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聚焦新课改,除了呼唤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要强调素养指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教育面向所有学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所以,应用与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教师应把握当今的教学潮流,厘清分层的本质,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让语文分层教学有章可循,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文章阐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和应用意义,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做全面分析,提出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方法,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新课标;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双新课标下,教育强调课程要新、教材要新,通过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规划教学内容。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其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很多小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课程,不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略显枯燥,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误解,如部分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觉过于轻松,缺少学习探究动力,但对于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却又难以理解知识内容,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致使出现班级学习状况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为各组学生派发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既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也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在教师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做到无差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强调不能差别对待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水平,制定详细且科学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目标,旨在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更有耐心,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公平性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能力相似原则
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可采取测试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并将学生定义为能力层、发展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其中,能力层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清楚,且自身学习能力比较强;发展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及前者,成绩并不突出,但有自觉性和上进心,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层的学生一般是指接受知识能力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成绩落后于前两者的学生。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计划时,应保证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相似性,如此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三)共同进步原则
分层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常遇到一种情况,一些处于中低层发展的学生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多次思考未果,这就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对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学生体验成功,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结概括知识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能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分层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有效激励学生
通过分层教学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奖励,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如以能力高低对学生进行分组,定义为基础类、提升类和榜样类。对于基础类的学生,要以激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点燃他们学习的欲望;对于提升类的学生,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并朝着荣进榜样组而努力;对于榜样类的学生,要告诫他们虚心进步,不骄不躁,保持学习成绩,以应有的学习态度奋力向前,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
(二)调节师生关系
很多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不愿意与教师接触,更畏惧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不必说向教师提出质疑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在作业或者知识拓展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耐心的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现状
(一)分层教学内涵界定不清
双新课标下,大部分教师逐渐认识到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但一些教师对于分层教学内涵界定不清,一般是通过专家讲座来了解分层教学理论,不过对其深层内涵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缺少研究兴趣,对其理解也比较狭隘。很多教师都认为理论固然重要,然而还是希望能够有直接指导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观摩课作为自身教学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来分层教学,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常表现在对基础生字生词的认识、课文立意理解、知识总结概括等方面,显然采取单一的分层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班内分层教学难度较大
以说理为主的教学形式虽然可以教会学生知识,但也会弱化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经思考,全然认为教师讲解的就是正确的,更不会质疑,也就无法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而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教师主张小组合作,采取分层设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不过部分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笼统地教学,无法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惠,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分层作业流于表面形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做好作业设计,把控好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落实后,教师更要通过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只是将课后作业视为检验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证据,虽然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采取了分层方式,不过也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布置作业,在学生完成后草草检查了事,分层作业也就成为学生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无法发挥作业的巩固提升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四、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
(一)目标分层,量力而学
新课改强调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既符合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量兼具统一性和层次性。在对目标分层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立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基于阅读速度来设计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A层次学生在3分钟内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延长阅读时间至4分钟,同时C层次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课文阅读即可。以目标驱动学生学习,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小儿垂钓》这篇课文时,可以划分为三个目标:一是参考注释校准字音,正确朗读古诗,并标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诗意,熟读词语;三是理解并背诵古诗,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生词,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意。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提高语文成绩。
(二)内容分层,省时高效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生词较多,平均一堂课就要涉及十几个生字,让学生用一堂课的时间完全掌握生字是很难做到的,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生本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教师可以对教学知识进行分层,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例如,在教《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课文共包括15个生字,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取游戏化方式,为学生分发小卡片,学生可将会读的字摆在左边,生字卡片摆在右边,教师也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探讨,以巡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放在解决学生不会的生字上,这种分层识字方法既能避免课堂教学的弊端,还能扩展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问分层,深化理解
双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也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对于题目安排应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分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日记两则》这部分知识时,可采取分层设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第一则日记,包括三个问题:①在梦里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什么?在收到礼物时,“我”是怎样的心情?②“我”的愿望是什么?最终实现了吗?③第一则日记主要记了哪件事?同样,也可将第二则日记的设问分三层:①文中出现的阿英与妈妈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我”作为故事的主角,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心愿又有哪些改变?②“我”第二次做梦,心愿是什么?③这则日记写了什么事?教师以分层设问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清楚学习内容及明确侧重点,也可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分层,巩固提升
要想发挥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用,还要注意对作业进行分层,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在双新课标下,教师更要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语文作业难度设计成A、B、C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内容,无须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不会做的题上,使作业设计更加有效。如在学完《桂花雨》这篇课文后,该篇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主要是以“桂花”为线索,再现儿时情境,描写家乡摇落桂花的场景,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自己对家长和童年生活的怀念。在学习了课文知识后,教师可以有梯度地设计课后作业。如A类作业:准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诸如“挑拣、笨拙、沉浸”等,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并摘抄出文章中出现的好词好句;B类作业:会读写课文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C类作业:规范书写生僻字,流利地背诵原文第三段,分清文章主次,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尝试着自己写一篇习作,以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五)评价分层,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评价分层,合理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应基于分层教育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科成绩进行有效评估,既能使学生改正不足,还能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自主投入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例如,在教《石灰吟》这首古诗时,可以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划分为两个层级,对于知识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只要求这一类学生会背诵古诗,能够理解诗文大意即可,待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适当提升评估标准,既要求学生会背诵古诗,还要流利地翻译诗句的意思,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更加努力,使学习氛围变得更活跃,让学生持续进步。
五、结语
分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有效,不强迫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以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能力,既符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又能促进全体学生同步发展。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落实分层教学目标,采取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