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摘要】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开始探寻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进行课后作业改革。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究和实践,在生活中学习鲜活的知识,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此,教师要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设计与实施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活化实践作业,让作业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同时,“双减”政策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高年级语文作业进行改革,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依托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综合实践学习的整个过程。基于以上思路,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实践性更强的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作业兴趣
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与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生活问题、生活画面、生活故事来创设生活情境,或直接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和记录,发现生活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1]。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展示当地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如放鞭炮、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打扫卫生、穿新衣、舞龙舞狮等。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快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寻春节习俗、了解春
节文化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课后作业:“课后去询问家长,或查阅资料,了解关于本地春节的习俗和文化,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象征与意义,春节时人们常做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查阅或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下来。”教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进入生活参与实践探索并完成作业的兴趣。
(二)融入实际生活,展开实践探索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创新作业设计理念,关注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对此,教师可以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采取观察、实验、调查、访谈、记录等方式完成生活化实践作业,让学生发现生活与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语用能力。
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以下作业:“请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好记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去分析问题,运用科学知识阐述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作业的驱动下,学生融入生活,去质疑、提问和记录看似平常的一些现象。如有学生发现有些花儿早上、中午和晚上的颜色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学生留意到花儿的早开晚谢,这又是为什么呢?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放在一起,两个人用力去拉,两本书始终拉不开,为什么呢?为什么平平的硬币上可以滴很多水滴,水滴不流出来呢?学生将生活中细微的观察记录在笔记本中,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探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科学现象。如此,学生在探寻生活现象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经历实践过程,做好作业记录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上教,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知识,收获技巧和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可见,在作业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融入生活,通过动手实践经历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作业完成的过程和方法记录下来,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2]。
如针对“大自然的发现”这一主题作业,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选取一种动植物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下有趣的发现。对此,学生融入生活,参与生活化实践作业的完成过程,并采用多种形式完成作业记录。有的学生做了科学实验,记录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发现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有的学生种植了植物,发现了植物种植的奥秘;有的学生观察了昆虫,研究了昆虫皮肤与环境的关系;有的学生表示“蜗牛产卵的奥秘有很多”。部分学生的作业成果如下。
蜗牛产卵大发现→受孕10天,雌雄都可产卵,8天后可以孵化出小蜗牛。
蜜蜂的食物→以植物的花粉和蜜为食物。
蟋蟀的食物→以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为食物。毛毛虫变态发育→卵→幼虫→蛹→羽化→蝴蝶瓢虫→不仅仅有七星瓢虫,还有十四星瓢虫学生用绘画记录、语言简短记叙、实验再次呈现等方式,展示着自己的发现,经历了有趣的学科综合作业的完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融合了科学、自然、数学、美术等相关知识,展开了综合探索,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感悟出生命的奇迹。
(四)教师恰当点拨,促进解决难题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困惑会,可以适当给予其一些点拨、启发与鼓舞,促使学生创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确保作业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如在《金色的鱼钩》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探寻生活中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在开放性作业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融入生活,参与实践作业的完成过程。教师适时给予其点拨与提示:回归生活,去寻找红色小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阅读红色故事、表演红色故事,或者撰写读后感、观看红色电影、绘制手抄报,表现出红色故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同时感悟红色精神,并在生活中实践红色精神。”同时,教师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红色故事,同学们可以去红色场馆参观,也可以从网上查阅资料,要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分析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完成生活实践性作业哦!”教师通过巧妙点拨、启发与激励,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考的视角,使其能够更积极地完成作业。
(五)关注生活应用,培养核心素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探究和应用。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设计实践性、综合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回归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索、实践应用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调查型、访谈型、记录型、分析型、实践应用型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其核心素养[3]。
如针对“保护我们的环境”这一主题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分析当前人类对地球有哪些破坏行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认真观察、记录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此,学生融入社会,进行观察、调查,运用绘画、书写等方式进行记录,然后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运用手抄报、倡议书等方式呈现解决生活问题、参与生活应用的成果。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六)组织作业展评,收获作业成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探究、访谈互动、实践探索,经历了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并收获了作业成果。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作业的分享、展评与互动交流,依托作业展评、分享交流和小结反思,丰富学生的作业成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4]。
如针对“探寻本地传统节日文化”这一作业,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访谈互动、调查分析,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并用绘画、实物作品、调查报告、访谈报告、拍摄作品、建议书、倡议书等形式展示了作业成果。在展评与互动中,学生互相交流,提出了自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需要传承与发扬”“作为小学生也要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节日文化,从节日文化中吸取文化精粹,以丰富的文化涵养自身,快乐长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作业展评、小结反思,在互动分享中,学生呈现了生活化实践作业成果,也分享了作业心得与自身的感受。而教师巧妙的点拨与提示,则渗透了德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5]。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践行以生为本,关注亲身参与
在新课标与“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应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自主参与和实践探索,依托作业改革,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关注学生个性,鼓励自主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参与。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基于自主性原则,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差异、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作业的设计、完成过程,使学生从“要我做作业”转变为“我要做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三)引入多种形式,丰富作业形式
教师可以引入多种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不管是教师设计还是学生自主
设计作业,都需基于趣味性原则展开,让学生体验完成作业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引导实践应用,培养核心素养
“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设计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基于实践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探究,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基于生活化、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依托作业渗透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此,不仅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4).
[2]赖琴芳.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创新刍议[J].学苑教育,2023(9).
[3]刘小梅.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优化设计“七步曲”——“双减”之下如何令作业“减量不减效”[J].安徽教育科研,2023(5).
[4]陈娇贤.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与“生本教育”理念的结合[J].新课程,2022(26).
[5]顾营营.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本文标签: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