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无锡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分析化学实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基础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对德育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完善教学设计。通过将爱国主义、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和辩证思维等思政教育嵌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期实现知识教育和育人教育的相统一,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为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0引言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其本质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知识教育和育人教育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对于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分析化学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3]。因此,该课程不仅承担着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掌握,还承载着培养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创新精神的分析工作者的任务。除此之外,无锡学院作为无锡的地方高校,承担着服务无锡经济发展的重任,所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教学和思政教育与无锡本地特色结合,实现更好地育人育才,对服务本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者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刘晓庚等[4]从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块设计三大板块中渐进式融入思政教育,以期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崔志民等[5]从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不同维度将思政教育融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以期实验专业育人的目标;梁东[6]将思政教育融入轻工类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因此,基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以人才培养为立足点,结合无锡本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开展的实验项目内容出发,努力剖析相关内容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巧妙构思教学方法,致力于实现基础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无锡的经济发展。
1明确思政目标
1.1家国情怀的培养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培养分析工作者的重要前提。
1.2科学素养的培养
掌握科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基于科学的态度分析数据,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树立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分析化学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培养具有不畏艰难、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1.3环保意识的培养
分析化学实验包含多种检测过程,在讲述过程中,灌输生态文明、健康安全、绿色环保这一意识,倡导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好品德。
1.4辩证思维的培养
综合运用辩证思维、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客观现实,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2挖掘思政元素
将思政教育贯穿在课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政素养,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始终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这是思政建设的前提;心系祖国,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无锡,从当下时事中吸取思政元素,丰富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强力融合,构建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教学策略。
2.1爱国主义
在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不畏艰难、孜孜以求,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致力于研发科技强国的技术,不断创新,推动创新发展。例如,在讲述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中,以汪尔康院士为例,讲述他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填补国内很多技术的空白;讲述他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他至诚报国,在仪器发明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培养敢于承担,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身处无锡,首先要热爱这片土地,以所学的知识服务本地企业,解决无锡本地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增强专业自信和自豪感。
2.2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本地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所谓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能、科学的态度等。例如,在讲述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中,有效数字的记录、修约和运算,都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不能为了所谓的小误差,为了实验结果更接近于理论值,随意更改数据,可谓“假的数据比错误的数据更可怕”,应该分析数据误差大的原因,提出对应的举措,避免下次实验中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告诫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谨求实,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数据处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同时,在进行滴定实验中,一定要强调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锥形瓶等的正确使用,掌握科学合理的实验技能,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提。
2.3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个人最根本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层面对生态文明,环保意识的决心和态度,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文明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无锡,作为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被誉为“太湖明珠”。这一特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太多的恩惠和资源,同时也需要承担起保护太湖,爱护太湖的责任。
分析化学在环境检测方面应用广泛。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现有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如何分类,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对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检测,如何对新型污染物进行筛查和有效去除,以及对新型污染物的毒理学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例如,在讲解水中钙镁的测定实验中,让同学们了解高硬度水的危害,同时引发学生对金属离子检测的思考,除了可以使用配位滴定这种基本原理,还可以借助仪器—分光光度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是测定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其次,让同学们普遍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因此,倡导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除了平时生活,在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取样,分解试样,分析测定等各个环节,可能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告诉学生要妥善处理这些废物,以防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秉持“节约试剂、谨小慎微”的原则,尽量避免因粗心大意需要重复实验,从而浪费试剂、浪费时间、增加有害污染物。
2.4辩证思维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混合碱的分析实验中,HCO3-相对于H2CO3是碱,相对于CO-是酸。同样的,水既可以作为酸,失去质子,也可以作为碱,接受质子。在讲解EDTA的配制和标定实验中,虽然EDTA是最广泛的有机络合剂,基于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首先想到的就是EDTA,但这个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测定Ba2+时,EGTA和Ba2+的稳定常数更大,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更稳定,更适合于分析Ba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色和要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炼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思政元素,将分析化学实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表1所示,达到“润物无声”价值引领的目的,为推动学院其他学科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4结语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和辩证思维等思政教育以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渗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技能,树立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作风,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生态文明、健康安全的理念,运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A].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
[3]王迎进,张宁,赵二劳,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堂思政的策略[J].化工时刊,2020,1(36):154-155.
[4]刘晓庚,刘琴,李彭,等.分析化学实验渐进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初探[J].大学化学,2021,36(3):136-140.
[5]崔志民,侯永平,钱建刚,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19):294-295.
[6]梁冬.分析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2,50(10):155-15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