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8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颞中回造瘘入路)及观察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血肿清除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神经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D-二聚体]、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提升血肿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神经功能损伤,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关键词】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脑出血,应激反应,炎症因子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有数据显示,超90%以上脑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根据人体大脑中动脉生理特点,基底部为出血高发区域,该部位发生出血后血肿会波及丘脑,导致脑功能损伤,致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1-2]。大部分患者因血肿占位效应、中线移位明显,故需积极进行清除血肿治疗。常规颞中回造瘘入路治疗脑出血,操作简单,手术经验成熟,但需开放颞上、中回脑皮质进入血肿腔,对正常脑组织损伤严重,且术后极易出现脑水肿,增加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概率[3]。因脑部基底区、周围组织生理结构复杂,颞中回造瘘入路极易出现死角,导致血肿清除率降低。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与常规手术相比,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且经外侧裂入路可运用自然间隙直达血肿腔,只需切开较小岛叶皮质,对颞叶皮质影响较小,对神经损伤较小,通过显微镜可更全面探查出血点,血肿清除率较高[4-5]。但临床中对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应激反应的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旨在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86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1)手术指征明显[6];(2)CT诊断为脑出血;(3)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12分。排除标准:(1)外伤重击致脑出血;(2)既往脑出血;(3)生命指征不可耐受手术;(4)脑部肿瘤;(5)凝血功能异常。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颞中回造瘘入路)及观察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67.89±2.03)岁;血肿量30.11~47.15 mL,平均血肿量(41.23±3.49)mL;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高血压病程(6.79±1.23)年;GCS评分6~11分,平均GCS评分(8.16±0.97)分。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7.94±2.06)岁;血肿量30.52~47.22 mL,平均血肿量(41.50±3.53)mL;高血压病程2~9年,平均高血压病程(6.88±1.29)年;GCS评分7~12分,平均GCS评分(8.26±0.99)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经建瓯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由CT明确血肿部位,患者采取仰卧位,实施全麻气管插管,将患者头偏向患侧,根据血肿的侧翼点入路,通常选择5 cm×5 cm小骨窗开颅,如患者存在脑疝、血肿量超60 mL,需进行9 cm×10 cm骨窗,咬除蝶谷嵴。弧形剪开硬脑膜,借助显微镜开放外侧裂池,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1.2.1对照组行颞中回造瘘入路手术治疗,实施颞部马蹄形切口,将颞筋膜、颞肌切开,常规骨瓣开颅,静脉滴注20%甘露醇,将硬脑膜剪开,在颞中皮质处做3~4 cm切口,使用双电凝止血,结合术前CT血肿位置、血肿大小,使用脑针实施穿刺,找到血肿腔,沿穿刺方向深入2~3 cm,到达血肿腔,清除血肿后,使用双电凝有效止血,放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开颅前实施20%甘露醇静脉滴注,开骨瓣进颅,呼吸机通气。在剪开硬膜后,放置显微镜平行外侧裂静脉切开蛛网膜,开放侧裂池,解剖岛叶,切开无血管皮质1.5 cm,到达血肿腔,借助显微镜彻底清除血肿,予以生理盐水冲洗,针对活动性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针对破入脑室者,有效清除外侧血肿,有效止血后,清除内测血肿,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计算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
  1.3.2炎症因子于术前、术后3 d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ELISA法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
  1.3.3神经因子于术前、术后3 d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D-二聚体,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
  1.3.4应激指标于术前、术后3 d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1.3.5预后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对生活、工作无影响,轻度残疾记为5分;具有自理能力,可进行适当工作,中度残疾记为4分;意识清晰,但无自理能力记为3分;仅存在睁眼的最低限度反应记为2分;死亡记为1分;良好率=(5分+4分)例数/总例数×100%,死亡率=1分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
  2.4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
  3讨论
  脑出血对机体损伤较大,临床常见脑出血多由高血压疾病所致,在出血后压迫脑组织,致使颅内压迅速升高,其血肿释放毒性神经递质,加重脑组织损伤,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危急患者生命及预后生活质量[7-8]。当前,清除血肿、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主要方式以手术为主,临床中治疗基底区脑出血方式较多,但开颅后何种入路能够清除血肿,且能够减轻神经损伤,避免术后再次出血,是临床学者研究重点。
  显微镜下清除脑血肿是临床常用术式,手术入路包括颞叶皮层造瘘入路、经侧裂入路,但何种入路可减轻脑损伤,利于患者预后,临床研究较少。常规颞叶皮质造瘘入路手术成熟,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切开颞上、中回脑皮质到达血肿部位,对正常脑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极易出现脑水肿,且术后神经障碍发生率较高[9-10]。脑部基底区生理结构复杂,在经颞叶皮质造瘘入路清除术中,极易出现死角,血肿清除率较低,术后再出血率较高。随着临床对外侧裂解剖的认知提升,逐渐应用经侧裂入路,可有效清除血肿,并减轻脑损伤[11]。同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操作简单,因生理解剖位置、显微镜帮助下,可便于发现出血点,进而快速止血,且可短时间内清除血肿,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脑出血,可提升血肿清除率。
  临床研究显示,颅脑手术会促使黏附单核细胞生成PCT,且因手术中脑组织暴露、手术牵拉均会导致局部、全身炎症反应,表现出IL-6、TNF-α、PCT、CRP水平升高[12]。临床研究认为,IL-6、TNF-α、PCT、CRP表达量与组织损伤程度关系密切[13]。本文结果显示,两组IL-6、TNF-α、PCT、CRP术后均升高,但观察组IL-6、TNF-α、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可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患者预后。
  脑出血手术治疗目的即为在有效清除血肿的同时,减轻神经损伤[14]。NSE是一种酸性蛋白酶,由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分泌,在健康机体内含量较少,在脑组织供氧不足、血脑屏障破坏时大量NSE进入外周血液。NSE是一种调节中枢神经元发育、维持神经元存活的蛋白,其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中发挥主要作用[15]。S100B蛋白可作为脑脊液屏障损伤敏感性标志物,在脑组织受损后,透过血-脑脊液进入外周血液,其表达量升高提升脑损伤严重。临床研究显示,D-二聚体表达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成正比关系,且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6]。另有研究显示,D-二聚体表达量与脑出血患者脑血肿量成正相关关系,和神经缺损成负相关关系[17]。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可减轻神经损伤,促进患者预后。
  脑出血患者均会表现出一定程度应激反应,进而释放脂质过氧化物、氧介质,不利于病情康复[18]。MDA、LPO是发生氧化应激后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其表达量可体现机体自由基损伤程度。SOD、GSH-Px是抗氧化物,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19-20]。本文结果显示,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体损伤,促进预后。同时,在脑出血患者预后方面,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促提升治疗效果。原因在于其手术产生创伤较小,有效清除血肿,减轻神经损伤,促进预后。但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可能因样本量较少有关,日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探究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提升血肿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神经功能损伤,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蒋耀峰,沈洋,董誉,等.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6):494-497.
  [2]廖云,盛敏峰,王中勇,等.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11):1124-1129.
  [3]丁吉涛,杨艳艳.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血肿穿刺生物酶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4):594-596.
  [4]汤军,夏涛.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5):640-643.
  [5]AL-SHAHI S R,MINKS D P,MITRA D,et al.Effect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stroke risk by brain imaging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subgroup analyses of the RESTART randomised,open-label trial[J].The Lancet Neurology,2019,18(7):643-652.
  [6]ZANG J,LIU A X,QI L.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 and effect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by citicoline on serum GFAP and copeptin level[J].European Journal of Inflammation,2019,17(1):19-78.
  [7]连泽豪,王新伟,王世城.经外侧裂入路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484-487.
  [8]盛文国,王聪,龙连圣,等.手术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与内镜辅助下清除治疗基底节区中小型高血压性血肿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3):2996-3001.
  [9]焦伟,张玉磊.经颞叶皮质造瘘与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6):461-463.
  [10]钱洪波,殷骏,潘捷.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65-68.
  [11]王路,李东波,李从进,等.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比较[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2,30(2):109-114.
  [12]金二亮,潘万喜,周健,等.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9):1127-1130.
  [13]MAK G,CHAN N,PERERA K.P.074 Management,timing of anticoagulation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a single centre chart review[J].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Canadien des Sciences Neurologiques,2021,48(s3):S40.
  [14]张新雨,江涛,马俊杰,等.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近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1,42(7):723-726.
  [15]赵建伍,王兆斌,薛勇,等.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近期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0):44-47.
  [16]PDFH A,RET C,MR C,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thrombolysis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evacuation(MISTIEⅢ):a randomised,controlled,open-label,blinded endpoint phase 3 trial[J].The Lancet,2019,393(10175):1021-1032.
  [17]刘成辉,梁世行,付剑,等.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与经颞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6):709-714.
  [18]赵保祥,赵赛赛,李中林.经侧裂血肿清除术与经颞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9):667-671.
  [19]李*,张义,杨晓,等.锁孔入路内镜辅助血肿清除与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对比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2):93-97.
  [20]SEIFFGE D J,GOELDLIN M B,TATLISUMAK T,et al.Meta-analysis of haematoma volume,haematoma expansion and mortality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oral anticoagulant use[J].Journal of Neurology,2019,266(12):3126-313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