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校课程既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领地。陈惠南纪念中学“惠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置立足于学校实际,定位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了全面创建“惠人教育”特色学校,需要整体建构“惠人教育”实施的核心领域——“惠人课程”,即在学校现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依据“惠人教育”理念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的原则科学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以统整,使其成为一个符合特色取向、校本条件、学生需求为一体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关键词]惠人教育惠人课程校本课程办学理念
学校课程既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领地。“惠人教育”这一特色定位是因“陈惠南纪念中学”学校校名而生。“惠人课程”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整合再造的特色课程形态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而开展课程学习活动,通过主题选择、目标定位、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评价改善等构建“惠育亮人”校本课程,最终达到追求“让学生成才,让老师成功,让学校发展,打造区域品牌初级中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分别以“惠心”“惠智”“惠雅”“惠敏”为主题构建了学校的特有课程结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个性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相互启迪中整体提升,共同进步。
一、课程目标
“惠人课程”以培养健康身心、独立人格、惠人情怀、自探慧学的学生为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学校“惠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惠人课程”目标是一个系统,以“课程总目标—分年级目标—专项课程目标—课时活动目标”逐级制定,形成一个多层级的目标体系。“惠人课程”的整体建构以“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人性、体现适性、凸显慧性,激励不同层次学生不断成长、成人、成功。“惠人课程”着力追求以下课程价值:第一,创生惠人课程学习方式的价值;第二,体现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的价值;第三,凸显促进教师素养发展的价值;第四,追求学校特色文化品质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
“惠人课程”的内容建构旨在围绕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特色指向,具体落实“惠人课程”的预设目标,基于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深度理解,遵循“惠人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利用校本的特有资源,系统建构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惠心德育课程、惠智整合课程、惠雅选修课程、惠敏探究课程四大板块。陈惠南纪念中学“惠人课程”校本特色体系设不同的模块,课时长短不同,内容安排不同,授课的形式也不同,切实做到灵活安排。(见图1)
(一)惠心德育课程
“惠”因校名而起,有惠及他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怀诚助人之意,“惠人教育”就是要把学校办成崇尚道德、塑造人格的学校,“惠心”德育课程旨在促进德育化人的内化作用,达到春风化雨、惠泽于心的目的。主要包括品格养成课程、法制安全课程、心育体悟课程、家校合育课程、花语女生课程。
(二)惠智整合课程
“惠”通“慧”,有聪明,富有智慧之意。“惠人教育”就是要办让每一个人都充盈灵秀气、助推莘莘学子成才的学校。“惠智”课程旨在增长智慧、充盈才智,让学生明事物之本、知事物之变,从而更机智、更灵秀、更聪明、更具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老师们结合学校实际,对国家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补充性教材。它主要包括体艺知行课程、学科统整课程、导学慧探课程。
(三)惠雅选修课程
“惠”有差异互惠,共生发展,相得益彰之意,“惠人教育”就是要办个性依存、激发活力、竞相生长的学校。雅者,正也。体魄强健、形体飘逸、人格健全、性情开朗才显得温文脱俗、气质高雅。“惠雅”课程是学校设计开发的第二课堂课程,是在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体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生活类课程、科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
(四)惠敏探究课程
“惠敏”课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达到敏捷通达、聪敏伶俐、敏锐机智的效果。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实践活动、参观学习来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及培养公民责任。它主要包括项目探究课程、实践体验课程、志愿服务课程。
三、课程实施
“惠人课程”在整体目标定位、内容建构的基础上,要成为“惠人教育”的核心支撑,在学校课程教学层面得以落实,关键在于能否有效组织学校课程的实施。为此,学校优选了符合主题、符合目的、符合校情、符合规范的八大实施策略。
(一)优化组织统整协同的作用
学校强大的组织统整力量是“惠人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课程高效组织统整协同的作用,我们成立课程管理小组进行统领,建立学科与年级组的统整机制,强化校内外课程实施力量的整合。
(二)提升教师研修能力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而教师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任何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最终都需要通过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来实现。所以,“惠人课程”实施的最大挑战不单单来自课程设计,更在于呼唤教师观念与方式的变革。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提升能力势在必行。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为保障“惠人课程”的常态运行,提高课程实施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实施管理,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校本培训制度,提升教师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包括加强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强化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培训等。
第二,健全自主选课制度,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确保学校“惠人课程”自选课程的正常运作,避免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就课程项目、时间、地点、内容、纪律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选课制度。
第三,实施课程运行制度,确保课程运作的规范性。一是明确教学部门制定课程表。二是落实好师生培训,确保课程有序开展。三是成立校本课程教研组,落实好场馆管理。
第四,建立课程评价制度,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一是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二是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程教师的活动方案设计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三是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课程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实际不断完善评价方案。四是每学年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第五,完善课程保障制度,优化课程管理的落地率。学校通过强化“惠人课程”的制度管理,加大了课程落地的保障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资金保障。
(四)合理安排各类课程
第一,建立学生可选择的课程“集市”。“惠人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多元素养,提供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平台,强调的是“适性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学校课程的建构,学校能开设足够适合孩子发展的课程,课程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惠人教育”才能名副其实。在建构“惠人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素质状态,从“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落实素质教育”出发,开设了必选、自选课程板块,其中仅惠雅选修课程就有近60门,形成一个课程“集市”供学生选择。
第二,实施“惠人课程”灵活定时。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的不同,可以设置有固定时长的课程,也可有长短不一的课程。学校在安排课程活动时,采用固定与长短课时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定时。
(五)创生跨界实施方式
“惠人课程”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而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依托更为广阔的课程学习时空,需要通过创生跨界铺设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跑道”。如果没有跨界思维,教师、学生都可能成为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阻力。究竟怎样跨界?其实,跨界的本质是一种整合,而课程整合并不仅是创新,而是还原课程建设本来应有的样子。近年来,学校注重从课程时空、课程资源、学科教师、师生角色四个维度创生跨界的课程实施方式。
(六)构建多元教学范式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载体,而课堂又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作为“惠人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变革,结合“惠人课程”的特色目标定位和校本实际情况,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取向,以构建多元课堂教学范式为形态,有效实施“惠人课程”。
(七)搭建专业支持平台
在实施“惠人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体现“学习者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实现“惠人课程”建构的价值目标,学校特别注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尤其是现代快速兴起的“智慧学习”平台,以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取向,着力解决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各类差异问题,使适合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够真实发生。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利用该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多种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差异发展的需求。
(八)建立多样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素养发展状态。在学校“惠人课程”的整体建构中,要使各类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并制定与课程、学生和教师三大评价主体相应的评价标准。为此,学校通过建立“四度”“三性”“四力”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分别观照课程、学生、教师的评价。
陈惠南纪念中学在“惠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构建“惠泽每一个学子适性发展”的课程为导向,全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多元“惠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从开始的十几门课程,经过传承创新,发展到现在的近80门课程。
在“惠人”校本特色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丰厚的成果充分显示了学校“惠人”课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提升的作用,为学校“亮我惠人”之校训作出了完美诠释,彰显了学校践行“惠人教育”的管理智慧。
参考文献:
[1]王伏才.校本化课程建设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参考,2012(8):19-21.
[2]谢文忠.惠人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3]陈言,林水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思路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5):129-131.
[4]黄春梅,司晓宏.从校本课程到课程校本化——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13(3):28-3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