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全国大部分乡村进行统筹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目前,已建设的新农村数量不断上升,美丽乡村建设诞生了一批人文旅游景区,因此如何以视觉效果品牌传播加强乡村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备受重视。
一、背景
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为实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既要保留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土及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又需对新旧民居公共设施及旅游景观进行更新改造,在这过程中存在农村规划建设视觉效果和新农村品牌传播的新问题。如何将农村的文化历史资源与生态环境有效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城乡布局结构,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经济的结合,提升新农村产业优化的多路径发展,视觉传播效应在美术、艺术效果、品牌传播策略与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必不可少。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居民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及生态环境大不相同,如何树立有各地域各民族各乡村的特色鲜明新农村视觉形象,置于公共空间中的造型与构件如何具有艺术感是主要问题,研究对象包含农村建筑、农村景观、壁画、民间绘画染织、雕塑、观景楼台等视觉造型效果如何营造和传播;对现有农村的民风乡俗文化与视觉元素、传播问题进行剖析,并能制定一系列有效的传播途径策略;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为引导,将农舍、景观建筑和道路、设施、庄稼田地、山川湖泊等视觉要素进行深度探索和实践应用,实现新农村品牌化经济发展。
二、视觉艺术传播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乡村以文旅发展改善了经济收入和村民的生活品质。乡村视觉艺术传播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有更新更高的案例和举措,还有大面积乡村需要学习和借鉴,才能实现全民共同奔赴美好生活的远景和目标。
(一)乡村公共空间视觉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公共游乐和休闲、交往、活动需求,乡村的公共区域已是村民及孩童共同需求的重要空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村民和儿童的知识文化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拥有更高的追求。当前已有不少乡村住宅改造为民宿、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图书馆、阅览室、工作室等,尤其是书香社会的普及,乡村图书馆非常受儿童与村民的喜爱。需要将现有闲置的民居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武汉东湖学院师生团队在湖北省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理念和组织下,以党建引领、群众发动、产业发展联合高校志愿者,在大冶市大箕铺镇东角山村老屋湾进行改造,经过多次的方案讨论,最终确定将村口的老宅进行拆除,重点将老屋湾的村名和入口处进行形象设计,师生在现场勘测,最后决定旧物利用,在村民家里淘到一些老旧废弃的储物罐,不仅节省了成本,更体现了乡村质朴的古典气质。
(二)乡村广告视觉传播路径
乡村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墙体广告居多,红白蓝大字整幅满墙,居民墙体和公共区域被贴的各类广告纸,经雨晒时间长久后,加深了破旧不堪、杂乱脏差的印象。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鼓励群众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后,不少村支部书记愈发意识到,发扬本土文化与特产进行包装,采用互联网售卖方式,走向市场,才能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在思想不断进步下,乡村的视觉元素也逐渐丰富且有品质,展现不同的乡村风格。乡村广告视觉大致分为以下内容。
第一,公益宣传。围绕国家战略发展的乡村口号,12个关键词的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美德、法治等公益主题。
第二,商业广告。以包墙体方式在经济落后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粉刷户外广告,充满中国式浓厚的乡土气息。相比城市,带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墙体广告能吸引农村老百姓的眼球。但需注意,要与乡村整体布局和风格相统一,而不是粗暴简单地采用原始和简单的方式,村管会要对商业广告有明确的要求和监督。
第三,手绘墙体。乡村墙体手绘得到了越来越大的普及和更新,将过去的广告标语进行了覆盖,大大提升了乡村的整体气质和视觉美观度,在帮扶乡村建设的政策下,大多数高校纷纷发起志愿者活动,到扶贫定点乡村进行手绘墙及景观改造实践。如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露村的手绘墙体,武汉东湖学院师生群体在村史馆门口的墙体上经过策划与协商,对墙体进行视觉绘画,增添了童趣,达到了预期的美观效果。
(三)乡村数字视觉传播
对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来说,新媒体的平台构建还相对缓慢,但乡村广播、市级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直努力坚持做重要信息传播。乡村文化内容呈现形式可多样性,首先需要挖掘乡村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生活习俗,包含集体腰鼓队、合唱团、舞龙狮、戏剧团及家族技艺的传承。然后根据这些文化特质选择不同的新媒体传播特点、适应新媒体传播生态,综合运用数字电视、网络电影、短视频、网络直播、公众号、App、微博、手机广播、数字音乐、数字博物馆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只有被传播出去才能与商旅结合,提升乡村经济收益。
(四)乡村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乡村篇。农村文化的建设是视觉传播要素的核心,需要当地居民共同参与,以优秀的文化根源唤起离乡的村友引资回乡,共同办厂合作,共同开发文旅项目广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够让农村文化有效延续和创新发展。不少乡村有着自己文化特色的娱乐活动和大型节气的丰收庆典,如江西篁岭有晒秋节,湘西苗寨有赶秋节,北京平谷有丫髻山庙会。
品牌活动的延续创新,可以活动为推介,在人流量倍增下,对当地的特产展开售卖刺激消费,同时增加各类文化创意延伸产品。农村传统手工艺、戏曲、民俗、传统文化的开发,可结合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将反哺农村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传承保护。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乡村活动的融合发展理念,合理深挖文化资源,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完善文化服务配套设施,提高经济效益重要路径。
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在所隶属的田野集团背景下,师生先后为集团所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大量的实践。将乡村生态、乡村劳作、乡村生活、乡村文化有机结合,集团重点建设“十里八村”和“芳园百里”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景区。如开心农场配套(民俗文化商业街)、养生景区(茶山竹海、养生阁、禅茶文化园、迷你高尔夫、滑草)、观光农业(龙禅寺、花海、田园牧歌、农业采摘等),师生则围绕风景区的建筑和农产品进行手绘和包装设计,有些图稿经小红书等新媒体传播后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图1)
三、结语
视觉传播可促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将传统视觉设计与新媒体视觉传播方式结合,可大力宣传打造农业观光、村落故事观影、农产品采摘、体验农家乐、与孩子一起住民宿看星星、摘野菜等活动,实现周末经济和小长假游乐。然而大部分的乡村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乡村的历史、艺术、特产等多方面的价值,有些乡村原有的古建筑、祠堂处于闲置状态,还未合理利用。相信在时代科技加持下,我国的村落会形成自身特色产业,以多样的视觉传播方式将乡村风貌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实现农耕养殖、观光旅游、康养休闲、特产销售等多链条全产业发展,实现人均收入增长,共同富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