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本文将挖掘和有机结合时代精神的部分精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将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融入音乐专业课程的内容中,以声乐教学为基础,分析音乐专业课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理念融于声乐教学,从知识点与案例、创新性作品分析及实践作业等几方面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途径和对具体举措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为其他音乐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学生发展的必然。以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来夯实文化基础,以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来成就自主发展,以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来融入社会。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高效课堂指的是遵循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的课堂,它一般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在指导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师范生展开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是未来的音乐教师,要注意该群体的特殊性,不仅要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更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指导他们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能促使学生得到长远发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音乐通过强弱、高低、节奏等要素来表现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自己的情感。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课程中最直观最直接也是最为传承的实践学科。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作品的分析与理解,并能通过对作品恰当地演绎达成鉴赏作品和升华作品的高度,是我们专业技能老师必须下功夫去挖掘和研究的。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现就音乐高效课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融合乐器演奏,理解乐曲内涵

  音乐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大多要运用乐器进行伴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涵。所以在师范类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尝试将乐器演奏融入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乐器演奏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乐曲的主题思想,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也能自觉运用乐器进行伴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先倾听这首作品,获得整体感受,谈谈该作品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有所感悟:“我认为这首作品给人欢乐的感觉。”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题目和歌词来分析:“作品的题目叫作《二十年后再相会》,那么,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大家认为再次相聚的时候,这些年轻人的年龄是几岁呢?为何这些中老年人依然还能展现出自己青春的活力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乐器辅助演唱,推荐学生选择手风琴,这种乐器比较轻便,同时也比较适合展现欢快的旋律。教师还结合师范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如果要给学生演奏这首乐曲的话,你认为要如何体现出欢乐的情感,展现出无怨无悔的付出呢?学生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可能很难体会到这种情感。”学生有所感悟,认为在演奏的时候要展现出欢乐的表情,还可以配上动作,这样能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同时手风琴的演奏也能给人怀旧的感觉,有助于欣赏者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挖掘作品的内涵。

  在利用乐器辅助教学后,学生发现自己能更好地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开拓眼界,学习的兴趣也有所提升。这样学生就会在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也思考如何巧妙融入乐器演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想象抽象场景,发展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师范生如果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就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不同的音乐作品,通过自身想象在脑海中描绘音乐场景,从而感受作品中蕴藏的思想和内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并思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想象乐曲的场景,将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让学习者提升审美感受。

  《茉莉花》是一首优美的江苏民歌,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首作品的时候尝试展开想象,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这首歌曲具有独特的江南韵味,而且歌词也有一定的故事性,大家尝试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思考一下该歌曲体现的是怎样的场景,试着表述出来。”如有学生提出:“我仿佛看到了春意盎然的花园中,一个青年女子闻到了茉莉花的香味,想要采摘,但是又害怕被人笑话,所以十分犹豫,她默默地在茉莉花旁徘徊,不忍离去。”教师又引导学生以师范生的角度来思考:“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将这样的画面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者欣赏,学习者的想象力是不是能得到激发呢?他们是不是能想到作品的情境,从而感受到作品唯美的意境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采用想象法能让欣赏者体会到作品的情境,从而产生唯美的赏析感受,在教学中如果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则能构筑完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学生如果能感受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则能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也能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者的想象能力。

  施行翻转模式,引导自主探究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深入人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则展开分组讨论,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师范生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并思考在“后疫情时代”要如何巧妙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学习《南泥湾》的时候,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以师范生的身份展开思考,进行自主探究。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首先展现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首作品展现的是南泥湾的巨变,展现了南泥湾垦荒运动的巨大成就。诗人贺敬之将自己参与南泥湾垦荒的感受融入了歌词的创作中,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特色为其谱曲。此后,在多媒体课件中还展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南泥湾》,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如果你要在课堂上教授这种有着丰富历史背景的歌曲,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自主探究,并在翻转课堂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探究所得。如有学生提出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习者感受南泥湾的风土人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学生提出可以给学生讲述南泥湾的故事,让他们获得深切感受。在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对《南泥湾》这首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并认识到该如何将作品的背景信息融入教学中。

  辅以相关文化,拓展知识视野

  专业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歌唱能力、弹奏能力、舞蹈能力,还要有其他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视野。所以在指导师范生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也要将美术、历史、语文等相关的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构筑综合知识体系,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铁蹄下的歌女》是一首让人感到悲痛的作品,能激发出悲剧力量,教师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首作品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作者聂耳为展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生活,于是创作了这首作品。大家知道该作品展现的是哪个历史阶段吗?”学生认识到:“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而这首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所以在作品中展现了民众的抗日呼声。”教师又引导学生探究将历史知识融入音乐课堂中的好处:“在了解了这首作品的背景信息之后,大家是否对《铁蹄下的歌女》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你能说说该作品展现了怎样的思想吗?大家认为将历史等其他学科和语文结合在一起,是否能提升教学质量呢?”这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如何将各种不同的学科融入音乐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阅读资料,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年代,尝试结合诗歌赏析的知识分析歌词,感受其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用画面展现乐曲的内容,思考如何用舞蹈、音乐剧的形式展现音乐作品。这样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未来的教学中他们也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表现形式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音乐师范生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更要让他们参与到授课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未来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什么,并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师范生展开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试着用丰富多彩的课堂表现形式展开实践,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
 

 
  在学习《沂蒙山小调》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担当“教师”和“学生”,看看谁设计的教学环节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在学生展开实践前,教师引导他们设定了教学的主题:“大家能否以‘中国的民歌’为主题,设计教学策略呢?”在学习后,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沂蒙山小调》这一首作品,而且还要让他们对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后自主探究。如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认为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后展开网络搜索,寻找各种中国民歌,并交流讨论自己的赏析感受。教师结合他们的实践效果提出问题,引导其思考:“中国民歌的种类繁多,这样便导致课堂讨论的内容过于散乱,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学生有所感悟,认为可以限定一个范围,例如引导学生围绕西北民歌展开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自己的科研结果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他们也逐步提升了职业道德,完善了专业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教育学人才。

  在针对师范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提升音乐素养,让他们积极展开自主探究活动,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思考以后在面对学习者的时候要如何将音乐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他们,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不断地去积累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强化审美情趣和理性思维训练,不断地去积极思维和勇于探究,从而筑牢文化基础,才能带领学生一起乐学善学并勤于反思,从而实现由自主发展到共同发展,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并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同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珍爱生命,过健全人格的健康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努力有创新,真正实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课堂模式。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