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实践论文

 人参与  2024-08-06 11:27:57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单元整体课程教学为主要突破口,探索单元课程统整的实践和方法,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向。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单元课程统整实践,需要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整体的单元语文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发展和落实好学科理念和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文章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单元课程统整实践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实践;教学探讨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篇”为单位,在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往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很多教师将教材当中的课文单独讲解,往往忽视了每个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观念较为落后。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形成整体学习的观念,就需要在具体的语文单元教学当中落实同等理念,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和掌握课文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提高语文知识的课程学习效率。

  一、课程“统整”观念的相关内容

  在传统的学科课程里,教科书大多是分科知识,彼此之间存在的理论和内容界限分明。但在实际的生活运用当中,学生所要面对的事物是多样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涉及的知识也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分科独立的学科知识内容在真实的世界当中并不存在,如何让学生树立统一整体的思想,将学到的各种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统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认知方式,主要是抓住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总体特征,对分科课程的局限进行弥补,进而让学生形成总体的认知。从字面上来理解,“单元统整教学”主要就是以单元为核心内容,强调将单元作为主体,尽可能调动教学资源,通过学生潜在作用的挖掘和发挥,让学生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难题,解决问题。同时,课程统整的关键知识其实在教学当中并不少,许多人喜欢在教学当中沿用“课程统整”的方法,也称之为“系列研究”。在小学单元语文知识的课程教学当中运用统整思维观念,能够很好地归纳和总结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以单元为单位”的学习认知,最终提升学生复习的主体性和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的特点和原因

  (一)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的特点

  1.整体性强,要素落实清晰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设定,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将语文要素的教学和人文主题的知识讲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实践当中。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透彻,对综合知识的把握不够彻底,若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将课堂当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分开掌握,很难让学生树立整体学习的观念。因此,单元课程统整教育的重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对整个课程的内涵做出“整体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施当中,也需要老师掌握好整个课程的教学尺度,以有效贯彻教学统整思想体系。

  而具体的课程统整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把教材内容进行统一整理和讲授,而是以现代语文教育标准为引导,在课程当中更加强调注意语文要素的完整性与层次性。这样的单元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总体复习观,还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掌握,在此基础上,建立各个单元、各个教材之间的知识联系,最终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

  2.语文教学资源实现系统整合

  针对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单元教学当中,重点关注到了教材内容的横向和纵向整合联系。这种知识的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具体化,还能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到不同的学习结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将各种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整合,帮助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可见,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的实践,可以将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总体的把握,将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运用,让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实现学习资源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帮助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例如,在统编版一年级小学教材《黄山奇石》一文的学习,想要让学生具体掌握课文当中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奇石”的有关印象,教师就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综合运用,通过互联网将黄山的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者利用互联网找寻各种有关黄山和奇石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多样化理解,最终掌握相应的课程内容。

  (二)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实践的原因

  1.新版语文教材的实际需要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围绕新课标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调整,一改曾经知识点松散、体系不完善的内容设置,将各个单元进行综合整理,让每个单元之间的内容都能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在小学统编版的教材内容当中,每个单元分为“课文内容”“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各个方面包含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又有具体的培养任务和培训目标,最后构成较为系统的语言与人文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统整实践内容不但为孩子的整体学习、全面掌握和自主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学习空间,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最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由此可见,新版语文教科书的统一实践内容为小学语文的单元教学创造了变革与实践的空间,从而达到了“统整”的教育理念。

  2.学生整体发展的必要要求

  小学阶段的科目教学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学习观念,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后来阶段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和知识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主要需要的就是能够拥有整体观念、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改革朝着“人才全面发展”的趋势进行。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学习中,单元课程统整主要以“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整体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课外延伸,最终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我,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单元课程统整的具体实践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统整教学主要的流程大概包括:整体回顾、知识内化和拓展迁移。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整体的单元知识进行总体回顾,帮助确认学习目标;在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总体整合,帮助提升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最终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具体迁移,在不断的实践和拓展中进行总体的运用。因此,想要在小学语文的单元课程统整具体实践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需要立足教材、确定目标、合理运用和有序呈现,打破曾经一成不变的教学顺序,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

  (一)单元整体感知,回顾知识内容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犹如指南针,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单元统整阅读教学时,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教师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切入,增强自身的全局意识,在总体方面把握好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信息,将单元课文当中的具体联系和内在拓展进行重点挖掘,最终确定出较为适宜的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学习和具体感知中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学生在课程统整的教学学习中也需要重点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将各个课文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行深刻把握,最终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大多数题材相近、内容相似的文章被安排在了同一单元主题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看待每个单元的不同文章,通过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找出各个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的教材当中,第八单元的主要课文都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大概的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说的是魏晋时期人物王戎的应对事件的聪明智慧;《西门豹治邺》主要说的是魏国西门豹为政时期的丰功伟绩;《故事两则》当中主要讲述的是扁鹊和纪昌良好品德的相关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第八单元当中的课文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单元三篇重点文章的主要思想和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这样的学习节奏下,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

  其次,在第八单元的整体理解方面,教师着重分析三篇课文主要的侧重方向,根据第八单元的《导读》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简要复述每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最终确定单元主题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当中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单元统整的相应问题,如:整个单元故事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怎样将单元的故事内容进行简要复述?如何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单元课程当中的主要情节?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驱使下,能够从整体的方向掌握和理解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单元部分感悟,实现知识内化

  “单元部分感悟”这个模块主要是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理解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自行梳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能够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最终实现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大多数单元都会具有一到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几篇文章不仅代表着整个单元的核心思想,还具备着大多数的基础知识内容和提升思维锻炼。因此,在对单元进行总体把握时,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这几篇主题课文,通过对重点课文的知识点学习,做到知识的总体把握和领悟,最终实现单元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教材当中,第四单元着重讲解的内容是《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古诗三首》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罗列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诗歌带来的魅力,并学会一些古诗的阅读技巧;《少年中国说(节选)》主要通过梁启超先生铿锵有力的文字描述和殷殷期盼,让学生意识到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树立的思想品德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而在这两篇文章当中,《少年中国说(节选)》作为单元的核心课文,虽然课文整体以文言文形式展开,字段之间也具有较多生僻字,但其中具备多样的重点词汇和语句,是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也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知识内容。而《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则作为第四单元的辅助学习资料,涉及的知识点较少,且文章阅读起来也较为通顺。学生可以在掌握单元重点知识内容后,将《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作为散文或了解内容进行简要的学习和知识概括,明白两篇文章大体包括的内容和主要情感思想即可。

  通过每个单元课文内容的精练学习和简要了解,学生不仅能够重点把握主体课文的思想,还能够对辅助文章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解读,最终实现整体内容的知识内化。同时,在课堂具体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最终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每一篇课文主题的概括,最终实现单元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感悟。

  (三)单元总体回顾,实现拓展迁移

  单元整体回顾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重温和回顾,通过发掘课文当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每个单元课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终形成整体知识架构。在单元课程统整模式的教学下,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同时,在单元内容回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着重分析每篇课文的写作视角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和掌握,最终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每篇文章的深刻内涵。

  四、结语

  单元课程统整教学理念的模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一种全新的发展教学思路,还能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个体”和“整体”的分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具体的课堂中采用单元课程统整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工作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和单元总体回顾,帮助学生实现课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最终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我,提升学习能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