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仿说是古希腊早期对于艺术起源的一种说法,亚里士多德作为模仿说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即艺术家通过模仿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舞蹈领域,模仿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人与动物间的密切关系,模仿动物类的舞蹈数量庞大。维吾尔族人民通过在田园劳作中对家禽“鸡”的观察,创造出了“鸡舞”这一舞蹈形式,并经过创造性的加工改造使其兼具幽默诙谐和优美动人的风格。2007年,哈密维吾尔族动物模拟舞(鸡舞、马舞、骆驼舞)入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鸡舞”到如今已经传承了数百年,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模仿说
(一)模仿说概述
模仿说是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之一,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不仅支配着西方的哲学艺术,还支配着西方的艺术批判与艺术实践。第一个提出模仿说的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其后涌现出来的众多哲学家也都提到过这个观点,如柏拉图、苏格拉底、德莫克利特等。在提到模仿说的众多学者当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亚里士多德。他指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随后,他又提出艺术的本质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所取的对象以及所用的方式不同。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与前面提到的几位哲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艺术产生于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模仿说之所以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还在于其独创性。他认为艺术不应仅限于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简单复制或模拟,而应深入挖掘并揭示其内在的美学价值。他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肯定了模仿的艺术价值,认为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学习到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生活的知识。
(二)模仿在舞蹈中的运用
在早期的人类艺术中,特别是在原始艺术中,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无论是古代遗存下来的原始壁画,还是现如今出土的许多文物,都出现过有关模仿原始劳动或自然生物的动作形象记载。模仿型舞蹈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展现了人们日常的狩猎生活。随着对动物长时间的观察及接触,人们逐渐创造出一些模仿动物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熊舞便是人们模仿在狩猎时所见的熊的形态、动作以及特征而创作的舞蹈。第二类源自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第三类源于人类的本能。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同时,模仿也是创造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模仿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现如今,各类舞种当中都有模仿的痕迹,如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中的手势动作都有现实生活的映射,而抽象的现代舞中也有不少动作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不过由于舞台需要等因素使得其模仿性动作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有限。而在作为生活舞蹈的原生态民间舞中,则能够看到大量模仿的痕迹,因此在民族民间舞中便产生了许多模仿类的舞蹈。这类舞蹈既有对某种动物形象的模仿,又有对生产及生活动态的模仿,这些被模仿的对象便成为舞蹈的主要表现内容,舞蹈动作多源于对动物形象、劳动场景以及生活中动作形态的模仿与提炼。
模仿类舞蹈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文化信仰,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模仿类舞蹈是我们深入理解和重新评估人伦、道德以及民族舞蹈文化价值的重要智慧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一些民族民间舞中的拟兽舞,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定型。对模仿类舞蹈的研究在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模仿在哈密地区“鸡舞”中的体现
动物模拟舞作为维吾尔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地区广受欢迎。“鸡舞”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舞蹈,其表演动作、服装道具、音乐唱词等都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历史有着密切关联,如今已成为倍受当地人民欢迎的文化形式之一。哈密地区的“鸡舞”在其传承、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特色,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艺术创造精神。
(一)观物取象:“鸡舞”之形
模仿活动包括模仿主体和模仿客体,二者相辅相成。在模仿过程中,模仿主体要做到对模仿客体尽可能真实的模仿,只有这样才能使最终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鸡舞”中,对于“鸡”形象的模拟象形是其表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舞者在进行表演时头戴模型,身穿“鸡舞”道具,扮演公鸡的人模仿公鸡鸣叫,扮演母鸡的人用双手拍打双胯(如图1)。同时,舞者脚下的步伐也要根据情节需要不断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碎步、跳跃步、单步等多种步伐形式。此举旨在确保观者能在第一时间领悟到舞蹈所表达的主题与内容。
“鸡”形舞姿作为“鸡舞”中的核心符号,主要以“拟鸡”为主旨进行变换和推导。以“鸡舞”中所出现的造型为例,其主要形态是以“半蹲状”为主,如“矮子蹲步”表现为手握空心拳,身体呈半蹲状,手臂在身体前左右摆动;“觅食”表现为手握空心拳,身体呈现半蹲状,手臂在身体一前一后交换,头向前一点一点,步伐为小碎步。无论“鸡”形在情景需求的作用下或在舞蹈的审美追求中如何创造变形,其含义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半蹲屈膝、
手握空心拳、小而碎的步伐等动作成为“鸡舞”构成中的显著符号。由于维吾尔族人民天生擅歌舞,因此他们的表演看起来非常和谐且具有感染力,能使观者在观看时捧腹大笑。
(二)借物取意:“鸡舞”之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描述中,诗人所描述的往往比历史家所讲述的还要真实,这也表明艺术不仅是对事物的单纯展现,还能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展现出事物的内核。哈密地区麦西来甫中的“鸡舞”有双人舞和三人舞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双人舞主要是以“公鸡”和“母鸡”对舞的形式进行表演,模仿了公鸡和母鸡相互追逐、嬉戏的场景,三人舞则模仿了老鹰来叼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场景,这也让观者不禁联想到“老鹰捉小鸡”游戏。舞蹈艺术借助舞蹈演员对形象的塑造以及身体动作、服装道具等符号本体,来表达具有隐喻性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促使观者在观看表演时产生深刻的思考。例如,在三人舞的表演形式中,通过“母鸡”的“展翅”“抖翅”“拍翅”等模仿性动作,展现了母鸡为保护小鸡与老鹰进行搏斗的场景,这体现出了母鸡的英勇,同时也映射了母爱的伟大。哈密地区的“鸡舞”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形式以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折射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积极、幽默风趣、不畏艰难的生活态度,现如今已成为喜庆场合和民间艺术节的重要表演节目。
三、模仿在哈密地区“鸡舞”中的深层意蕴
(一)模仿出于生命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模仿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们最初在获取知识时最擅长使用的一种方法。模仿也是个体生命的多样性展开方式,我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憧憬,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模仿。
维吾尔族人民之所以对“鸡”进行模仿,是因为“鸡”这个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第一,鸡是守信、准时的象征。公鸡报晓是古代人们识别时间的一种方式,公鸡每天准时为人们打鸣报晓,告知人们新一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第二,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家禽,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也使其成为平凡、大众精神的象征。第三,鸡也象征着勇敢。我国民间有“斗鸡”这一娱乐竞技项目,当看似平凡普通、与世无争的鸡进入到竞技场中时,便能迅速进入搏斗状态,因此,鸡也是勇气的象征。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象征意义,维吾尔族人民在文化的传承与表现中选择了对“鸡”进行模仿。
(二)模仿是创造性的生成活动
正因为模仿是人们的本能活动,所以人们能够在模仿中获得快感。同时,模仿也是一种去陌生化的活动,能够激发出人的想象力,最终使得人与人甚至与这个世界产生关联。这也体现出了模仿的创造性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诗艺的模仿在于它所模仿的对象与模仿所使用的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模仿的对象消融在了媒介的材料中。以音乐艺术为例,它不是对已有的情感进行简单模仿,而是通过音符的组织营造出一种心理状态。同样地,哈密地区的“鸡舞”也不仅是对“鸡”的形象进行模仿,还通过人的肢体动作,使观者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因此,模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性。
亚里士多德把模仿分为习惯性模仿和记忆性模仿。这两种形式的模仿所蕴含的创造性也有差别。习惯性模仿指模仿者出于人的本能,简单地模仿被模仿者的外在形态。而记忆性模仿则倾注了模仿者的性情,是真正意义上的模仿、有创造性的模仿。模仿作为创造性的技艺,能够从中体现出人们想要表达的一些理念,如哈密地区的“鸡舞”通过其幽默诙谐的表演形式体现哈密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模仿具有审美教化功能
模仿具有审美性,模仿中的审美性不是孤立的美学问题,还具有教化和引导的功能。哈密地区“鸡舞”也具有审美教化功能,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带有逗乐和调侃特性的肢体动作,充分展现了哈密地区人们的天性、情感和想象力,是美学精神的体现,能够唤起人们的童心。在农闲之余,“鸡舞”作为一种消遣的表演活动,能使观者捧腹大笑,一扫农忙时的疲惫感,也能唤起观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此外,“鸡舞”还具有教育的艺术特性。在舞蹈过程中,大量模仿鸡的形态的动作,如“单抖翅”“矮子蹲步”等动作,惟妙惟肖且充满诙谐幽默色彩,考验着表演者的身体敏捷度,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或是对现实中的某些物体进行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是要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内在美。就如同哈密地区的“鸡舞”一样,其在模仿“鸡”的形象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人文情怀和传统文化,创造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鸡舞”作为哈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艺术形式之一,凭借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道具以及精湛的舞蹈肢体语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民间传统艺术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正在逐渐降低,这无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构成了挑战。因此,我们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而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