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高质量,必须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上,而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在此维度很好地发挥效用。因此,要能够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和合作学习情境,让化学学习的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一、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
化学教学中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多方面的意义。在精心的化学情境创设中,学习环境是仿真且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关联,学生自然可以迅速参与进去,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学习动机良好,他们对于对应化学知识的感知也更加深刻,自然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呈现。其一,化学学习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培育。合理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合理地转化为对应的图像,知识理解更加深入。在组织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从抽象朝着具体的方向进展。在此期间,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继而实现学习载体形成机制的构建,问题解决能力的素养锻炼也会渐入佳境。其二,化学学习中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得以培育,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合作项目,相互交流和沟通,继而使化学学习成为一件乐事,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其中。
二、学生兴趣培育视角下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分析
上述对于学生兴趣培养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要懂得在九年级化学教学期间,采取有效的手段去实现对应情境的创设,以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可以不断提升。其必要性集中体现在:其一,符合当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育改革的诉求,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不断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越发将学生作为焦点,此时自然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在教学方法论优化期间,往往也会将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法融入进去,因此两者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其二,两者的整合,符合九年化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九年化学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或者微观的现象,仅仅依靠语言讲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多数处于浅层次的状态,如果能够依靠创设情境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化学教学机制得以完善,化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因此不断提升。因此,要保证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高质量,必须保证能够在学生兴趣培育的视角下,切实地采取措施,实现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机制的构建。
三、当前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节
1.情境创设与课程标准不符
在一些九年级化学课堂上,教师也使用了情境教学法,由于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来针对性设定,创设的情境与实际学习诉求不关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形式化的倾向明显,这样往往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际情境教学法的效益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教学目标也不能得以实现。
2.情境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处于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状态,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是浅层次的,在实际教学期间,应该尽可能地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实现生活情境的构建。但是从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多数教师往往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将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创设关联起来,继而使得学生难以在情境中产生共鸣,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知识。
(二)情境创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1.情境创设过于单一和刻板
在化学学习情境创设的期间,创设方式比较单一,存在刻板的倾向,也就是说教师多数会将焦点放在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上,不能合理地将学生的兴趣培育融入进去。情境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学习的兴趣也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自然不能保证很好地将化学知识与实践关联起来。
2.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探究意识
在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期间,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考量,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学生可能处于对应情境中,但还是习惯性地等待教师,被动倾向严重,往往还是不能在特定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实践,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到课堂的质量,还会形成不良的化学学习氛围,长此以往,也难以达到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
(三)情境创设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1.情境创设过于统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于当前很多情境创设的案例进行探讨,会发现情境创设处于过于统一的状态,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实际化学教育教学期间,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能力、方式都不一样,知识背景也有差异,如果在实际情境创设的时候,忽视学生差异性一刀切的话,自然会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学生比较喜欢通过实践去学习化学知识,此时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去理解对应理论,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反而会将学生束缚在对应的情境中,使得他们对于对应化学概念的认知处于相对浅层次的状态。
2.情境创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关注
在化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考量,这也是很普遍性的问题。在特定的化学知识学习期间,教师没有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去创设对应的情境,此时情境不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到对应角色中去,情境创设与知识认知不能关联,自然会对于实际学习质量提升造成不良影响。在创设情境的环节,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融入进去,忽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考量,情境素材可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他们进入情境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对应情境教学法的效用也未必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背景下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学习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应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会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实现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被激发。在此期间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在集体外出活动的时候,到了一个户外公园活动,看到有一个湖泊,有学生想着能不能用这样的湖水去泡茶,但是取水的时候发现湖水比较浑浊,不能直接使用,此时应该如何办呢?此时有学生想着可以使用水净化方案来应对。
在上述生活化情境创设之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如下。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教师会播放水环境保护或者水净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迅速对于这样的主题产生兴趣,在此期间教师还引入了一些水净化的真实案例,比如让学生看待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流程,使得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水净化工艺。二是知识导入。教师会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水净化的概念进行归纳,向学生展示了各种类型的脏水,如浑浊的湖水、生产污水、生活污水,这些污水都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够进行排放,否则就可能对于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分组探讨。让学生能够以分组的方式去思考,每个小组可以讨论一种水净化的方案,如水过滤的方案、水沉淀的方案、水消毒的方案,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方案,对于各自方案的原理进行概述,并且生成对应实验计划方案。四是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可以将自己的方案呈现出来,在汇报的同时,可以展现实际的净化效果,探讨实验操作期间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增强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互,带领学生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使得实际的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自身辅助教学的效益。五是讨论总结。这是师生交互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师生会结合上述生活情境,对于净化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场景进行归结,思考不同方法之间是否有互补的价值,继而保证可以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应对方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还需要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实际教学情境的价值才能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初中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为例。首先,教师会设定方块的混合物的问题情境。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个方块的混合物,知道是由铁铜和铝三种金属形成的,此时要想知道该方块的性质,了解在不同条件下其反应是如何的。为此设计了对应的实验方案,将其放入酸溶液中去,碱溶液中去和水中去,并提出核心问题:“不同金属的反应性,是否是一样的?会有哪些反应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次,教师要懂得设定金属腐蚀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腐蚀的现象,比如小明看到某金属容器上有腐蚀的迹象,外表是暗淡的,并且有锈斑,小明想要搞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于是就积极设定对应的实验方案,找到不同的金属材料,将其放置在水环境中,看看不同的金属腐蚀的情况,继而对于不同金属与水反应的条件进行研判,保证对于金属腐蚀的认知不断提升。
(三)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实验情境的创设,也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类别之一,在创设好的实验情境中,学生往往成为探究者,亲自感受化学现象,才能够进入到化学深度学习的格局中去。以初中九年级“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为例,教师结合学习诉求,设定了如下的实验情境。
实验目的:在化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可以亲自看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保证对于中和反应有着更好的认知。
实验材料:主要有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指示剂、酸碱中和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将一个试管里倒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旁边准备一个带滴管的水笔筒,用来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中加入两三滴蓝色石蕊指示剂,溶液呈红色;使用试管架稳定放置试管;缓慢逐滴地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玻璃棒蘸取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当溶液颜色转为紫色时,停止滴加锂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变化,记录现象。
在实验开展之后,鼓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进行解析。在加入指示剂之后,溶液颜色是红色,再者慢慢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看到溶液开始从红色转变为紫色,颜色变化就是在中和反应中出现的。在学生归结实验现象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酸和碱中和反应中溶液的颜色会出现变化?再者引导学生去寻找现实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例子,比如氯气可以净化自来水。在上述中和反应实验活动开展期间,学生开始参与到实验现象观察中去,深度理解酸碱反应的过程,继而将实践与观察结果关联起来。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积极与日常生活酸碱中和反应关联起来,学生可以将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继而理解化学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各种现象。
(四)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意味着让学生能够形成小组,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保证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感兴趣程度不断提升。以初中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习为例。首先,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学生按每个小组4~5个人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在性格特点上必须是有差异的,保证可以相互协作,形成研究团队。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探讨问题。其次,设定开放性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可以设定相同的目标。在对应的合作任务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金属和保护金属?如何平衡金属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靠这样的问题探讨,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对应问题,小组讨论形式也可以更好地在实际的学习中发挥效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小组反馈和指导机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发表意见,相互提出对应的意见,设定好观察环节问询环节和评价环节,对小组的表现和汇报进行反馈,做好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够不断在合作的情境中进入理想的学习格局。
五、结语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期间,要能够正确理解学生兴趣培育的价值,保证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合理地在实际学习期间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合作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得化学教学能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状态。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情境创设能力,做好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和教学评价机制整合的工作,继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