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科学小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学通常是运用科学小实验活动、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思维及其创新能力,推动幼儿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利用科学小实验,融入更多生活资源,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通过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利用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小实验;幼儿;创新思维;价值;策略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引导幼儿能够灵活、独特地去思考问题,针对某一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在幼儿期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小实验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性活动,主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来认识客观对象。作为教师,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在科学实验中,密切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情况,并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一、科学小实验对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科学小实验能够增强幼儿在创造方面的能力,就幼儿的角度而言,科学小实验是一个较为繁琐的活动,幼儿年纪尚小,虽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在创造方面的能力。同时,自小培养幼儿的交流协作能力,对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开展科学小实验中,往往需要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在动手及创造方面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沟通和协作能力,为幼儿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科学小实验在幼儿教学当中是不可或缺的,老师能够借助身边现有的资源以及幼儿园授课素材,引导着幼儿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过程。通常老师在讲授以后,幼儿借助学习和观察,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然后自行进行操作。在完成实验的过程当中,能够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当中收获成就感。由于在科学小实验当中,幼儿不仅需要动脑,还要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的制作,这对增强幼儿现有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提升幼儿学习效率打下了基础,以实现启蒙教育的目标。

  (三)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科学小实验的创设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学习兴趣、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生活观念等。陶行知先生作为当代生活化教育理论践行的先驱,其倡导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科学小实验在培养幼儿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观察与实践都与生活体验、经历与观察具有紧密联系。科学小实验从生活化教育理论的角度进行展开,对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思维的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从生活环境的资源中,使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多角度学习,从而对其认知观念、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起到较好的培育作用。对此,科学小实验中,教师应结合生活教育理论,开设多样化的生活体验专题,促进幼儿综合素养成长。

  二、利用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幼儿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

  在以往的科学小实验开展中,部分教师要么占据主导性教学地位与幼儿缺乏有效互动,要么缺乏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意识。科学小实验本身需要教师与幼儿进行充分互动,通过观察、操作、互动、指导等方式,使幼儿能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因此,在开展科学小实验时,教师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决不能忘记自身的作用。在科学小实验中,教师的引导是一部分,而更重要的则是幼儿自己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关注幼儿自身的参与度,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形成主动动手、主动思考的习惯,如此才能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科学小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用于引导的句子和引导的时机,只有在充分尊重幼儿主动性的同时,提出高效的问题引导,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在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中,有较大的提升。

  例如,在“我要变凉快”的科学小实验中,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怎么变得凉快”,如此,幼儿的思考便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幼儿便能够明白自己接下来所要想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凉快的办法。此时,幼儿们可能会想到洗脸、吃冰棍、扇扇子、开空调、喝冰水等等不同的方式。若幼儿出现卡壳的情况,教师接下来就可以继续提示:“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现在特别特别热,你最想要做什么事情呢?”在这样的问题中,幼儿的思维便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且不失创新力。此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如“如果你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怎么吹更凉快呢?”那么此时幼儿的思考的创新度便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二)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必须激发幼儿合理的想象力。但是因为幼儿拥有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具有相对狭窄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师应通过生活化资源的有机整合,能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拓宽幼儿人文观。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能使幼儿深刻领悟科学概念知识。教师通过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活物品,能开展更加生动和直观的科学教育活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化科学教育体系。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设置“互不理睬的两个气球”这一科学小实验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气球等实验材料,随后,让幼儿手提细线中间观察到两只气球相互紧靠,并将两只气球用干燥的绒布进行摩擦,提线后观察到两只气球分开。教师接着设计问题情境:“小朋友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出现这种解决的原因?”幼儿通过认真思考问题,会将自己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然后充分展开联想,根据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发散思维。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自然角实践活动,提升幼儿实践体验能力

  种植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途径,对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在作物的播种阶段,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分组设置,使其按照组别的方式依次体会翻土、播种、施肥与浇水等劳动内容。在后续的种植活动中,教师也应向幼儿讲解必要的种植知识,如间隔多久需要对作物浇水、除虫与除草等,并按照组别指导幼儿依次观察、体会不同阶段的种植劳动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劳动素养的培育质量,教师还可设置对照教学模式,即设置日常缺乏照料的作物与定期照顾的作物,使幼儿对比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的作物成长情况。随着种植周期的延长,幼儿可以观察到缺乏定期照料的作物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而定期照料的作物长势良好。

  在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方法上,教师可针对自然角实践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设问的方式使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自然角实践体验等进行思考。例如,在胡萝卜的种植活动中,教师可提问幼儿:“胡萝卜需要每天浇多少水?拔胡萝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通过问题互动的方式,使幼儿能够关注自然角实践活动本身,并跟随教师提问的问题更加深入自然角实践活动学习中。

  另外,教师在自然角实践活动的创设中,也应提供丰富的工具,如小铲子、铁锹、洒水壶与作物标识道具等,以此使幼儿可以接触到全面、多样、趣味的自然角实践活动。教师也可根据投入的材料与幼儿进行互动,如“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工具的使用事项?”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道具,提高幼儿的自然角实践体验。

  (四)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有位教育家出一个知识认知理论,幼儿的思维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因此该阶段幼儿的思维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利益,并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类思维是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的。因此,老师在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教学时,不只需要结合幼儿的情况来展开设计,还需要把实验所具有的作用都体现出来。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有关课程的开展需要结合幼儿目前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因为幼儿在心理及生理方面都不够成熟,因此,老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相关的教学时,就应该结合幼儿目前的情况去安排课程。此外,老师还应该努力激发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加到科学小实验当中,以此提升科学小实验的授课效果。

  比如,老师在安排科学小实验的课程时,大班的幼儿需要比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课程稍多,同时科学小实验课的安排也应有难易差异,所运用的工具需和幼儿的特征相吻合,同时尽量做到简单且有着一定趣味性,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出幼儿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课当中更好地学习。大班的幼儿基本上已经开始懂得一些事情,从心理发展水平上看,他们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且他们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逆向思维的发育并不完全,面对一些比较绕的问题,他们也可能会束手无策。因此,针对幼儿这样的心理发展状况,教师就需要注意在科学小实验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此,他们的思维才能有所进步。

  (五)强化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幼儿发现、探索、感知能力

  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幼儿的思维的一大亮点,作为亮点,若不加以挖掘它也会有暗淡的一天,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科学小实验的教学时,就需要注意挖掘幼儿的品质亮点,并不断放大,从而让幼儿在教师的挖掘和夸赞中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意味着独特且有效,而在具体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手和脑子几乎同步,他们会尝试着思考怎么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在这样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幼儿很有参与感,此时若发现幼儿们无法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适当给出引导性句子,帮助幼儿们解决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以幼儿的动手操作为主,如此,幼儿才能够在感受、体验、探索、发现,并在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瓶中装水”这一科学小实验中,主要考验的就是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与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观察情况。首先,让幼儿尝试着用番茄酱的瓶子来装水,此时幼儿成功的几率比较大,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让幼儿用花露水的瓶子装水。他们会发现用花露水的瓶子装满水十分困难,有的幼儿可能会想到用吸管来把水快速装进瓶子里,也有幼儿可能觉得漏斗更好用。但是,善于观察的幼儿便不难发现,花露水的瓶子在最外层还有一个磨砂透白色的“小零件”,就是这个小零件导致装水十分困难。此时幼儿可能就会开始想办法将这个小零件卸掉。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再次装水就发现顺利许多。虽说“八仙过海,更显神通”,但我们会想到,善于观察的幼儿处理问题的效率会更高一些。此时,教师在最后的活动总结时就可以提到观察的作用,鼓励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解决问题,而可以先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最省时省力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

  关注品质亮点不是对班上的每一个幼儿做出一个评价,而是要在具体的时间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亮点,并在不影响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完成度的同时,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升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为了有效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利用科学小实验,并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活跃幼儿思维,提升其动手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特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科学知识,将幼儿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启迪幼儿心智的同时,通过主动研究和探索,帮助幼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由此全面提升幼儿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幼儿思维品质与综合能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