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样的新要求,确实让每一个学生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为此,我们需要重视中考文言文的基本题型和基本题旨。

  一、关于课外文言文的基本题型的考查

  (一)对字词句翻译


  在文言文的考查中,字、词、句还是比较常规的题目,课外文言文字词句的考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分析。一般地,字词以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出现的较为频繁,至于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出现的频率相对少一点,但也不能忽视。比方说在某省的中考题中: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两房子何闻水声,如鸣佩环

  B.诚不如也帝感其诚

  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家穿井边

  D.孰为汝多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选项都有一个属于课内文言文的,也必有一例来自课外,这样形成纵横的对比,重点考查我们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

  另一种,除了字词的理解,还有的就是句子的翻译。关于句子的翻译有常规的“留、换、补、删、调”几个思路,但是本文不想赘言,只立足于三点来讲。其一,是“忠实”。那就是翻译要忠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中词语的基本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其二,是“规范”。就是翻译的句子要跟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相符合,语言流畅。其三,是“简洁”。就是说用简洁的语言将现代汉语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比方说:“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夫”位于句首作为语气词,可以不翻译,“于”是倒装句的标志,至于“鹰鹯之逐鸟雀”一句直接翻译就可以了,稍微有点难度的是“晏安”一词,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的语境才能知晓,翻译过来就是:“见到对君主无礼的人,如同鹰鹯追逐鸟雀一样(诛杀他)。现在国家危急,从道义上讲没有偏安一隅的道理。”从而完成句子的翻译。
 

 
  (二)对句子的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考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对文言文的掌握能力。断句在古代也称作“句读”,因为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晰句读。一般地,断句有三个技巧,见上表。

  如课外文言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一句,我们从句子中可以发现“居家则……”“居官则……”形成明显的对偶句式,后面的“也”表示判断,可以断句;于是,断句如下:“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诚然,断句还需要一定的文言文语感,方能熟练句读。

  (三)对内容的考查

  对于内容的考查是很多考生最惧怕的事情。同学们大可不必如此。不妨按照我们常用的现代文阅读文本的格式来作答。如是写人叙事类,弄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反映他的什么品质”;如是写景状物,弄清楚“写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如是议论说理,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观点”。这三个技巧基本能够概括文本的内容。

  二、关于课外文言文的基本题旨的考查

  近些年的中考不外乎以下考查,笔者将其梳理出来。

  (一)美德养成篇

  中华民族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这些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以及民族情感的象征,细细说来包括诚信、知耻、坚强、仁爱、贵和、忠君、爱国、明志、持节、自强、求真、务实等中华民族优秀美好品质。例如,在考场课外阅读文《范式守信》中,赞扬了范式重诺言、守信用的美好品质。

  (二)苦心求学篇

  古人十分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历来秉持好学、乐学之学习态度,坚守求道、弘道的学习精神和目标,孔子更是视学习为“修己安人”的根本,并形成了“乐学弘道”的学习观。例如,在课外文言文《景清借书》中,说的是主人公景清对于“书籍”的态度——书是用来阅览、学习、探求真理的,不是拿来装饰的,具有发人深省的无穷力量。

  (三)游记风光篇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山水情思,古人的笔下有无数的游记传世。古人的游记一般文字优美、结构紧凑、语句流畅,而且感情真挚、强烈、充沛,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部分文言文借山水之景,表达心中怀才不遇的郁闷。课外文言文《题灯上人竹卷》和苏轼的《游沙湖》都隐隐约约带有这样的意味。

  (四)家风教子篇

  诸葛亮的《诫子书》意在将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代代相传沿袭下来。考试中这一类主题内容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值得广大学子留意。课外文言文《毛先舒》教育我们:如果父辈营造的环境过分安逸,年轻一辈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这个故事有着深厚的生活哲学。

  以上是笔者梳理的中考题旨考查内容。在应考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人物事迹进行分析和说明,方能精准作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课外文言文题目比较注重纵横对比。即我们需要对课内和课外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才能从整体上对人物思想性格、先进事迹、处世态度、道德人品等方面的差异作出综合的、客观的评析。

  比方说在课外文言文《青衣捕盗》中就有这样的题目:

  同为女中豪杰,本文详细描写了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为什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的角度分析。
 

 
  作答此类问题,要求我们回归课内的知识,才能精准作答。(参考:《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家庭责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文章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书儿,书儿武功高强与日常“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只有这样纵横对比,才能洞悉命题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进而精准作答,才能让自己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得知,我们不必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抱有“成见”,而应该坦然面对,充分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有了这样的一层认识,我们自然就能积极投入其中。另外,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文言文,所谓“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从文言文的字词句篇开始文言文的点滴积累。新课标要求“背诵80篇(段)”的目的也在于此。课外文言文是课内文言文的补充,对课内文言文全面把握,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读懂课外文言文的内容,才能让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把握文意,进而读懂文章的内涵。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