环节,及智能化采购的实际操作应用,加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设备的认知与掌握。
在实践方面,对于专业的学生,采取“走出去”方式,到企业参观实习,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历练,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对于企业专家,采取“请进来”的理念,邀请专家,进行线上线下讲学操作,言传身教。
4.课程发展建议
4.1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加强团队成员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听课学习交流和定期开展课程研讨,提高团队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并包括以下几点。
①积极参加混合式教学和思政教学培训,持续优化教学方法。
②积极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和目标。
4.2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修订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积极强化课程内容及资源建设。定期更新教学素材库,包括讨论题库、案例库和多媒体素材库等。
4.3积极体现课程教学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综合性。课程综合了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采购与仓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采购和现代仓储发展及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②重能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包括许多采购和仓储方面的计算例题,并增添了部分章节的模拟实验计算例题,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③实践性。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实训相结合,把线上线下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统一,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全面建设。
因此,针对于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课程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厚基础重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采用从根据授课计划安排开始,到线上学习、互动答疑、线下讲授,至反馈拓展这五个阶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和混合教学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培养学习基础和能力。
②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积极推动“教实相长”。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实验教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思政与教学相统一,积极推行“思教融合”。通过思政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将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统一,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5结束语
在一流专业背景下,积极探索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研究,将有助于培养综合型应用性的高素质物流人才。该课程的研究思路和课程设计步骤,实验课程建设思路以及考核评价设计,有助于一流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专业培养质量及内涵的提升,也将会对国内其他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补充。
[参考文献]
[1]任颖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9(11):156-159.
[2]刘进.面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20(5):175-177.
[3]黄永福,季六祥.基于VR技术的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238-24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本文标签: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