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国悠久的文化汇聚了无数的精华与光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磅礴的精神力量。本研究采用主题式教学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为英语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也为促进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本研究基于实践,总结传统文化融入活动的效果与问题,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原则,以设计出生动且富有文化蕴涵的英语课,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技巧,传承中华美德。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1研究背景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张东刚,2014)。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面向全校的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应不断探索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观,结合语言学习与当代社会意义,将学生培养成有文化自信、有国际视野的人(廖建思,2018)。本课题以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为载体,以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为主体而进行语言教学活动,遵循PDCA(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行动路线,完善实践设计,让学生在良好的、具有高动机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从而探索将传统文化纳入语言教学的可行性办法。
2课题实践路径的设计
2.1重构教学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
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专业形成联系,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本课题将传统文化分为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科技文化和器物文化四大类,以高教社《新编实用英语》为例,探讨各单元话题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点,将中国约5 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优秀文化加入英语教学中。如下表:
2.2借助智能工具,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在大数据时代下,构建随需应变的多样化学习和授课情境得以实现(廖建思,2018)。借助与教材配套的iSmart智能教学平台,学生可自主学习与教材同步的教学视频。此外,教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加入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发布传统文化学习资料与课后作业并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2.3以赛促学,优秀传统文化进头脑
为了提高师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活动,课题组所在的教研室举办了“说出你的中国故事”活动,每月在全年级进行英语演讲和英文手抄报比赛,评出月度“十佳故事之星”,并记入期末成绩。丰富的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4提升教师文化修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的文化修养水平决定着他们所教授的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程度。为了让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全面和多元化,教师自己需先积淀深厚的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以降低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点,并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
3阶段性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课题组教师在22级学生中优选三个班级进行一学年的文化融入实践,并对其开展问卷调查,收到106份结果,如下:
基于以上调查,课题组总结出以下结果:3.1学生的基础对融入效果的影响极大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54%的学生达到了英语四、六级水平,36%的学生通过了英语AB级考试,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10%的学生基础较薄弱。10%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使英语课更难懂,65%的学生认为适中,20%的学生认为容易,5%的学生对此无感,甚至觉得对学习无帮助或帮助不大。同时,85%的学生认为这种融入教学很有帮助或有所帮助,因此,将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效果不佳。学生的英语水平对此教学尝试的影响极大。
3.2文化融入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实际意义
本次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事热点的了解、知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有实际意义。98%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合理,77%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有效。因此,该教学尝试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实际帮助,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使学习更多样化。
3.3学生能从文化融入活动中感知文化精神
超过60%的学生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并产生共鸣,35%左右的学生有时参加,偶尔产生共鸣,4%的学生偶尔参加,0%的学生无共鸣或反感。可见,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情感互动、主动抒发情感的转变。此外,96%的学生认为授课的思路清晰,93%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融入英语学习是为了传播文化,89%的学生认为是考级需要,48%的受访者觉得是为了开拓国际视野,而35%的学生认为是出于就业需求。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原则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课题组认为在传统文化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活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4.1差异性原则
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教学内容要适中,避免过难或过易,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其一,在融入文化元素和补充相关知识的选择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厚度。不应把英语课程变成语文课或思修课,而应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其二,借助iSmart等智能工具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学习,并建立帮扶小组,形成良好氛围。其三,作业要差异化设计,分难、中、易三等级,划分必做和选做作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尝试完成选做作业,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先完成必做作业。其四,期末考评要采用增值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进步和发展,考虑个体差异。考试内容要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察,内容设置要灵活多变,遵循差异性原则。
4.2实用性原则
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程不重要,因为对职业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毕业或升本需求,而非兴趣。因此,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展示不同的内容,例如,《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以交通为主题,教师对铁道机车、汽修等专业学生介绍中国古今交通工具,让他们领略大国工匠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对轨道运营专业学生讲述中西方车站服务的对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发挥城市主人翁精神,提升具体职业环境下的服务意识。此外,文化元素应贴近学生生活,第四单元以时间为主题,加入成语故事“凿壁偷光”和“闻鸡起舞”的英语介绍,让学生学会用英文讲述成语,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培养守时礼仪,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3启发性原则
教师自身需认可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传授知识时真情流露,才能打动听课者。文化的传递需要产生共鸣,教授方式需多元化,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全方面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情景教育法、引导性探究法和传统指导法等多样化方式,采取小组研讨来增加思想火花的碰撞,如在第一册第五单元中谈到气候时,可就“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英文辩论活动。学生在搜集相关论点论据时,初步接触到了这一话题。在与他人辩论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话题的两面性了解。在课后的作业环节,教师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形成独特的观点,从而实现知识内化。
5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学习相结合是推进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新力量。教师要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理论和技巧,同时宣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教师还应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挖掘和应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参考文献
[1]廖建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235-236.
[2]张东刚.完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N].人民日报,201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