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为经管类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新思路。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依托虚实结合方法、人机交互软件开设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弥补现实中实习实践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开展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本课题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最后提出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跨专业;实验教学;新文科背景

  0引言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文科课程建设部署。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信息技术的兴起,虚拟仿真技术也逐渐在实验课中得到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极大程度还原或复现生产场景、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且具备应用成本低、教育效果突出等价值。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经管类实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高成本、操作不可逆、不可重复、缺乏大型综合训练场所等问题。

  1开展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为新文科综合实验课程提供软硬件的支持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本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先进手段、开放平台和优质资源[1]。新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注入了新动力。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跨学科、跨专业的经管类综合实验课程得以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

  1.2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困境

  大部分高等院校经管类的实验课程不具备跨专业的岗位,缺乏系统性、仿真性和综合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分专业建设,相互独立,且未整合,致使教学中的实验还停留在项目或专业层面。经管类专业进行一个项目实验时通常把其他外部经济环境的参数定量化,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经济环境。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能通过集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综合实验来满足社会上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受训的需求,有效弥补各专业实验课程单一、专业融合度不高、无法提供多元知识和能力训练场景的缺陷。

  1.3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中的难题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通常会遇到3个难题:一是从事的多是企业边缘工作,难以涉及核心业务(如银行的商业信贷、企业的财务管理等)[2],不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二是学生实习往往固定在单一岗位上,无法做到多岗实习;三是由于受制于实习时间,学生往往只能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的某一段业务(如销售过程的前期接触),很难跟进完整的业务过程[3]。而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较好地解决这3个难题。
 

 
  2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

  2.1以真实的商业社会为蓝本,模拟区域经济生态

  本课题实验教学以真实的商业社会为蓝本,模拟广西本地的区域经济生态,加入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因素作为参数,利用动画、视频、3D技术搭建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建立全要素虚拟仿真场景。线上模拟商业社会、办公场景和搭建项目式教学平台,线下营造与企业和各行政单位一致的办公环境,实现情境重现,让学生通过组建和运作虚拟的公司,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产生沉浸式的学习体会。

  2.2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本课题的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持续、集中的学习中,模拟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岗位,通过贸易、金融、营销、会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实现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和技能的目的。

  本课题的实验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3种。第一,分组博弈教学。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模拟在同一商业环境下的一家制造企业或贸易公司,从而进行市场的博弈竞争。注重体验性实验、角色性实验、仿真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第二,角色扮演沉浸式教学。学生可以竞聘扮演不同角色,如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经理、采购经理等。学生以相应岗位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思考问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制定、团队协作,学习管理、经营、投资、销售等技能。第三,应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学方法。实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及专业差异,增加创新性和设计性项目,如东盟背景下的贸易公司、广西各城市本地支柱产业的制造公司[4],并据此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2.3明确课程知识点及考核成绩组成

  本课题的实验教学共有12个知识点,其中第1、2点是在现实中模拟,其余均是通过软件进行虚拟仿真操作。各知识点的仿真度如表1所示。

  实验课程考核包括团队考核和学生个人考核两部分。团队得分包括企业经营利润(所有者权益)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学生个人成绩: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团队得分+个人动手能力+工作日志+出勤率。

  2.4制定清晰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实验前准备、教师讲解、学生实验过程、教师点评、总结表彰5个环节。

  2.4.1实验前准备

  召开实验动员会,学生组成4~6人的实验小组,建立企业,设计企业logo并与其他企业进行评比;竞选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市场经理、生产经理、财务总监等相应职位;登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注册企业并进行岗位分工;利用线上资源平台,自主学习操作手册、注意事项、专业知识点等资源。

  2.4.2教师讲解

  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规则、企业注册规则和经营规则,并指导学生注册企业;对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和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串讲;指导学生使用实验平台,并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设置相关实验背景参数,启动实验。

  2.4.3学生实验过程

  实验环节包括企业试运营、经营期第一至第八季度、企业审计、企业纳税等。学生在做好实验预习和熟悉实验平台操作的基础上,分阶段形成8个季度的决策。

  2.4.4教师点评

  实验期间,指导教师对每个团队季度运营结果、运营数据和决策进行点评和指导。

  2.4.5总结表彰

  学生根据8个季度的运行累计结果,进行全程实验总结分析,并作团队运营决策总结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总结分析报告,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数据,点评各“企业”经营状况,评选“最佳经营企业”“最佳CEO”等;向成绩优秀的团队及成员颁发荣誉证书。

  3实践效果

  该实验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以下称“我校”)已实施10个教学周期,实施效果显著。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获得感较强。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自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11个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满意度在96%以上。该实验也已列入我校1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进行之时,学生常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实验感想和分享所学所得,引发积极的讨论。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获得感。第二,“岗课赛证”互相促进,学生在竞赛获奖率方面效果显著。每轮实验配备4名指导教师,来自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不同专业领域,且均是“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年企业从业资历和高校从教经验,在各类企业岗位模拟中能给予学生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双重指导。实验开设以后,经管类专业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的参与度和得奖率明显提升,教、赛互相促进的效果显著。第三,解决因各种因素无法现场实习的问题。例如,2020—2021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无法到企业开展现场实习,只能利用本实验通过网络线上模拟,按时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实习课程的学习。

  4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的建议

  4.1凸显“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原则

  在企业招聘等现实环节模拟,聘请行业和企业导师来指导完成。为避免小组成员出现不积极参与的“搭便车”现象,教师要在实验中实行小组末位淘汰制,排名最后的组员重新进入人才市场应聘岗位,寻求加入其他企业(小组)的机会。教师通过虚实结合的模拟教学,能提高实验的仿真度和趣味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教学实验要富有区域经济特色

  经管类专业教师要设计具有省内地市经济优势的完整产业链(如螺蛳粉、新能源汽车等),仿真模拟企业经营包含原材料供应、商品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有机衔接生产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及政府机构等各种市场角色。通过现实与虚拟的有效融合,设计智能化的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达到熟悉地方经济、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经济生态环境的目的。

  4.3实现各专业和各系部资源融合

  实验教学要突破各系部、各专业实训课程各自为政的壁垒,实现各系部共同派出指导教师、共同派出实训学生以及共同提供实训所需资源等多方面的融合;打破现有的实验资源相对孤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现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上,把实验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三者结合起来,提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效果[5]。

  5结束语

  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是一门检验学生多种经济与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有高度实践性及综合性的课程。学校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可以弥补学生在实习实践中遇到的实习岗位单一、实习时间有限、实习流程不全面、无法碰触实习企业核心业务等不足,还能开拓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璐,邢姝,高峰,等.面向“管工融合”的新商科虚拟仿真实验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增刊1):6-11.

  [2]邓文博.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3-48.

  [3]薛永基,陈建成,王明天.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0):283-286.

  [4]杨馨,郑嵘,马颜雪,等.基于OBE理念的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2):268-271.

  [5]李燕,卢冰原.虚拟化技术在经管类实验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4):294-29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