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高阶段”和“新拓展”。当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不应局限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而应该从学情出发,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并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三重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悟,活跃学生思维,加深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观;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文本赏析能力和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其中提到八年级学生需能够“阅读短篇小说和简单的报刊文章,整体理解主要内容,对所读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描述与评价”,同时明确指出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1]。
英文原版分级读物《典范英语》(Good English)系列以其篇幅长短适中、语言叙述生动、内容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较理想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材。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对应《典范英语》第七至九辑,共50册[2]。
一、背景分析
(一)整本书阅读背景
目前,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通常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单篇文章或选段为主,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彼此间关联性不强,散点式阅读的倾向较为明显[3]。此外,新时代下新媒体阅读形式对学生的自然阅读状态造成一定冲击,导致常态阅读逐渐变得碎片化、浅层化、断层化。
为收获全方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形成更立体的知识系统,构建更严谨的信息链,渗透更深刻的价值观,英语整本书阅读课程应运而生。“整本书阅读”是指把一本书当作一个整体,从信息获取、审美、意义建构的整体视角,进行整体性阅读[4]。
(二)学习活动观背景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鉴于整本书阅读的背景,教师可以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审教学设计、重整课程内容、重组学习活动、重塑思维品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分三大类,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对此笔者将围绕“福建省基地校”整本书阅读示范教材《典范英语》第八辑第13册Robbie Woods and His Merry Men进行阐述。
(三)学情背景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为我校准初三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掌握基本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典范英语》第七辑(共16册)与第八辑(1~12册)的学习,已了解整本书阅读的框架,具备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力。该班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热爱表演、乐于表达,从初一伊始就进行“看听学”每课一秀、每周一演,在外语节英语剧等综合类活动课程中也逐渐崭露头角。因此,从学情和生情出发,笔者确定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校园戏剧(school show)为主题,以基于主题意义的三重学习活动为主线,以探寻主人公内在品质为主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他人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实践
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理论,在班级授课制形态下寻找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支撑,探索不同类型书目的阅读路径,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文化认知、深化文本理解,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建构阅读品鉴。
(一)以学习理解类活动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学习活动观的第一重基础活动类型,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存储、巩固等,通常指向本课输入目标,大多为浅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活动。学习之初,本类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已知,激发学生的动力,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1.阅读期待:勾勒故事轮廓——感知与注意
首先,笔者播放迪士尼经典动画《侠盗罗宾汉》片段。该动画画风轻松活泼,能唤起学生对该英国经典传说的回忆。笔者通过主题动画创设整本书阅读文化语境,从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引发学生的感知与注意。最后由罗宾汉与小伙伴间的问答引发学生阅读前的思考——“Are they robbers or heroes?Why?”。
该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段,了解背景文化特质,并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阅读预测,形成阅读期待,勾勒故事轮廓。
2.五指复述:刻画故事剪影——获取与梳理
Robbie Woods and His Merry Men具有典型的故事文本结构特征,“五指复述法”(如图1)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信息。笔者通过“五指复述法”将整篇故事归类梳理,由整入分,凸显了整本书阅读的核心要素,促使学生快速获取、归类和整合信息。
3.鱼骨导图:提炼关键词句——概括与整合
Robbie Woods and His Merry Men为小说体裁,共六个章节,章节间层层铺垫、环环相扣,看似不断切换的场景下,却蕴藏着始终如一的内在主线。笔者通过鱼骨导图(如图2)引导学生寻找书中的关键词句和语段,给每个章节编写精准小标题,用三句话概括每章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厘清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由分到整,实现对整本书的概括与整合。
(二)以应用实践类活动促进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学习活动观的中心活动类型,致力于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深化思维,并能逐渐运用已知信息对文本进行初步分析和品鉴。
1.角色融入:锁定一个人物——分析与描述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回顾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对此展开讨论,如“What's the best role in your mind?”“Which role do you lookalike?”“What quality do you value most?”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人物的特性,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描述人物特征。此时,“人物关系图”(如图3)可帮助学生厘清人物关系,便于学生进行分析与描述。在课堂实践中,班上的“人物分析师”由男配角Bradley入手,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综合描写中得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骄纵跋扈、目中无人。
2.捕捉闪回:聚焦一个片段——阐释与内化
本堂课的“捕捉闪回”设计指的是针对某一章节、某一片段进行“定格停留”和“循环播放”,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味研读和集体讨论[5]。本课通过关键情节索引,帮助学生从特定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通过插图群组、吟唱选段等音频、视频多模态线索提示,罗列关键信息清单:
☑Their names sound alike.
☑He has Robin Hood Teddies.☑He has Robin Hood jigsaws.☑He has Robin Hood cassettes...
该环节邀请班级的“情节梳理员”精选细节进行逐一阐释辨析,思考主人公Robbie Woods为什么一反常态,对Robin Hood这一主角如此执着。笔者通过对特定章节进行片段闪回与循环播放,引导学生透过文68本中的显性描写,感悟其隐性内涵,从而学会内化文本。
3.默剧配音:鉴赏一种风格——描述与应用
Robbie Woods and His Merry Men中最具特色的一段文字是关于主人公“焦虑升级”的多重叠加描述,这段话中并未直接出现表示焦虑升级的单词,却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足见其写作手法之精湛。
此时,教师邀请一名热爱表演的学生上台表演默剧,将瑟瑟发抖的主角演得淋漓尽致。台下学生深受感染,集体同步配音,实现多模态形式下的反复研读,使学生在品鉴英语文字的精妙的同时,举一反三,最终学会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写作中。
(三)以迁移创新类活动实现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学习活动观中的高阶挑战,通常会超越语篇,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类活动设计更多指向输出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语篇主题意义进行思考、评价、判断、推理的深层次活动。本课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评价与判断,还要求学生充分反思,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实现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1.多重解构:学思共长——推理与论证
本课借助阶梯式折线上升的板书布局,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推理论证,通过发现隐藏在页码中的数字密码规律进行归纳与推理,从而解锁主人公成功的秘诀——坚定不移的决心。读后,师生共同反思,感悟内在哲理:成长的道路起起伏伏,永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不惧困难、不畏挫折、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2.多维评价:读写共生——批判与评价
整本书阅读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语言素材、情感素材和人文素材。本课因课时关系未涉及现场写作环节,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已数次尝试将课堂整本书阅读与读后写作相结合,通过片段仿写、概要写作、书评写作、读后续写等不同方式实现以读促评、以读促写、读写共生,收效良好。
3.多元推介:跨界共赏——想象与创造
跨界阅读体验是近几年的新阅读概念,是一种突破学科边界、纸质媒介进行的新型综合阅读模式,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体现。本课的亮点是由班级项目式学习小组带来的沉浸式英语剧表演。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请教了多位不同学科教师,综合运用历史(剧本编写)、音乐(配乐剪辑)、美术(布景设计)、劳动(道具制作)、语文(角色盘活)等学科特点收获更深刻、更立体的跨界阅读体验与领悟。他们借助戏剧等表现形式,走进角色,感知角色内心,进行深度解析和沉浸式体验,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之美。
三、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绝不是单一或单向的阅读过程,图读、跳读、逆读、重读、抄读、诵读等都是阅读的常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教师要寻找不同的阅读方法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制订初级阅读计划表辅助学生的自主通读,打卡记录阅读时间、内容与感受;设计中级阅读任务单指向明确的阅读发展方向,如品读人物描写、聚焦重要情节等;建立高级阅读圈、阅读角或阅读剧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多角度分析、赏析,实现语言、内容与思维的融合。
阅读如赏画,是一段逐渐浸润心灵的过程。进行整本书阅读就如同欣赏一幅长篇画卷,容量大,篇幅多,跨度长,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高阶阅读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课前的精心雕琢、课中的精准操控、课后的精细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目标定位与教学价值。教师要带领学生浸润其中,汲取养分,找到阅读能力的生长点,为下一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作铺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燕平.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10):11-15.
[3]鲁子问,陈晓云.英语名著阅读教育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4]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许颖.例析初中英文小说阅读的指导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5):49-5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