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下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面临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挑战,本文主要以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为研究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以时代精神为动力,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征和当代审美作为创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舞蹈作品,促进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概述

  (一)新疆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传统舞蹈元素


  在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中,动物模拟是一种常见而又具特色的舞蹈种类。早期哈萨克族人们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他们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是对草原上的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哈萨克族传统舞蹈中的动物模拟舞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和拟人化的情感,让人仿佛看到了草原上奔跑的骏马、洁白的天鹅或者嬉戏的熊。

  哈萨克族舞蹈中的动物模拟主要是从每种特定的动物中提取典型形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主要有,“马舞”模拟走马的“跑”“跳”“跃”的姿态、“天鹅舞”主要以女子的手臂和身体模拟天鹅圣洁高雅的形象、“熊舞”主要模拟熊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鹰舞”通过强有力地舞动双臂模拟鹰的双翼和尖锐的眼神。但哈萨克动物模拟舞并非简单地模仿动物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融合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将其转化为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传统舞蹈元素

  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是哈萨克族劳动生活和民俗传统的集中表现,融入了丰富的劳动场景和生活情感,深受人们喜爱,在仪式庆典活动、文化交流中经常可见劳动舞的身影,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演绎出擀毡、挤奶、放牧、打草、剪羊毛、刺绣等劳动场景,呈现了勤劳、欢乐、豪迈的精神风貌。这些舞蹈元素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还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时代在发展,舞蹈也必然与时俱进。新时代下,哈萨克族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劳动方式和内容都发生巨大的改变,从原来骑马放牧到现在骑着电动车、摩托车放牧。作为新时代的舞蹈编导,通往创新创作之路就需要深入生活,深入挖掘当下哈萨克族劳动生活和习俗,挖掘劳动舞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新疆哈萨克劳动舞作为重要的舞蹈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通过对哈萨克劳动舞的挖掘和创作,可以为舞蹈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促进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竞技舞蹈元素

  新疆哈萨克族人们在长期的草原生活实践中,探索出许多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这些竞技活动都属于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一般会在节日庆典或各类婚礼庆典中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赛马、摔跤、姑娘追、叼羊等,蕴含着哈萨克族人们传统的生活习俗,更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新疆哈萨克族竞技舞就是从这些传统民间竞技比赛中,提炼整合元素而成的舞蹈,其中姑娘追就是哈萨克族竞技舞蹈的代表。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集中体现了本民族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传统舞蹈元素进行本土研究是开展创新性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笔者始终认为传统舞蹈的创新性发展,要以尊重传统舞蹈的根为基础。在传统舞蹈文化之上进行当代表达,始终要有根的意识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编导应深入生活切身感受当地习俗和生活的新面貌,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新时代特征,进行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的创新性发展。

  二、创新性创作路径研究

  (一)在环境编舞法观念下的创新性创作路径


  环境编舞法是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德国的鲁道夫·冯·拉班创造了环境编舞法的基础理论,即“身体一空间一用力”理论,后传至美国,并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后现代舞运动中发展至巅峰。环境编舞法突破了传统剧场式表演场地,可以在公园、森林或者建筑环境这种室内和室外的非传统表演空间设计实验舞蹈。舞蹈的表演以及创作是将人与环境充分融合,给人以新的感受。然而将环境编舞法运用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创新性创作之中,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相对的契合之处,环境编舞法注重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新疆哈萨克族舞蹈属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从类型上说是属于生态型文化,强调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秉持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利用的观念。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创作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生命的生生不息,其舞蹈思维也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两者表达的理念相同,所以将新疆哈萨克传统舞蹈元素与环境编舞法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在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中,融入环境编舞法可将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以更加生动鲜明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并打破以往的视觉审美效果和空间架构。

  (二)新质生产力助力下的创新性创作路径

  当下,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与高科技术融合是必经之路,增强舞蹈新时代气息的同时,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力,给人另一种视觉方面的新鲜体验。对科学技术与传统舞蹈的结合,本文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造出更加真实、立体的哈萨克民俗舞蹈场景。尝试将哈萨克族舞蹈元素融入VR场景中,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大众在VR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的魅力与底蕴,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这种融合方式不仅可以为传统舞蹈注入新的活力和时尚感,更可以拓展舞蹈的表现边界,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第二,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与影像化的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用镜头语言的方式来表现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的魅力,例如“非遗里的中国”将传统非遗舞蹈通过镜头画面、镜头剪辑、场景切换等手段,将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舞蹈艺术,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舞蹈的热情。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前景的创新路径。在实践中,首先需要全面梳理传统舞蹈的内涵和特点,找准融合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其次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当下科技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寻找与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需要进行实际的创作实践和探索,不断尝试和创新,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具有创新性和传承性的创作路径。

  (三)构建当代审美和新时代特征的创新性创作路径

  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又符合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一直是编导思索的问题,要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特征,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深入生活,挖掘当下现实生活内容,运用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创作当代生活题材的舞蹈作品,来表达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赞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将当代审美和新时代特征融合创新是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为根基,当代精神为创作主线,融入多民族元素,形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艺术的创新性表现形式。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创作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要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与文化需求,注重yinf大众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

  三、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当代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者的重要使命与担当,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新时代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始终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坚守“根”的意识,与时俱进地将最新编舞技术、科学技术和当代审美和新时代特征相融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舞蹈作品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舞蹈作品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同时代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元素的当代价值,在于为当代新疆舞蹈艺术创作提供最本质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结合时代主题,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气息的新疆哈萨克族舞蹈作品,将传统舞蹈元素以崭新的面貌带入大众视野,焕发出新活力。

  时代在发展,新疆哈萨克传统舞蹈元素的创新性创作路径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永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性的路径,才能使传统舞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进而赢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