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种社会性精神,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壮大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实现本土文化的振兴。而乡土音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是农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依靠,是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人文气息的一种本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人文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析研究乡土音乐文化能够起到改善乡村精神风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音乐文化的研究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对精神生活富裕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而乡土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当地的人文、民俗习惯,是当地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并在一代代人的智慧下不断继承发展,具备着优秀的文化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常作为表达情感的文化媒介。乡土音乐贴近日常生活,是人们近距离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它通过旋律、节奏表达了背后所蕴含的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独特风貌。接触乡土音乐可以使大众了解各地区不同的文化特色,开阔文化视野,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音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乡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有着特殊的文化属性与内涵,是当地人民最喜闻乐见、最便捷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新时代高速发展、互联网全面普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土音乐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上,下面我们从城镇化、新媒体平台和大众视野三个方面为基础分析乡土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乡土音乐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
乡土音乐带着浓厚的地域性特征,是源于不同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田间劳作所独有的产物,是不同水土与生活习俗所造就的独具特色的音乐。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乡土音乐,其广泛的内容也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
新时代的背景下,原产生乡土音乐的相关因素,如生活、劳作等方面都脱离了传统形式并趋于科技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新面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形式使人们对乡土音乐的关注度日趋减少,导致乡土音乐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例如,由于宣传、传播等方式的欠缺,目前大多数人对于乡土音乐存在着刻板印象,潜意识认为乡土音乐“土”,对乡土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和自信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土音乐应随着当地的振兴过程而带动自身的多样化发展,将其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从而在各类新兴文化的冲击下脱颖而出。
二、乡土音乐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展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流行音乐的兴起不断冲击着乡土音乐的发展,甚至让我们对传统的乡土音乐产生了“厌倦”,削弱了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现如今,短视频、直播成为日常消遣方式,乡土音乐虽然也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但相关搜索量和平台博主创作量较少,且内容过于碎片化,展示的信息也只停留在表面,无法让听众领会其中蕴含的特色。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中,乡土音乐的内容多以娱乐性为主,目的主要为获取网络流量,导致乡土音乐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展乡土音乐的同时,扩大乡土音乐的文化视野,让乡土音乐的价值内涵在新媒体平台中得到体现。
三、乡土音乐在大众视野下的发展
2022年,艺术课程正式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国家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此外,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使得乡土音乐在大众视野出现的频率得到提升,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乡土音乐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关注传播范围的大小,而应该让更多人体会到乡土音乐所具有的朴实、自然等特点,全面了解乡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深层次的内涵。
若非音乐类相关学习者、研究者,大多数人不会刻意去关注乡土音乐,更不会去探寻理解乡土音乐的魅力与表达的情感。虽然部分地区乡土音乐的发展已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作为一大特色开发利用,但乡土音乐仍然具有地域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对乡土音乐进行创新性发展,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导向,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乡土音乐所体现出的民俗美,从而使乡土音乐焕新出彩。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音乐文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乡土音乐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之一,近年来在“传承文化精髓,弘扬文化精神”的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使乡土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丰富乡土音乐的传播方式并扩大其受众群体来增强人们对乡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以培养乡土音乐继承人,使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并展现其民族精神,来坚定对乡土音乐的文化自信,不断学习、借鉴其他音乐的优点,以弥补乡土音乐的不足,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为乡村音乐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一、培养优秀的乡土音乐继承人
弘扬民间传统乡土音乐,对于继承人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其素养关乎整个乡土音乐的发展前景,是推进乡土音乐发展的核心力量。但传统乡土音乐的发展形式主要为“口口相传,心心授教”,继承人的范围也多局限于父子、师徒之间,这就导致部分地区的乡土音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使乡土音乐逐渐边缘化,如何为其注入新的血液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们拥有了更多接触音乐的途径,但也导致了现在的青年一代受流行音乐的影响较大,对于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普遍缺乏兴趣。这就要求乡土音乐传承人在保持乡土音乐传统韵味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思想意识方面必须有新的觉悟,吸收流行音乐中积极、优秀的方面,适应当前时代的潮流,激发年轻一代对乡土音乐的兴趣,从而推动乡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此外,作为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之一,在乡土音乐继承和发展方面不仅仅是熟练掌握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技巧等,更重要的是应具备丰富乐理知识、专业技能,具有对于乡土音乐价值层面的审美能力,在传承发展传统乡土音乐的基础上,能够以独特的见解促使乡土音乐的发展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二、拓展乡土音乐传播途径
为了让乡土音乐的受众群体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我们应当将传统传播方式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传统的传播方式主要为电视节目、广播频道、文艺汇演等,这类传播渠道范围较狭窄,加之乡土音乐本身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导致它的受众群体一般局限于当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乡土音乐迎来了新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乡土音乐能否搭上这趟信息化时代的列车尤为重要。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新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各类演出和讲座,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学习各类音乐技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利用互联网传播渠道提高乡土音乐的知名度,打破乡土音乐传播的局限性,将乡土音乐融入大众娱乐消遣所使用的短视频中,在尊重乡土音乐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创新,结合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乡土音乐的民族精神,从而引起大众对于各地区乡土音乐的兴趣。
三、将乡土音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乡土音乐依附于文化土壤之上,和当地文化的发展联系紧密,我们应寻找到让乡土音乐融入当地产业的切入点,将乡土音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再利用品牌效益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形成一条与乡土音乐相关的产业链。
乡土音乐作为地区特色文化,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既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对乡土音乐进行进一步宣传。首先,当地文旅部门应为乡土音乐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支持,并鼓励乡土音乐艺人开展与乡土音乐相关的文化活动,组建文艺队伍为游客表演,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也让他们感受乡土音乐的文化魅力,增强他们对乡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可以在文艺表演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将乡土音乐改编成话剧、音乐剧等形式,逐步发展成为代表当地旅游特色的文化,并对其大力宣传,形成如西安《长恨歌》古舞剧的效果。再次,可以将乡土音乐以实物形式展现,如建造音乐博物馆等特色景点,将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制作成具有纪念意义的音乐盒,其外观也可以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等。总之,让乡土音乐融入旅游业中,展现自身所蕴含的地区特色,既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促进乡土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乡土音乐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不单单因为它所具备的地区特色、传统韵味等因素,更是因为其在一次次吸收各种类型音乐的优点、与其他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其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符合人民对音乐文化的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怎样以文化振兴来推动乡村振兴是一个热点问题,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化形式,乡土音乐的传承有着增强文化自信、传承良好乡风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发挥移风易俗、培根铸魂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可以筑起当地人民之间牢固的感情纽带,甚至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让乡土音乐打破来自外界环境和自身的束缚,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