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当今时代学术界百家争鸣,各种期刊论文数量急剧增多。人们往往纠结于一篇论文中好的选题或者是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论文表达,对文章的研究数据资料的关心相对而言较少。实证论文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思辨型论文相比实证型论文写作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文章通过对知网中关于音乐教育类论文实证运用的分析,揭示了实证型论文运用的写作思路及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实证;音乐教育;写作思路;不足
  一、研究实证的意义及现状
  实证型论文是论文写作中及其常见的研究方式,它包括调查实证型和实验实证型两种类型。调查实证型是为通过调查、访谈方法对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而实验实证型则是反映各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文章。例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①[1]、《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②[2]等都是实证型论文,通过题目我们就能很容易分辨出来。
  1.研究实证的意义
  实证型研究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进一步讲,就是以确定的数据所达到的程度为研究目的,或者用量化所达到的程度来支持对性质的判断,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实证研究。③[3]实证型论文最突出的特征有:客观性,它们以准确的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实事求是,不会被自主的意愿或偏见所影响;量化,通过调查或实验获得事物的特征以及把握变化的趋势,而不是笼统的、模糊的进行阐述;有定论,它们是以确定的发现或结论说活,而不是在无休止的争论中定性;有检验性,一般通过专业的背景上建立起来的概念和规则,使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工具,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④[4]总之一句话,在对一个观点进行论证时采用了翔实的数据来说明或解释,那么这就叫实证。
  实证型的论文一定要符合实证的四个特征,研究者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采用标准化的问卷、访谈、观察、测量、实验、统计等量化方法,进行搜集资料、整理分析数据,进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2.实证研究现状
  截至在2023年3月,本人在中国知网上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关键词,就检索到相关文献3032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694篇,学位论文266篇,会议文献41篇,报纸文献7篇。最常见的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课程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以音乐教育类论文为例,笔者在音乐教育类文章中发现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等多种方法。他们大都使用问卷调查法,以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为辅助研究。研究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合理的使用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观察提纲、测量表等都能很好地为研究提供有效数据。
  从近年来论文发表的数量上来看,思辨型论文占据了大部分。这种类型的论文一般都充满了不可验证的哲学思辨、主观臆想。写作方式也不被自然科学、数学、化学工程、经济学等硬核学科所认可。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领域中实证浪潮的掀起,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实证型论文才是科学化的论文论述方式。掌握实证型论文的写作技能,也就意味着能在教育研究之路上走得更长远。
  可喜的是,我国近年来在关于增强实证型研究的呼喊声水涨船高。直至2015年,以全国各大教研领导小组、师范大学为主联合报社教育研究中心等,共同举办了关于“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此次论坛上,也不乏众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他们就如何开展教育实证研究这一论题上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从而达成一致——科学的教育研究决策是依赖于实证研究的。实证文章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使文章的科学性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又一次举办了关于实证研究的主题论坛。在此期间,拟定并且发布了有关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的华东师大行动宣言⑤[5]。截至2023年3月,这种全国性的关于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已经圆满地举办了八届。该八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学术界文章研究方式的转变和科学化的写作态度无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实证在音乐教育类论文研究中的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改革创新,促使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作为义务教育和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为中小学实施德育美育教学添砖加瓦。尤其是在2022年,由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条例后,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还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促进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现在国内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证文章大都为调查实证型论文,其一般研究步骤为:选定问题-设计问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归纳总结-写作。下面将以彭超教授的《广西桂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恭城和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为样本》为例,进行分析实证型论文的研究思路。

实证在音乐教育类论文中的应用论文

彭超教授的这篇文章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广西桂北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为观测点,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⑥[6]
  1.选定问题
  明确研究的领域和主题方向。研究中问题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步步探索后所呈现出来的。一般都会以确定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主题最后到具体问题等流程慢慢地聚焦窄化出来。
  彭超教授的这篇文章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写的学科领域为音乐,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为广西桂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⑥
  2.设计问题
  在这里,可以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每篇论文研究解决一个问题为宜,过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会使文章变得错综复杂,读起来摸不着头绪。提前进行样本抽样调查的设计:在平常的研究中,定量的研究一般都会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定性的研究一般会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元素都需要专门去设计完善。提前设计研究方法:实证性论文研究,往往不会拘泥于一种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效果会更佳。
  研究者需要提前设计调查方法、设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安排、时间进度等。做好一些试探性的问题调查,来测量研究的计划和工具是否适用,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当约访1个人,但是对方不允许录音,那必须要有研究助手帮助手写记录。在一般的实证研究中大多会使用访谈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也会把两者相结合来使用,这样可以很大提高研究效率,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
  彭超老师的这篇文章以广西桂北地区的恭城、龙胜两县中小学为样本,在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关研究成果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分别为《恭城、龙胜两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调查问卷》和《恭城、龙胜两县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调查问卷》。⑥这两份调查问卷完全基于研究主题和方向上得出的问题答卷,它们的目的都很一致,都为调查桂北地区两县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从这两份问卷中不难看出彭超教授所做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完善的。
  3.搜集资料
  调查实证型论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要数据分析,没有数据的结论一切都是虚构的。数据资料的收集一般都会以实施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量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采集。有的数据为数量化形态,可以用于统计分析。有的数据为文字化形态,可以用于描述分析。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有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观察提纲、测量量表等,它们都可以有效的帮助数据资料的收集。
  彭超教授所用参加问卷调查的两县乡镇专职和兼职音乐教师共199人(恭城县105人、龙胜县94人)。在被调查的老师中县城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乡镇教师为总数的91%。收集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信息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非正式访谈和课堂教学观察所得的信息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⑥彭超教授在这所运用的主要实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他的数据也是清晰可见且具有说服力。

实证在音乐教育类论文中的应用论文

4.整理资料,归纳总结
  在数据资料收集完毕以后,一般就需要根据收集资料的性质展开定向地分析了。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一些协助处理数据的相关软件,这样可以更快更好的得出实用性的结论。经过前三个步骤以后,准备工作基本已经接近尾声,最后要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通常会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根据不同的数据可以选择不同的图表-柱状图、饼图、表格、折线图等,也会将它们混合使用。
  彭超教授将以上的数据分为了三个方向进行整理分析,分别是两县教育基本状况、音乐教师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音乐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这三个维度中又进行更详细的拆分,分别从音乐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阐述了广西桂北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具有说服力。彭超老师在这所用的图表为表格图(如图1),让数据一目了然。

实证在音乐教育类论文中的应用论文

5.写作
  论文的撰写,无需等到得出结论后进行,可以边开展研究边进行论文撰写。先前一步进行论文框架的构写,在研究调查得出结论后进行数据的填充和结论总结。
  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以经验式论述为主、研究规范性不足、缺少证据等问题。期刊《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十一期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出现过类似情况。如何加强学术型研究,实行高质量、规范的学术研究,以至于更好地改进教学呢?实证研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首先,要进行好的研究,那么研究的设计意识、设计水平显得至关重要。第二,在研究的过程中适当地获取研究数据,通过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这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研究经验。第三,在实证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音乐本体,我们需要将数据与理论结合,让“证据”有感觉、有温度、有情怀。
  三、论文中实证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基础薄弱,写作逻辑不清晰
  目前学术界不少实证型的学术论文,在其研究和分析中,无论是对数据还是数理模型的分析都带有个人色彩。大部分文章缺少理论的支撑,完全是用实证得出的数据去证明已经存在的研究结论,或是事物的因果关系而已。在此之外,很多作者在阐述一定问题时,要么是文体的语句不够流畅,要么对现存因素之间的联系了解不清,所以导致文章逻辑思维较混乱。作者本人都无法清晰地厘清因果逻辑关系,文章难以让读者信服。如文章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现状和意义分不清等。
  2.创新点不够明显,重复研究问题严重
  迄今为止,很多实证文章都缺乏创新性,这已经违背了实证型论文研究的初衷。实证研究一般都需要基于理论基础为起始点,在已有的理论之上进行更高一步的提高,而不是在运用实证的方法做着一些重复的工作。通过知网上搜索某个主题,例如“中小学音乐教育”这一关键词,很容易发现同一个方向的选题会有多篇文章在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大体呈现在方法、数据的搜集上,而研究出的结论却没有本质的区别。显而易见这是在不停地重复研究,极易出现创新不足的问题。其次,创新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研究者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致使无法找出论文的可创新点。
  3.写作脱离实际
  一篇完美的研究性文章不仅体现在它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更重要的是它能映射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已有的部分文章来看,他们过于注重全文的论证分析工作。大部分论文会根据研究主题来撰写对现实生活的建议,但是所提出的启示或建议却与研究结论严重不符。表明这些启示和建议不太具有针对性,不是根据研究结论发展而来,而是作者天马行空地设想所得,只是将主观臆想与研究结论去刮边。但也不缺乏作者的研究“态度”存在问题,研究者没办法做到善始善终,只是过于急迫地完成任务。所以,摆正自己的学术心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四、结语
  论文中实证部分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篇有实验数据的文章更能让读者信服,由此基础上得出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实证的运用少不了思辨的支撑,以音乐教育类论文为例,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国家政策或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另辟蹊径,创新出新的构思。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实证型论文的研究步骤已初具雏形。在进行借鉴时,研究者应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自己的节奏和重新点。
  注释:
  ①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1.
  ②蔡倩云.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长江大学,2015:1.
  ③袁振国,黄忠敬.走实证研究道路,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专访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2):1-9.
  ④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⑤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发布华东师大行动宣言[N].光明日报,2017-03-02(14).
  ⑥彭超.广西桂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恭城和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为样本[J].人民音乐,2008(06):58-61.
  参考文献:
  [1]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蔡倩云.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长江大学,2015.
  [3]袁振国,黄忠敬.走实证研究道路,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专访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2):1-9.
  [4]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5]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发布华东师大行动宣言[N].光明日报,2017-03-02(14).
  [6]彭超.广西桂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恭城和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为样本[J].人民音乐,2008(06):58-6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