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沙水游戏于自由中塑造着幼儿的探索实践能力和坚韧执着的品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文章立足大班幼儿沙水游戏的兴趣和经验,阐述了以材料、空间、社会、创造四个支架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思考与策略。
关键词:沙水游戏;四个支架;自主探究
沙水游戏是幼儿接近自然的所在,是孩子们喜爱的自然的、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材料。在大班沙水游戏中,幼儿不再满足于摆弄沙子和工具,他们对沙子的造型、对创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对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创造出更为复杂的作品感到自豪。对此,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现实水平和需要,为沙水游戏开拓更多的创造可能,促进幼儿创造经验和多元能力的发展。
一、保障游戏空间的充分与交往需要
沙水游戏需要足够的场地空间来支持幼儿的行动与探索,不仅有休息和整理的区域,满足幼儿放置工具材料、整理自己服装、穿脱换鞋等事务的需要,因此总场地要大于游戏区域本身,空间的充实能让幼儿感受到方便、安全和卫生,使幼儿放心投入、愉快游戏。在选择和创设场地之初,应与幼儿共同商量,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为何想在某处选址,考虑到他们换装、拿取材料等行动的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决策场地安排,而不是依据教师自己的需要。
此外还应考虑幼儿游戏的心理空间。充足的场地物理空间能够给予幼儿安全感,而游戏中的心理支持则是幼儿自信游戏、大胆创造的情感后盾。教师应在想象、创造等心理层面充分理解和支持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认同,让他们能够大胆操作、交流、创造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成长。
二、从自然与生活中选取多样化材料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沙水游戏包括沙和水,均来自于自然,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建筑材料,许多年幼的孩子会认为沙子是用来铺路、盖房子的,水则是河流并具有生活功能,对其游戏功能不甚了解。当沙水以游戏材料的形式出现在大班幼儿眼前,他们明显表现出探索的兴趣。孩子们说:沙子可以堆成塔。有的说:沙子做的塔很容易倒的。有的说:能不能加胶水进去?就不会倒了。幼儿的经验多数处于小中班时期的挖沙洞、铲沙子、在沙子里放置小房子等阶段,他们对沙子还能做什么产生了新的思考和猜想,教师认为这是十分可贵的。在孩子们动手玩之前,教师十分乐意幼儿对沙子进行自由的探索。于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想找来了材料进行实验。先是要不要加胶水的问题。认为需要的孩子王一小盆用来实验的沙子里加入了胶水,接着发现沙子变得粘稠、沾手,无法游戏,加了沙子的胶水也不能再分开,影响了沙子的再利用。孩子们说:不能加胶水。可是怎样使沙子不再软塌塌、松散散的呢?幼儿有了新主意:不能加胶水,能加水吗?大家开始了第二次实验:在一小盆沙子里加水。这一次,沙子们变得“团结”了,它们能粘聚在一起,当触碰它们的时候,沙子又能散落再造型。这让大家很满意:看来沙子和水是好朋友,它俩在一起就能玩游戏。
主要的游戏材料“沙子和水”确定了,还需要什么材料?幼儿继续设想:需要小盒子,放在沙子里就是房子——幼儿沿用了旧经验。有的孩子说:要是搭高高的塔呢?塔下面要有路。于是,具有一定硬度的亚克力板成了首选,用它划出小路、分割几条道路十分合——幼儿产生了新的经验。幼儿说:以前在沙子里放小房子都太简单了,我们要造一个大大的花园怎么样?于是,大家收集来不同材质的小树、花草、动物玩偶、纸盒等等,为沙子里的布景做准备,还准备了不同大小、塑料和木头材质的铲子用来挖“河”,准备了塑料瓶用来装水,为沙子的聚合做准备。
教师从幼儿的准备中发现,孩子们动用了自己的家庭资源、社会(亲戚)资源和经验资源,为创造新的沙水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一个幼儿的收集都基于自己的需要、思考和预想,他们想象着这些材料能做什么用?能完成什么?甚至开始想象作品完成后的样子,这给了幼儿极大的信心和动力,激励着幼儿向着共同的目标进发。在感悟多样化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教师也深切体会到幼儿强大的内生力量:应当相信幼儿、支持幼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那么这努力的过程也是创造的一部分,能够带给幼儿足够的满足感、成就感,时刻培育着幼儿的探索信念和能力。
三、支持幼儿开展同伴间的深入合作
(一)基于材料的共同塑造
在沙水游戏的初期,幼儿自然地首先关注到自己可用哪些材料、想要进行什么样的创作,需要留给幼儿摆弄熟悉材料和工具的时间。幼儿熟悉了工具材料之后,便会使用它们挖沙、铲沙、加水、塑形,尝试造型。幼儿的许多交流合作是从对工具材料的探索开始的,因此工具应当足量,满足幼儿操作,并使幼儿产生共同的话题。在游戏“沙屋”中,幼儿A和B都使用铲子铲沙子。两人相互看了看说:我的铲子很厉害,一次能铲很多沙子。于是他们比较谁的铲子铲得多、铲得快,今儿发现铲出的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又说:看,房子。他们在沙房子上挖了一个洞,就成了“真房子”。两名幼儿继续铲沙子,要“铲一个更大的房子”,逐渐显露出“一群房子”的雏形,这次合作的媒介是共同的工具“铲子”,促成了孩子与同伴达成共识,开始创造和交流。
(二)始于目标的初步合作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形成共有的目标,他们会为了这一目标进行商讨,开始有目的的合作,教师应及时关注到幼儿合作的萌芽,提供机会使幼儿展开有效的交流合作。幼儿的合作雏形会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语言、行为、神情等,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需要,给予帮助。在游戏“城堡”中,亮亮和悠悠都想用沙子堆出高大的城堡,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但孩子们并没有就此达成明确的共识,他们只是在集体讨论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捕捉到这一信息,与孩子们讨论:如果你和同伴有一样的想法可以怎样做?孩子们说:一起做就行了。“怎么一起做呢?你做什么?小伙伴做什么?”教师将问题深入,鼓励幼儿思考。这时,幼儿开始思索自己和同伴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但都是为了创作城堡,他们想到:我可以挖沙子,小伙伴可以加水使沙子牢固,然后我们一块儿堆沙子变成城堡。在这里,孩子们一起想到了使用水——这个在游戏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他们一起探索水对沙子的粘合作用,发现了加水的沙子更加牢固,还可以在房子周围挖出河流,为创作“城堡”和“护城河”提供了可能。教师看到,孩子们的合作往往是随机的、始于自己的目的,同时在同伴中找到了共同的伙伴,再经过讨论、分配工作、磨合,逐渐寻找到自己和同伴都能做的事情,合作也就开始了。这时候的合作仍是十分浅显的、任务简单的,孩子们通常不会因为任务起冲突,因此看起来合作是愉快的。但教师应当明白,真正的合作不但是共同做事,更有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考、协商与策略,当合作展现出良好的开端,应鼓励幼儿在兴趣的加持及初步合作的愉快情绪中深入探讨创作的方法和双方的职责,以加强有效的合作,增强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沙水游戏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三)探索推进的修正共享
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游戏内容及材料,产生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并想要辅助实现,当幼儿的设想与同伴出现分歧,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但会造成了目标的不统一和执行的偏差。此时,教师的过早介入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的情绪,不再想自己思考问题。教师应当意识到,问题的出现是幼儿能力发展的契机,应给予幼儿考虑问题的空间,支持幼儿在探索沙水创作中思索、调整和修正自己,并增进对同伴和同伴关系的了解,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游戏“桥”中,孩子们想用沙子塑造高架桥,有的孩子主张挖出长长的洞,有的提议在沙堆上架木板。孩子们的想法各异,多从自己的角度去设想:挖出长长的洞那就是沙子桥;架上木板那不就成了搭积木吗?就不是沙子了。为了让沙子派上用处,孩子们想出了“在沙堆里放积木块,在积木块上铺堆沙子”的办法。这个奇异的办法或许并不符合教师的设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孩子们的游戏而不是教师的。教师认真地参与讨论:我也没有尝试过,你们想尝试吗?孩子们欣喜地点点头,于是,新的探索开始了。大家发现,这个办法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桥的造型十分奇特,甚至有些古怪:木质的桥上铺着沙子,积木起到了支撑沙子的作用,沙子让桥看起来就是一座“沙子建成的桥。”这个场景让幼儿健健想起一部看过的电影,他说:我看见电影里的沙子会变成人形,还会走路呢!很厉害的!孩子们“哦”得惊讶无比,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次的创作中,不同经验的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积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想法,他们想要参与,就得共同协商,或妥协,最终,完成了这一从未有过的作品。幼儿这个过程中的经验及社会等多项能力的收获已远远超过了成品本身,它使幼儿体会到共同交、商讨、创作的快乐,感受到集体行动带来的愉悦体验。
(四)有所共识的群体合作
在有些时候,孩子们进行沙水游戏的队伍会得到壮大,他们需要在更大的团队里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在游戏“自由创作”中,孩子们首先自由组合,渐渐来了十几个想要创作“宇宙飞船”的孩子。这么多的同伴如何分配任务?人多力量大。十几个孩子就有可能有几十个甚至更多想法。有的想设计“飞船”里的座椅,有的为“飞船”设计了超大外观,有的要负责船头设备,有的拿来小玩具、玩偶等作为辅助材料。于是孩子们发现,“飞船”不但结构复杂,还有着繁多的零件、装饰等物品,于是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教师发现,在大型沙水游戏中,幼儿能够设想更多的情节、内容来弥补教师以为会出现的人员冗杂的情况,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让合作范围变得更大、合作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教师应当利用好幼儿群体的合作意识,支持他们多想、敢做、多交流,在自己的任务岗位上实现最终的共同目标。
四、从多个角度理解幼儿的创造意义
创造应源于幼儿内心需要。沙水本身松散的材质特征拓展了幼儿的创作可能,能够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不同经验和能力的幼儿都能自由把控沙子和水的利用,塑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思维解读作品,使每个幼儿体会到自信和成就感,因此沙水创作的动力来自幼儿的内心需要,它满足了每个幼儿自我表达和实现的渴望,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创造塑造幼儿的独立人格。在沙水游戏中,孩子们首先进行的是独自操作。幼儿的性格、能力等特质在自由创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辅助材料的利用使得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对幼儿来说,沙水游戏不但是创作沙堆作品的途径,更是他们完善个性、了解自己和与他人关系的重要历程。
创造带来智能的全面提升。在沙水游戏中,不应刻板地关注幼儿完成了什么、使用了哪些材料、具备了哪些技能——这样就把幼儿变成了一名小小的工匠。教师应当从幼儿的作品、行为和技能中解读他们的探索能力、学习习惯、社会品质等是否得到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是否积极,关注不同经验兴趣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哪些改变、发展和提升,使幼儿具有强大的后生动力,以便在后续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创造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他们用无穷的活力改变、改造着世界,也在改造中不断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如有的幼儿一开始只会铲沙子、挖沙洞,很快发现自己能借助辅助材料改变沙子的形态——造沙桥、挖河道、引水、堆高高的沙塔、塑造大大的房子、庭院和“飞船”,幼儿认识到自己双手的活动和沙水造型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自己还能做什么?在改造沙水、改变造型的过程中体会自我能力的变化和提升,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合作问题,最终自我完善、获得成长。
五、结语
沙水游戏取材于自然,游戏于自然,是孩子们成长的好伙伴。在开展大班沙水游戏时,应全面考虑幼儿的现有经验、兴趣经验,与幼儿共同商定游戏的材料、空间规划,为幼儿的游戏和发展提供最优方案,也使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帮助,助力幼儿利用沙水游戏发展多元化智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