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动画电影凭借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宫崎骏是世界级动画电影创作者,其动画电影作品在日本甚至全世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因此,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对外输出和传播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概述

  (一)跨文化传播概述


  跨文化传播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员或群体之间进行的文化交际和信息传播活动,这一过程往往会涉及两个以上文化的迁移、弥散。例如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玄奘取经等都属于跨文化传播活动。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传播越来越成为全球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概述

  宫崎骏是世界著名的动画电影大师,其动画作品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创造了多次日本票房神话,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1998年《幽灵公主》在全球一百多个城市的一千多家影院上映,打开了日本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之路。2003年《千与千寻》获得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宫崎骏也由此成为国际电影大师。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有着极高的地位,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宫崎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特征以及传播策略,以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对外输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特征

  (一)文本叙事

  1.价值取向


  跨文化传播建立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宫崎骏动画电影正是立足于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差异,跳脱出现实世界,构建了新的文化价值维度,进一步消解了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语言传播障碍和文化隔阂。对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文化维度展开,具体如下:

  一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其中,个人主义理念下的社会结构较松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淡薄,社会的运行主要依靠个人自我价值、自我需求的驱动来实现;而集体主义理念下的社会结构则较为紧密,人与人的关系亲密,社会运行主要依靠群体团结力和凝聚力来推动。宫崎骏创作的动画电影对这两种社会文化进行了融合,既有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又涵盖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例如,《幽灵公主》中阿西达卡为保护村子挺身而出,代表了个人英雄主义,而森林动物为保护自然团结斗争则彰显了集体主义精神。二是放纵与约束。放纵与约束是人类基于自我需求和享乐欲望而展开的行为活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既包含自由随性的放纵文化,也包含严谨慎微的约束性文化,二者处于同一空间,在同一事物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平衡。例如,《红猪》中的布鲁克自由随性,但也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而战斗。
 

 
  2.叙述框架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叙述往往沿着主角的成长历程展开。电影《千与千寻》讲述了主角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冲破汤婆婆的层层阻碍,最终救回了变成猪的父母,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幽灵公主》描述了自小被狼族养大的少女阿珊在阿西达卡和森林伙伴的帮助下同破坏森林的黑帽大人斗争,最终成功保护山兽神的故事。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其人物塑造往往是立体的、非扁平化的,主人公通常都会经历奋斗历程最终实现自我蜕变与成长。《千与千寻》中的主角千寻从一开始的胆小怯懦到感恩勇敢,《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哈尔由孩子气到勇担重任,这些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发展。由此可见,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对人内心成长的刻画构成了其电影叙事的基本架构。同时,影片主角的成长路线也迎合了大众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大众的观影热情,为其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受众解读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受众人数多、范围广,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宫崎骏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在其作品中,儿童可以看见一些奇幻、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充满童趣的小巧思;青年能看到游历冒险和朦胧的爱情之美;而中老年人则能看到更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总而言之,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都可以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解读出不同的内涵,满足自我观影需求。受众范围广不仅体现在年龄层次上,还体现在地域范围上,《起风了》多次传递出宫崎骏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的思想,其受众已经扩展至世界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其跨文化传播的价值。

  (三)符号转变

  相较于其他传播方式,动画电影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凭借其声音和色彩创造出一个超越语言的认知范围与交流空间,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传播效果,宫崎骏动画电影便是其中典范,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弱化语言符号的作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很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为了提高传播效率,宫崎骏在动画电影中弱化了语言符号,借用一些咒语来替代,如《龙猫》中使橡树快速长高的咒语,《天空之城》中银色机器的咒语,这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电影进行理解。

  第二,强化视觉符号作用。动画作品的视觉符号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感知和冲击,从而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动画电影的重要构成部分,色彩的组合、融合和变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故事的情绪递进和氛围渲染,宫崎骏动画电影借助色彩语言来传递更多的电影内容,以获取更多受众的理解。例如,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苏菲穿着朴素的青蓝色长裙,体现了她自卑沉静的性格,在意外变老后,其裙子颜色则更加灰暗,进一步强化了其性格特点。二是配乐的选择。配乐在抒发情感、渲染氛围和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红猪》中,吉娜在酒吧里唱的是一首法国情歌,烘托出其深情、优雅的人物性格。综上所述,宫崎骏动画电影通过巧妙、贴切的视觉符号,突破语言壁垒,实现了跨文化传播。

  三、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原因

  (一)符合世界价值


  宫崎骏动画电影在坚守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超历史的精神价值,使其更能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和认同。在战争与和平关系上其表现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在历史与现实关系上其表现为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在生与死关系上其表现出一种“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豁达人生观。例如,电影《幽灵公主》便是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邃思考的映射。在电影中,阿西达卡、幽灵公主阿珊、艾伯西等代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故事通过他们的交集与碰撞展现出人与自然的现实矛盾以及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又如,电影《起风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叙事背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来反映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历史的反思。除此之外,宫崎骏动画电影还展现出了对现实世界的细致观察和对未来世界的构思,给予受众直面现实的精神力量。同时,其作品也往往为人类敲响警钟,告诫我们虽然现实世界的危机尚未到来,但根源性的问题与矛盾已然显现,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当下与未来,寻找发展的新出路。在电影《千与千寻》的结尾,白龙告知千寻穿过隧道的途中不要回头,便是隐喻人们不要贪恋虚幻的过往,而是应当重视当下,奔向未来。

  (二)顺应时代潮流

  1.洞察时代的脉搏


  为获取更好的观看与传播效果,宫崎骏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洞察时代脉搏,反映民众情绪。电影《千与千寻》便是宫崎骏洞察时代的产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泡沫经济使日本经济衰退,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不安,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此时电影行业将视线转向大众,涌现出大量描写人物内心的电影作品。宫崎骏动画电影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在《千与千寻》中创作了无脸男这一形象,代表人类心中无意识的黑暗面,这一角色引发了大众深刻的情感共鸣,获得了很多人的理解与喜爱。又如,在电影《起风了》中,作者把握时代风向,提出“跟着风,追逐梦想,才是活着的意义”这一哲思,并在电影中不断地提出“生与死”这一根源性问题,引导受众在时代中思索什么才是真正地活着。

  2.适时的商业宣传

  近几年来,商业电影的快速发展使其宣传方式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宣传流程,包括发行宣传、商业合作试映会、现场见面会等,这些成熟的模式在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宣传中皆有所体现,无论是《风之谷》时期的多形态基础传播、《魔女宅急便》的电视宣传,还是《红猪》的巡回宣传、《幽灵公主》的网络新媒体宣传等,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根据受众群体的喜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态势,为电影良好的传播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融合策略

  (一)吸收多元文化


  文化渗透的本质是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催生了文化资源共享和文化共生现象。宫崎骏动画电影巧妙地融入了多元文化价值,并嫁接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以此消解文化隔阂,激发情感共鸣,达到使电影无国界传播的实际效果。例如,《千与千寻》中白龙的形象设计就汲取了中国文化元素,千寻误入鬼市的情节以及能被嗅出人的味道的设定与我国动画电影《小倩》相似,这些文化的吸收融合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在影片背景的设计上,宫崎骏动画电影也呈现了世界各地的真实场景,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满足了其观影需求。例如,电影《天空之城》取景于意大利小镇白露里治奥、柬埔寨吴哥窟以及英国威尔士草原,电影《魔女宅急便》取景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及巴黎等景点。

  (二)坚守民族文化

  宫崎骏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世界文化的吸收融合,更在于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在电影创作中,宫崎骏集古今之大成、融内外之精华,兼收并蓄、化为己有,在熟悉又陌生的混杂中、共性与间性的融合中寻求一种内在平衡。在绘画技法上,宫崎骏仍坚持传统日本动画的手绘作画技法,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动感、力量感和灵动美感。例如,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是全手绘作品,全片共使用超17万幅手绘演绎画面,使片中的每一个物体都能够以简单的线条、明媚的色彩感染观众。在内容方面,尽管其作品大多取材、取景于世界文化,但其本民族文化特质并未被削弱,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刻画等隐现出来。例如,电影《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名字源自《荷马史诗》中的派阿基亚公主,而宫崎骏在角色性格塑造时融入了日本小说《虫姬》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创作出一个更具日本文化的娜乌西卡。

  跨文化传播是当下世界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宫崎骏动画电影跨越了地理、文化、民族界限,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这依赖于其独特的内容创作与技术支持,以及走在时代前沿的创作、宣传理念,为我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更好地使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创作者们应当立足本民族文化,吸收世界多元文化,巧妙运用多种电影手法,实现中国动画电影、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