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深度参与古诗词阅读活动,并以李清照诗词教学为例介绍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以围绕议题整合阅读资源,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读和专项拓展活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宽其阅读视野,使学生发现古诗词之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都蕴藏于优秀古诗词中。可见,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有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都无法深刻感知古诗词的魅力。为突破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困境,笔者展开实践研究工作,发现群文阅读有助于让学生深度参与古诗词阅读活动,感受古诗词之美,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一个议题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探索这些文章的共性和个性的阅读教学模式[1]。从文本数量来看,群文阅读属于多文本教学;从文本来源分析,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时可以跳出课本,引入课外阅读材料,让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从教学方式分析,群文阅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多篇材料,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深度思考,对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当下,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深备受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
  二、群文阅读模式应用于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意义
  将群文阅读模式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通过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浏览多篇阅读材料,以此让学生对议题形成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多首古诗词的共性,从而对古诗词的主题、内涵形成一定的了解。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深度,引导学生比较古诗词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分析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可见,将群文阅读模式应用于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古诗词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学研究期间多次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归纳出几点教学策略。下面结合八年级上学期的李清照诗词教学案例,系统介绍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以供研讨。
  (一)围绕议题,整合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围绕议题整合阅读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要教学的古诗词确定议题,并由此出发,整合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2]。结合古诗词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确定群文阅读议题:第一,以意象为议题取向,建构“意象库”,引导学生根据意象快速理解诗词内涵,透过具体意象分析作者的心境,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第二,以古诗词主题为议题取向,搭建“主题桥”,让学生立足同样的主题思考作者的经历、心境和想法,如针对“爱国”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作者表达爱国情怀的方法;第三,以作者为议题取向,渗透文人风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追求等,使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教学为例,笔者确定了“走近李清照”这一议题,整合阅读材料,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挖掘教材,调整教学顺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共有两首李清照的词,即第八单元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教材最后一个板块“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前者作于李清照南渡以后,此时,李清照失去了心爱之国、心爱之人与心爱之物,在生活和精神上备受打击;后者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当时的作者在书香气息浓郁的家庭环境中过着美好的生活。为了让学生透过古诗词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笔者调整教学顺序,先指导学生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聚焦作者,补充课外诗词
  要想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经历,感知其心境的变化,仅仅将阅读视野局限于教材是不够的。基于此,笔者整合能够展示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幸福生活的诗词以及能够展示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的诗词。由此,笔者围绕议题整合阅读材料,最终确定了四首李清照的词,指导学生按照如表1所示的阅读流程初步梳理李清照的一生。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李清照诗词教学为例论文

(二)对比联读,提升鉴赏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破阅读材料之间的壁垒,引领学生开展对比联读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写法、风格等角度展开对比。对此,笔者从以下角度组织学生展开对比联读活动。
  1.意象对比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助于读者分析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诗词中的意象,分析相同的意象传递的情感。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有三首词与“舟”这一意象相关,笔者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如表2所示的意象对比成果。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李清照诗词教学为例论文

2.风格对比
  说到李清照,很多学生都知道她是婉约派词人,然而,李清照的词并不都是婉约的。笔者借助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比李清照不同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笔者鼓励学生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任选一首,将其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对比,以此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考虑到部分学生古诗词阅读经验不足,笔者还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并在各组讨论结束后设计小组讨论成果分享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在不同境遇下词风的变化,通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感受其轻松活泼、无忧无虑的生活经历,通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了解其编创的婉约词之美,通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了解其在国难当头的境遇下的慷慨之音,欣赏其高贵坚韧的灵魂。
  (三)专项拓展,拓宽阅读视野
  在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组织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度鉴赏活动,并鼓励学生基于议题适当拓展阅读范围,让学生对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课堂阅读成果,梳理学生感兴趣的拓展话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专项拓展活动[3]。
  1.分享思考问题
  笔者在引导学生从意象、风格两个角度分析李清照的四首词后,提出了如下问题:①除“舟”外,李清照的诗词中还出现了哪些意象?②你喜欢李清照的婉约词还是豪放词?③读李清照的诗词,你能读出什么?④“红藕香残”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自然风光吗?
  2.引入拓展话题
  一些对李清照诗词了解较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结合讨论成果,笔者分享了如下拓展话题:
  ①以“酒”或“花”为关键词收集李清照诗词;
  ②收集更多李清照的婉约词和豪放词;③围绕“乐”与“愁”收集李清照的诗词;④收集李清照暮秋出游的作品,找出李清照眼中的暮秋美景。
  (四)总结归纳,扩大教学影响
  群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较多的材料,从而得出多样化的探究成果[4]。对此,教师需要设计总结归纳环节,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群文阅读材料,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记录群文阅读期间的探究成果。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关键信息,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探究深度。本次教学期间,笔者设计了如下总结归纳环节。
  1.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
  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呈现思维导图框架,以“李清照”为核心,引入“人物生平”“文学成就”“主要作品”“人物评价”四个关键分支,并鼓励学生进行补充,细化思维导图的内容。学生分享观点期间,笔者适当进行追问,以此提升总结活动的质量。如有学生在梳理“文学成就”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结合历史背景,将李清照的创作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对此,笔者请该学生分析了不同时期李清照作品的差异。对此,该学生指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少女情思,涉及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的作品较多;后期作品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的情感,往往涉及哀愁、孤独、惆怅等情感。此外,笔者补充了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未关注的信息,如引入王灼、胡适、林庚等人对李清照的评语,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李清照的认识。
  2.学生自主优化思维导图
  每个人对李清照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辅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本次群文阅读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基于课堂讨论成果自主优化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笔者还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针对李清照诗词的阅读活动,通过复习已读诗词、阅读新诗词的方式强化对本次群文阅读议题的理解,丰富思维导图内容。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李清照诗词教学为例论文

综上所述,运用群文阅读模式组织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成果,同时逐步深化对相关材料的探究,提升思考的深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议题,并结合议题挖掘教材内容,找出与议题相关的教学材料,灵活整合相关资源,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对比联读活动,找出古诗词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专项拓展活动,拓宽其阅读视野。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阅读成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系统梳理所读、所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小娟.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12).
  [2]刘东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2(31).
  [3]杨军.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2(30).
  [4]雍晓鹰.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2022(1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