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更加真实生动的环境中,融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从情感和精神的角度体会音乐的美。这不仅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成长阶段。文章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快乐课堂构建中的应用,意在明确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内在动因,并进一步寻找营造良好情境构建快乐课堂的科学路径。通过文章实践分析可知,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背景下,快乐课堂构建需通过做好课堂规划、融入音乐游戏、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拓展活动,达到依托真实情境构建快乐课堂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快乐课堂;音乐游戏;实践活动
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会使人身心得到愉悦。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抓好音乐教学初步带来的愉悦感,帮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生动组织和有效优化,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快乐。这种将实践活动与音乐教育实现融合的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整体学习过程更加愉快、更加自由。这不仅符合音乐这类艺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挖掘学生音乐创作音乐欣赏潜力,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便利条件的科学途径。
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模式构建快乐课堂的内在动因
(一)生动情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精神感官愉悦
情境创设不仅是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音乐作品创设外部环境方面的辅助情景,也强调教师可通过音乐作品背景介绍以及整体音乐欣赏思路的引导,引导学生带着基础情感和状态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这种生动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感官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更加直接更加容易被小学生充分感受。快乐课堂构建就可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课程学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深入音乐专业知识教学或结合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引申教学。这种以兴趣引导为基础,以感官快乐为目标的初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能够为后续的一系列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符合快乐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
(二)生动情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创新趣味
情境创设在实践教学中,需借助多方面辅助工具。且创设情境后,整体教学流程也会发生改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差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更加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整体上愉快的氛围。音乐教学也可在先进辅助工具先进教学思路的引导下发生形式上的转变,这都能够使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音乐教学的趣味和价值,这也符合快乐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情境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在部分外部环境布置工作落实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外部环境布置工作中,结合音乐课程教学主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外部环境布置和教学流程参与环节选择。在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三)生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精神内涵
虽然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音乐作为不受年龄,国界性别等外部因素限制的艺术形式即感受和体会的过程中,不同个人可产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个人也会同步产生差异化的感受。教师只要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注重情境氛围的有效营造,将学生带入真正的音乐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会,并且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就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在沟通交流中,一些创新性、发散性的思路和想法也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这都是学生自主感受和体会音乐作品时产生的真实状态。教师只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就能够对一些感知力更强、音乐天赋更高的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有效引导。挖掘其音乐欣赏、演唱、表演方面的潜力,促使音乐学习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
二、基于情境创设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原则探索
(一)学生主体地位维持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是将小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在创设情境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融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上文所述的在外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外,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也应当被放在主体地位上。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在前期与学生达成沟通交流,体会和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也要在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优化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其才能够从根本上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乐趣。
(二)情境构建创新原则
情境构建创新是指,除了在教学组织中应用外部辅助工具和环境营造进行情境创设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应当借助先进的辅助平台和技术工具,使得情境创设更富有创新性和技术感、现代感。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在更加生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情境中感受和体会音乐,也更符合其对教学创新的预期要求。情境构建过程中,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也能够提升情境构建质量,使得基于情境教学的快乐课堂构建在效果上更进一步地得到保障和提升。具体来说,情境构建过程中,可用的先进技术和平台包括多媒体视频播放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些具有现场体验感的舞台视觉呈现艺术形式等。在不同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背景下,教师可酌情选择先进辅助工具,为情境创设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发散性引导原则
发散性引导是指,教师应当突破音乐课程教学的限制,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主观兴趣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实践引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于同音乐作品的理解角度、理解深刻程度都有所不同。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散性引导。一方面,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多元、更加深入地去体会和了解音乐作品。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音乐学习潜力的学生,也能够被及时发现,在后续的音乐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针对性的引导。尽可能在自然顺畅的情境和状态下,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及音乐艺术素养,为其未来发展拓宽道路。
三、基于情境教学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路径分析
(一)做好课堂规划,带给学生真实全面的情境体验
课堂教学规划是指,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整体教学流程、课程教学各阶段的侧重点都应当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组织落实,得到科学构建。只有前期课堂规划工作保持稳定性和合理性,才能够在行进体验效果上得到同步保障。学生所获得的情境体验在真实感和生动性上得到保障。教师可结合主题性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流程的规划,并且融入先进技术平台,首先创设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课程的常规教学。以真实情境,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的氛围,为后续快乐课堂构建以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学音乐课程《游子吟》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可利用这首歌曲有古诗原形的特征,在前期情境营造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内容的了解熟悉歌词,并且自己跟着伴奏和示范演唱进行自主尝试。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入情境,深刻体会音乐情感之前,对歌曲本身具备一定的熟悉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借鉴应用小组合作探索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聆听示范演唱或教师的示范演唱进行这一歌曲的自主演唱练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自主实践遇到问题时进行有效指导即可。这种充分由学生自主掌握的教学情境,更加生动灵活。且由于学生本身对歌曲具备一定的熟悉度,其在自主学习时也不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当学生自主练习演唱环节结束后,教师在规划设计下一步实现教学任务,将创作一个以游子吟为主题的歌唱表演节目作为儿童节汇报演出节目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搜寻素材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排练节目,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学习这首歌曲的更加生动全面立体化的情境。这种拓展教学范围,将常规课程教学进行延伸的教学模式,是更加灵活且更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引导模式。
(二)融入音乐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快乐课堂真谛
融入音乐游戏是指,整体音乐课程教学,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融入游戏主体内容和游戏推进流程。让学生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乐。因此,游戏在选材和组织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选取学生更加熟悉、更具有适应能力的游戏进行组织落实。相对于固定的课程教学过程,游戏过程是学生更加喜爱的也是更能够带来快乐体验的主体过程。教师只要选准切入点,选择适合的方式构建快乐课堂,就能够体现出音乐游戏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在小学音乐课程《吉祥三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首歌曲传唱度相对更广,且是具有角色扮演特征的歌曲。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作品的学习演唱转变成以角色扮演和歌舞表演为形式的演唱游戏。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吉祥三宝这首歌曲情境中的蓝天、白云、牛羊、草地。再选择三名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将音乐课程教学转变为音乐情景剧游戏,让学生轮流参与到音乐演唱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固定音乐课程教学过程转变为实践游戏过程。这种快乐教学引导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演唱能力方面的提升,也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表现的过程中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三)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快乐
实践教学对于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活动的组织除了依托上文所述的一些情景剧排演以及舞蹈表演活动外,还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例如,合唱比赛、汇报演出等,都属于全面而独立的音乐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感受到其他表演者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这也便于学生自检自查,发现个人在实践学习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前期活动的筹备,并且选准课程内容切入点,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活动中去。为了确保活动组织落实的效果,独立的演唱实践也可转变为共同合唱或共同参与表演竞赛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快乐,也能够在集体环境中体会音乐的美妙。
(四)组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快乐
深入体会快乐是指,对一部分具有音乐学习潜力和良好音乐学习悟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可引导这部分学生学习和感受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音乐作品,或带领学生去聆听交响音乐会、国乐演奏会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融入真实的音乐演奏和音乐表演情境。在音乐厅中,音效会更进一步优化,交响演奏或国乐合奏也能够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音乐作品。这有利于激发这部分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实践学习体验。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当其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音乐情境后。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更进一步地获得优化。最终,这是体现音乐教育层次水平提升,并且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潜力的挖掘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学生若能够通过聆听音乐会的方式去感受体会音乐,也意味着其艺术审美能力、音乐素养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只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后,及时聆听学生的反馈,及时与学生达成有效沟通交流,就能够基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快乐课堂构建需教师从外部环境条件到主观教学方法,实现全方位的改善与优化,融入游戏元素或鉴赏元素这类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够适应的元素进行教学,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组织所应秉承的原则,教师只要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流程的合理规划与组织,并且引导学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出发体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就能够使整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引导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快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