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探索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挖掘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延伸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从而实现教材与绘本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主教材;绘本融合

  课内教材中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在于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的英语阅读策略,从而逐步走上自主阅读之路。这就需要一个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转化过程,而基于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教学融合正好为这一过程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是主要学习资源,但教材内容具有局限性,难以满足语篇学习所需的情境等方面要求。绘本语境丰富,语言知识复现率充足,能为学生提供更容易感知的语言使用环境,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绘本能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六要素

  英语学习活动观包括六个要素,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其中强调了语篇的作用,强调了基于主题意义和不同层次语言活动的设计,更突出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通常以语篇形式展开,在教学中应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篇,并在一系列活动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达到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开展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应当明确主题,围绕语篇,紧扣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探索语篇,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进而挖掘语篇,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转化能力,最后延伸语篇,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素养。

  文章以观摩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融合课例为例,探讨、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实践

  (一)探索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认知新知、解码文本信息的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We're twins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三年级下册Puppy in the box这一节课例中。课始,教师播放Family这一首歌曲,让学生根据所听歌曲说出家庭成员名称。歌曲唤醒了学生储备中关于家庭成员的已有经验,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本课主题family的分析预测能力。在进行语篇学习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和改造。教师通过读前的歌曲,围绕主要句型Who is he?He's...Who is she?She's...进行交流、讨论(如下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与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信息,建构语篇基础知识结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T:Before learning,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Ss:Sing the song after the tape.

  T:What's the song about?

  Ss:It's about family.

  T:What can you here from the song?

  Ss:I can hear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family members)

  T:Great!It's our topic today.Now,look at thepicture,who's this boy?S1:He's Mike.

  T:Who's he/this man?S2:He's Mike's father.T:Who's this girl?

  S3:She's Mike's sister.

  T:Who's she/that woman?S4:She's Mike's mother.

  T:OK.Now 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 like this in pairs.

  在融入绘本教学时,教师通过图片环游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绘本情节,小狗Fido到了新家后一直对谁大叫,感知小狗的情感变化,为后续语篇阅读做好铺垫。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小狗Fido的心情变化,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梗概,建构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小狗Fido与Jack一家相处的情景(如下图),发展他们整合信息和创造性思维。
 

 
  T:This is Fido,and this is Jack's family.Fido lives with Jack's family now.Will Fido happy with Jack's family?

  S1:Yes,I think so.Because Jack likes Fido very much.

  S2:No,because Fido losthis friend.T:Who is Fido barking at?

  S3:He is barking at Jack's little sister.S4:He is barking at Jack's friend.

  T:So he is not happy.But look,how many puppies in the box now?

  Ss:Two.

  T:Is Fido still barking?How do you know that?S5:No,he isn't.Because he has a friend.

  T:So he is happy now.And Jack's family are happy too.

  在融合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支架,关联新旧知识。先引导学生浏览绘本内容,再引导学生提炼故事梗概,学生在建构新旧信息之间的关联时,需要获取、梳理和整合相关语言信息,而不是只言片语地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和知识整合运用能力。

  (二)挖掘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深度解读文本、整合文本信息的活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Is this your penci?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三年级下册A noisy schoolbag这一节课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整合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推进主题意义深入探究。分以下三个阶段设置问题。在第一阶段,围绕课内教材语篇,以Mike's pencil为中心设置如下问题。

  Q1:What is Mike looking for?Q2:Where is the pencil?

  Q3:How does Mike feel?

  Q4:How does Yang Ling feel?Q5:Who is your favourite?

  Q1是对教材语篇的整体把握,引出故事主题情境。Q2、Q3和Q4是基于语篇关键信息,进一步质疑、分析人物和pencil,展开对教材语篇的深度阅读。Q5是围绕寻找pencil的过程,询问学生喜欢哪个他/她,使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上升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层面。在第二阶段,融合课外教材A noisy schoolbag,以a noisy schoolbag为中心设置如下问题。

  Q1:How is the schoolbag?Q2:What's in the schoolbag?Q3:Why is it noisy?

  Q4:Why they laugh happily?

  Q1基于课外教材A noisy schoolbag的语篇,通过Have a Picture Tour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绘本内容选出书包的特点,建立信息框架。Q2和Q3通过任务型阅读,Read、Listen、Imitate和Guess,不断挖掘noisy的源头super-duper pencil sharpener。Q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色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绘本教材中的语篇脉络,进一步理解语篇主题,并对如何帮助和关爱他人产生了初步思考。在第三阶段,利用看图讲故事,将学生从关爱他人的视角聚焦到日常生活,并以kind和help为中心,设置如下问题。

  Q:What happened then?

  在板书设计的指引下,教师不断充实故事内容,学生们的阅读在内容结构上既有整体又有细节,在语言使用上由教材语言知识向绘本语言知识融合延伸,最后的设问,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从理解层次逐步提升到践行层次,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三)延伸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是超越文本的理性判断,生成新的活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时,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围绕主题意义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使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在不同情境中得以运用和内化,从而真正使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开展探究活动,逐步实现从基于绘本的学习理解走向深入绘本的应用实践,再到超越绘本的迁移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fter school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四年级下册Zob is bored这一节课例中。教材语篇的话题是讨论一周七天的名称与课外活动内容,主人公Liu Tao周三放学后想找同学一起打乒乓球,但他发现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课外活动,最后得知大家周六没有课,所以他和Su Hai约定周六一起去打乒乓球。绘本语篇讲述的是外星人Zob周一到周五在地球上的活动,但他不知道如何安排周末活动,引发了Zob朋友们的讨论和建议。在朋友们的帮助下Zob找到了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活动回到Space去collect space junk。两个语篇在语言知识上高度重合,并且主题相同,都体现了人与自我。

  在解读、朗读和复述教材语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周的不同活动安排,口头交流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从多角度去评价每周活动安排,通过成员之间的分析、对比、综合等方式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即合理安排每日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才能快乐每一天,促进了语言学习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进入绘本语篇学习,在第一部分了解了Zob自己周一到周五的活动安排,在第二部分深入探究Zob苦恼自己周末无所事事时,地球上的朋友们给他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周末的周末活动安排,深入思考并运用绘本中的语言框架尝试给Zob提出新的建议。学生在理解绘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形成的新结果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对周末活动安排的观点,实现了教材、绘本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读和写关系密切,密不可分,读的输入可以强化学生写的表达能力,写的表达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又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因此,在读后的拓展环节,教师又不断引导学生对Zob周末安排进行讨论、追问,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我喜欢做的事”。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生也能通过内化自身所学语言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巩固达到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真正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T:What could Zob do at the weekend?Please discuss it in groups.

  Ss:Zob,you could...

  T:What do Zob's friends say to Zob?Ss:Zob,you could collect...

  T:When you feel bored,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Ss:When I feel bored,I'd like to...because...

  在模仿绘本语篇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写一写自己无聊的时候想做的事情,这样学生既能运用本节课的语言知识巩固所学内容,也能内化语言知识,深入理解主题意义,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以上的融合实践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绘本,从中寻找教材与绘本融合的关联主题,发现教材与绘本融合的迁移情境,从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课内教材到绘本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循序递进,这样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进行价值判断和问题解决,实现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