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多数景区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提倡对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基于此,文章基于服务运营管理理论对长白山景区的运营管理进行分析,首先介绍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现状,然后分析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旅游业

  0引言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呈高速增长的态势,日渐完善的旅游产业格局和强大的市场规模,旅游行业已成为提高就业率、刺激国民消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吉林省作为原生态自然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产业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等特点,需要丰富多样的旅游新业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吉林省有举世闻名的长白山景区。长白山景区地处东北亚金三角之中,自然结构比较优越,以生物资源丰富和自然景观完整为优势,自然资源丰饶,风土民俗博大精深,人文历史悠久厚重。但是,优质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整合利用,就无法物尽其用。长白山景区应该在保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抓住全域旅游发展的好时机,调整长白山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将产品、服务、环境融合在一起,实现温泉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等带动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不断发展高品质、高起点、低运量的旅游产业,全力依靠精细的发展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振兴长白山旅游产业。本文以长白山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长白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1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现状

  1.1长白山景区简介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部与朝鲜相邻。景区坐落在长白山脉以北,与长白山相隔34 km,景区区域面积52.42 km2,是我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主峰因常年积雪,享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同时,长白山还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清代便有“圣地”之称。另外,长白山景区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宝贵的原始生态自然环境、光怪陆离的地貌特征、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这些都具有极为突出的科学研究价值。
 

 
  1.2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的具体做法

  1.2.1降低景区票价,推出惠民措施

  长白山景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推行更多元、更灵活的游览门票优惠政策。长白山景区面向全球发布施行“半年免费游”“欢乐冰雪季”“一票游五天”“观日出、望星空”“部分群体免门票走绿色通道”等“惠民五条”实施令。这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实施,增加了120万人次的游客,增收近10亿元,让长白山景区产业结构的改革红利惠及全球游客。

  1.2.2探索发展新模式,促进网红经济发展

  为了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长白山景区积极探索“网红直播+旅游”“文化故事+旅游”等新模式,促进网红经济发展,为景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因《盗墓笔记》这本小说常年畅销,而2015年8月17日正是小说的主人公张起灵出山的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根据这个故事情节纷纷奔赴长白山,共赴十年之约,长白山景区也抓住了机遇,从此便推出了一个专属于长白山的节日——“稻米节”。这个节日不仅给长白山景区带来了大量的客流,还提高了长白山景区的品牌知名度[1]。

  2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旅游景区要素不完备

  旅游要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旅游过程中发生的游、食、住、行等服务要素,二是旅游景区所需的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两类要素相辅相成,形成最佳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经营环境。从运营的角度看,在景区设计阶段就应将精力集中于服务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但是,长白山景区服务要素不完备,生产要素不健全,衍生出一系列问题。长白山景区目前主要存在的要素缺陷:景区偏远、住宿设施不健全,无法满足需求;景区设施陈旧、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消费不透明、物价过高,市场监管不严格;娱乐项目短缺。

  2.2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不充分

  长白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原始生态,还有历史古迹、休闲假日、边境风光。旅游资源如此丰富的旅游景区本应形成开发全面的旅游网络格局,多方位带动长白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帮扶力度不够,长白山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和宣传方式单一,其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开发意识不强,开发理念缺乏创新性,导致长白山景区在游客的心中还只停留在自然观光上,如此一来,季节变化就会严重制约景区的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2]。

  2.3旅游营销手段乏力

  旅游营销是指在了解游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并投放到目标市场,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长白山景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知名度却不如后兴起的景区。除了政府行为带来的宣传,长白山景区自身发起的宣传寥寥无几,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在宣传时只局限于省内。长白山景区虽然投入高昂的成本,却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景区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宣传体系不完善,缺乏市场支持,游客不了解景区项目,就无法刺激消费。

  3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基础设施管理

  3.1.1积极培育产业形态

  长白山周边有很多观赏性、体验性极佳的旅游景区,如果能加以利用,从单一景区的运营模式升级为多景区联动的全域旅游运营模式,既能减少旅游旺季时长白山景区人满为患的情况,又能解决周边景区经营惨淡的问题。基于此,长白山景区可以开发周边景区,整合捆绑古镇、村落等地区的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游客游览时长,提高服务品质[3]。培育长白山景区新产业形态,规范周边城镇的商业街,建设特色餐饮夜市街区,打造特色购物消费街区。完善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由粗放的运营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变。

  3.1.2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在旅游旺季,既要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又要保障景区的运营秩序,适当增设观景台显得尤为重要。以天池为例,到长白山景区的游客,初衷便是亲眼看到充满神秘感的天池,而高峰期时大量游客聚集在天池四周,路面不平,山体崎岖,极易发生踩踏事件,如果在距离天池不远处搭建观景台,既能有效地分流游客,又能满足游客安全观赏的需求,实现旺季有序的经营发展目标[4]。3.1.3提高景区智慧化程度

  长白山景区可以将游客需求和景区管理要求有效结合,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景区的智慧化程度,进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5]。长白山景区可以打造智能服务平台App,不仅提供门票预订、景区简介、景区信息公布、交通指引等基础模块,还可以增设电子导游、普及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销售长白山景区个性纪念品及民族特产等多元化功能,利用智慧手段为到访的游客提供优质的基础服务。长白山景区还可以通过免门票抽奖、赠优惠券等活动鼓励旅游博主分享攻略、游客撰写游记、本地导游云直播,使游客多交流、多互动,从而形成话题,提高App的使用率和景区的智慧化程度,为游客游览景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高质量服务。

  3.2加强旅游资源管理

  3.2.1温泉旅游资源

  长白山温泉素来有“神水”之称,耳熟能详的当属温泉鸡蛋,到长白山游览的游客总是要买几个尝尝鲜。长白山景区可以开发冬季冰雪旅游资源项目,搭配露天温泉,山谷之间,皑皑白雪,天然氧吧,热气缭绕,冷热对比鲜明,必然能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优质项目[6]。同时,长白山景区还可以将当地珍贵的中草药放入温泉中,开发特有的药泉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解除游客一天的疲惫,还可以增强游客的体质。总之,长白山景区可以通过温泉资源的整合规划,建立旅游度假区或健康管理基地,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温泉旅游模式[7]。

  3.2.2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产业是综合性、战略性产业,能丰富景区内涵,打造文旅众创空间,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旅游策划专家吴月湖博士认为,文化旅游策划的原则主要有6个,分别是持续原则、精品原则、市场原则、特色原则、网络原则和滚动原则。将“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相结合,便是长白山景区文化旅游的方向。长白山景区必须要深入了解景区的文化。长白山文化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有近百万年的人类历史、近五千年的文字记录。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是值得发扬和传播的宝贵财富。
 

 
  3.3做好旅游产品管理

  长白山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原生态自然资源,而且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分布广泛,文化特色鲜明、独特,如果将这些特色文化与长白山景区纪念品结合起来,打造长白山景区纪念品品牌,既能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又能传播长白山独有的文创产品[8]。

  (1)突出主题形象。长白山景区在开发设计纪念品时一定要突出主题,使消费者在心中对纪念品形成特定记忆,如塑造属于长白山品牌文化的玩偶、摆设、日用品等,通过设计不同主题的纪念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9]。

  (2)打造地方特色纪念品。长白山景区在开发设计纪念品时一定要融入长白山民俗特色,地方性是旅游景区纪念品的灵魂所在,游客只能在光顾长白山景区时,才能买到其他地区没有的纪念品,这样才能彰显纪念品的地方特色。地方性差异越大,纪念品就越有吸引力,而地方性可以体现在材质、工艺、外观、产品形式等多个方面。

  (3)融入文化元素。长白山景区在开发设计纪念品时一定要融入文化元素。游客在游览景区时所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不仅仅是商品,还代表着这个景区的文化,同时寄托着游客对景区的情感。因此,景区在设

  计时要注意非大众化、标记化的特点,满足游客想要购买一款专属旅游产品的心理需求[10-11]。旅游纪念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丰厚的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历久弥新的景区文化上。

  4结束语

  本文对长白山景区运营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景区要素不完备、旅游开发不充分、营销手段乏力等问题提出了服务运营管理方案与建议,具体如下。一是基础设施管理方面。通过增设观景台、休息区域、其他景区辅助设施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规范周边城镇的商业街,建设特色餐饮夜市街区,打造特色购物消费街区,积极培育产业形态,提高景区的智慧化程度,使长白山景区由粗放型运营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变。二是旅游资源管理方面。设计开发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提升长白山景区的品牌形象;开发温泉旅游资源,建立温泉旅游度假村,将健康与娱乐结合;提高长白山景区冬季游玩的知名度。三是旅游产品管理方面。通过突出主题形象、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开发特色周边产品,形成长白山旅游纪念品品牌。以人们休闲旅游为依托,重点打造主题体验项目,如“星空驿站”“户外拓展基地”“房车旅馆”等特色产品。以地域文化为背景,大力开展大型实景演出活动,注重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长白山生态安全屏障只有得到高效保护,才能大幅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只有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文化意识,才能为长白山景区开拓文化旅游资源夯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汝晶.影视文化与长白山旅游产品创新互动研究[J].电影文学,2020(24):51-53.

  [2]万清旭,李钰菲.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2-96.

  [3]穆显鑫,王慧.长白山区域乡村生态旅游探讨[J].中国商论,2020(24):55-56.

  [4]李欣侨,赵瑞杰.探析长白山景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旅游地生命周期为视角[J].现代交际,2017(1):73-74.

  [5]孙浩,金玉玲.基于“互联网+”景区企业精细化运营模式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5):10-12.

  [6]郝迎成,郑丽丽.基于旅游景区管理的绿色技能开发与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4):35-37.

  [7]杨帆,安晶晶,郁相毅.传统茶庄服务流程优化设计与管理建议[J].经营与管理,2021(4):39-45.

  [8]许明航.长白山地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5):90,96.

  [9]李雪凤,徐昌贵.吉林省东部地区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分析[J].家庭科技,2020(6):33-35.

  [10]王欢.长白山文化发展与当代传播路径研究[J].科技传播,2019(9):144-145.

  [11]孙华贞,张庆,兰宗荣.区域内景区合作营销体系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5-2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