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逐年上涨,给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基于业财融合趋势实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管理会计人才,还可以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文章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业财融合趋势下开展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0引言
管理会计所涉及的专业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主要的岗位内容与职责是分析目标对象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旨在保障目标对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需要在新时期立足于党和国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展相应教学改革。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已基于业财融合趋势开展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工作,但在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分析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机构输送更多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1业财融合趋势下开展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符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转型的要求
基于业财融合趋势开展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和转型要求。高职院校被归类于职业教育体系,主要责任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深化与对应行业的融合,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逐步落实教学改革,以此将各专业的学生转变为高质量人才。从当前形势来看,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限制,无法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导致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业财融合后,高职院校能够明确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革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转型[1]。
1.2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业财融合与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只是开展简单的练习,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且学习内容未与管理会计相关学习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抵触心理。结合业财融合趋势实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学生可以从多种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管理会计这一全新岗位的认识,促使其具备更强的学习动机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基于业财融合开展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2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1知识储备能力
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高水平的知识储备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传统会计工作内容是管理会计业务的基础构成部分,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应熟练掌握,这样才能为管理会计工作实施提供底层专业知识支撑。在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方面,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金融、投融资、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外语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在多专业知识的作用下,高职管理会计人才能够在当前的岗位工作中立足于管理会计视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握所在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从而为未来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2.2沟通交流能力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发挥着管理会计特有的桥梁作用。相较于传统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因为此类岗位并非只需要面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信息数据,还需要与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例如,在开展预决算工作时,企业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前往各业务部门收集相应的数据,再将其作用于预算编制与决算填报工作当中,以此确保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预决算工作。当管理会计缺乏沟通能力时,其就难以深化与各部门的合作,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2]。
2.3综合分析能力
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分析能力。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开始深入落实业财融合,两项业务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为了准确评估企业的运转状况和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这一工作时,企业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分析全部数据,及时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其能够作用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同时,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在综合分析能力的驱动下,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开展相应的防范工作。当管理者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时,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预判分析,以此保障企业稳定运转。
3当前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与业财融合结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侧重点仍集中于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财务核算型、内部控制型以及理财一体化型,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未深入研究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培养工作之间的关系。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能够应用于更多的会计工作当中,其能够使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更为灵活的工作,且岗位类型更加多元化,如学习型、业务型、战略型等。随着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会计相关的教学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显然,没有与业财融合相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是不符合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要求的[3]。
3.2课程体系不完善
从课程体系这一模块来看,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没有针对管理会计教学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这使得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更倾向于开设大量理论课程,导致本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法学习到更为实用的知识。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是主要的教学实践内容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阶段,且仍沿用旧有的教材,未将管理会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税收管理等课程纳入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更未开设预算管理、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具有管理会计特色的课程,使得本专业的学生未对管理会计的岗位内容形成正确认知,更无法通过有效训练掌握管理会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3.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缺少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不能熟练使用管理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导致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佳。同时,这部分高职院校的校方也没有针对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改革开展专门的教学研究会议或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没有立足于本校的发展需求与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引进综合型教师,使得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符合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要求。
3.4未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通过实地考察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并对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笔者发现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没有开展科学且合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致使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质量大打折扣。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该类高职院校没有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只能参与教材中提及的实践教学活动。然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责与岗位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这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不能立足管理会计应具备的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侧重点。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仍停留在理论知识掌握层面,无法通过学习提升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降低了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4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4.1将业财融合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实现业财融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结合,以此提升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效果。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教师需要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对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状况,以及管理会计应具备的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业财融合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制定全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将传统的核算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管理会计培养模式,使业财融合能始终贯穿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素质教育、知识讲授及能力训练的并行开展,并结合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战略能力、管理能力等,以此为本专业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4]。
4.2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校方应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确保业财融合趋势下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高职院校应从当前的课程体系入手,重新评估全部的专业课,并将其与管理会计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有效衔接,且在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中重点突出业财融合。业财融合趋势下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中,需要包含传统核算会计教学内容,此类专业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会计行业与岗位内容形成正确认知,从而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将核算会计教学内容占比较高的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并适度加入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教学内容,进入第二学年与第三学年后,需要循序渐进地安排财务分析、技术应用等课程,并增加实践课程,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3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需要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确保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符合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应针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群体开展专门的岗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涵盖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比、管理会计相关专业的知识等,使本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对管理会计的内涵、价值以及管理会计对行业的影响形成正确认知,进而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高职院校应深化与企业机构的合作,定期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开展实习活动,如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以此帮助教师群体明确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第三,高职院校应引进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并加强指导管理会计教学,以此为现有的师资队伍增添活力。
4.4建立业财融合的实训平台
为切实增强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效性,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专门的业财融合实训平台。管理会计相关的教学资源有着数量多、复杂性强、规模大等特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储备有着极高的要求,说明单纯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是无法实现管理会计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师对市面上包含管理会计教学资源的平台进行考察,并对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模块分别实施评估,从而安排专业人员建立业财融合的实训平台,以此使全体师生能够在统一的平台内参与实践教学。以核算模块的教学为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基于平台实施综合性实训,利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并将其延伸到管理会计实训教学,进而真正实现良性循环[5]。
5结束语
在业财融合趋势下做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符合高职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确认知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关系,才能深层次评估本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势与缺点,进而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从行业、学生、教师、课程等多个角度入手,在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同时,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以此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吕磊.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经济,2021(11):118-119.
[2]胡颖.业财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理财,2021(11):87-88.
[3]曲书婷.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21(23):167-168.
[4]童文兵.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69-71.
[5]李敬改.基于“业财融合”的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3):133-13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