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探究,本文认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在语言类教学中,作为最基础组成部分的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目前,对于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和写作往往分开进行,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在写作时又需要自己动脑筋构思和表达。这种分开教学的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探究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进行思考、归纳、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更好地表达和创作。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表达水平,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学生能够将所阅读到的知识和理解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小说等文本,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作将这些内容整合并表达出来。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训练,学生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环节中,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选择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理解其中的情节和行为特点,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意图。通过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形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同时也能够为写作做好准备。在写作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学生以一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为主题,写一篇描述性的短文,具体描述动物的外貌特点、行为习性以及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细节。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并表达出来。同时,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语法和词汇的正确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的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引导学生读懂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出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堂课所学的有关环保的知识,并与学生探讨环保的重要性,出示一些环保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主题并猜测文章的内容。接着,分发给学生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阅读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观点。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构思写作大纲。学生按照大纲撰写自己的环保观点,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当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点评,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去阅读,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思想。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反复实践和训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拓宽思维方式和视野。通过写作,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不断尝试创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观点和思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例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教师设计一些提问内容:“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个情节来开始故事?”“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方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在写作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完成一篇阅读材料后,教师提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作者通过怎样的方法来传达这个主题?”……通过提问,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路径,如通过模拟对话、描述画面、写日记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样的写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后,教师布置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炎热夏天的文章,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来描绘夏天的特点和感受,创新使用“太阳喷洒的火焰”“热力光束照射下的大地”等形象描写。通过这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另外,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互相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
【案例分析】新闻报道类文章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新闻报道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通过写作,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首先,教师通过展示一篇新闻报道类文章或是一则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这则新闻报道中有哪些信息”“这则新闻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报道的”等。然后,教师提供多篇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类文章给学生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这则报道中是怎样介绍事件背景的”“这则报道有没有署名的记者或媒体”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信息和立意。接着,学生会根据所阅读的新闻报道类文章,尝试提炼出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和理解。教师可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这个事件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觉得这个事件的结果是否公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达。最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所阅读新闻报道类文章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表达和思考。学生可以模仿新闻报道的形式,自己编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者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写一篇描述观点和评析的文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当写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进行分享,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拓宽彼此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认为阅读新闻报道类文章对自己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何帮助”“你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验”等。
在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创新表达。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不断尝试创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需要阅读各种文本,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与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写作还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献查找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例如,可以选择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各类知识和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运用到写作中。在写作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再通过写作表达出来。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自己的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献查找和处理能力。
【教学案例】阅读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文章(如地震、水灾、火灾等),理解其中的知识和信息。学习描述自然灾害的词汇和句型,如“地震发生在××××年的××月××日”“水灾导致了许多房屋被毁”“火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探讨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地震时应躲到哪里、暴发水灾时应如何逃生等。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地震的文章,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地震的原因、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笔记整理,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一次地震的发生,包括时间、地点、影响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地震,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整理出针对地震的正确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学生在课后进行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作文写作,可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自然灾害进行描述,并陈述应对自然灾害的建议和措施,促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已经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课堂讨论、写作创意互动等,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师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往往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支撑,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很难真正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此外,评价体系方面也有待完善,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的水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将从三方面深入探讨。一是从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培训和培养一批具有一体化教学理论支撑的优秀教师;二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三是在评价体系和考查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程天明.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8(8):49.
[2]牛有林.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1(35):19-20.
[3]宋旭.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3):46-48.
[4]马志英,王飞.知识内嵌,读写一体—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解读与使用[J].语文建设,2020(9):23-27.
[5]陈中杰,王晓群.构建读写一体的想象世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尝试[J].语文建设,2020(6):66-6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