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对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综合考虑动态管理出发点、参与人员、过程评价、优化目标、改进措施和结果反馈等方面,构建了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其次,从采购管控、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测试反馈等方面出发,构建了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熵权-TOPSIS的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一个机制、两个抓手、三个保障、四个落脚点、五项任务”的采购动态管理提升策略,形成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的PAMDC工作机制。
关键词:采购动态管理能力;熵权;TOPSIS模型;评价;提升
0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于石油化工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采购成本占工程建设总成本高达60%,采购管理工作的变化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成败。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需及时感知机会、把握机会、重构资源,在“动态”管理上寻找突破口,完善采购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动态管理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目前,与采购动态管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联盟采购模式构建和动态管理系统建立等方面,如:柳瑞禹等基于博弈论研究提出新的动态联盟采购模式及构建流程[1];贾延江等提出设备采购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建立动态的网络化管理系统[2];冯留雷等研究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供应商的全过程动态管理[3];王佳新等从信息动态变化的角度出发,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采购策略进行了分析[4];伏开放等研究构建了采购-生产联合优化决策模型,以应对动态变化的产出率和提前期[5]。上述研究较少涉及到采购动态管理能力,尤其是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构建、评价及提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施工企业需持续提升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以有效降低工程采购成本,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在评价方法方面,基于TOPSIS模型的评价能够实现横向、纵向等维度的对比分析。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熵权法也依据评价指标相应的原始基础数据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例如,雷勋平等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进行了研究[6]。
基于此,结合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管理的特性,重点围绕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以及提升策略制定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升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保障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1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
1.1采购动态管理能力
采购管理是计划、执行、评价和控制采购战略的一种过程[7]。WANG等将动态能力分为适应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8]。TEECE J等研究提出动态能力包括感知机会、抓住机会和重构资源的能力[9]。ZAHRA S A等研究提出动态能力是企业资源重置、流程再造优化以支持企业决策实施的能力[10]。动态管理能力包括管理认知、管理人力资本和管理社会资本,这三个基础密不可分,相互影响[11]。
围绕认知、适应、重构、优化等动态管理能力的核心内容,结合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管理的特征,综合考虑动态管理出发点、动态管理参与人员、动态管理输出成果、动态管理改进与优化等方面进行采购动态管理。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对要素资源和实施组织进行构建、整合、优化的能力。采购动态管理重点解决构建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能力体系,注重全员参与,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不断提升采购动态管理能力。
1.2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
采购动态管理综合考虑动态管理出发点、动态管理参与人员、动态管理输出成果、动态管理改进与优化等方面,如图1所示。
动态管理出发点。将每项工作要求分解为多个步骤,明确每个步骤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完成标准,形成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用于指导各岗位实际工作,成为采购动态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
多级参与,多级测试。采购动态管理工作涉及采购员、采购管理岗、计划管理岗、物资及仓储管理岗、设备管理岗以及相关领导岗,测试分为管理者自测、协同者联测、基层评测、领导者环测。
过程评价,形成测试报告。管理者自测、协同者联测、基层评测、领导者环测等测试完毕后,形成测试报告,测试报告中包括测试发现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等内容。
确定改进、优化目标。根据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实际情况,改进目标应围绕基层减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权责对等以及管理的前瞻性来制定。
改进措施。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改进目标,制定改进方案,经过管理者会议讨论,确定具体改进措施。
管理输出,结果反馈。根据改进措施逐项实施,如修订管理制度、修订内控流程、修订工作标准、修订工作流程、确定管理要点、确定培训计划、修改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提升采购动态管理能力。
2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
2.1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动态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对资源要素和实施组织进行构建、整合、配置的能力[12]。KOR Y Y等研究认为动态管理能力主要由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社会资本和管理认知等构成[13]。结合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的特征,充分考虑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重点从采购管控、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测试反馈等方面构建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采购管控主要为供应商选择、物资采购策略、货物采购合同等方面的评价。财务状况评价主要涉及货物采购成本、采购费用率和采购资金节约率等指标。其中,采购费用率为一定期限内货物采购费用与同期物资采购资金总规模的比值,物资采购节约资金规模与物资采购资金总规模的比值为物资采购资金节约率。
管理制度主要为制度修订及时性、制度适用性、制度可执行性和制度合规性等方面的评价。其中,制度修订及时性包括制度修订频次、修订计划标;制度适用性包括制度内容完整性、管理要点全面性;制度可执行性是指管理流程运转效率、业务执行效率、管理决策效率;制度合规性是指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制度兼容性。
内部管理评价主要涉及管理人员能力、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运行效率和组织发展潜力等方面。其中,管理人员能力主要包括对待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储备和业务技术能力等;组织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到岗位设置科学性、岗位人员配置合理性和规章制度可行性等;组织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到业务人员培训率、规章制度执行度和信息化水平;组织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主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创新能力、工作流程优化程度和核心技术研发水平。
测试反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自我测试、联合测试、基层评测、领导者环测等的满意度。其中,自我测试满意度主要为本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的满意度;联合测试满意度主要为协同工作满意度;基层评测满意度主要为业务执行效率满意度;领导环测满意度主要包括管理流程运转、业务执行效率、管理决策效率、管理合规等的满意度。
2.2基于熵权-TOPSIS的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构建步骤具体如下。
(1)构建标准化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矩阵
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的原始评价指标矩阵为V。
运用归一法对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处理后,可得到标准化矩阵,其中,对越大越好的收益类评价指标,对越小越好的成本类评价指标的处理分别如式(2)和式(3)。根据上述步骤,可得到标准化矩阵R。
式(1)~式(4)中:V为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初始矩阵;vij为第i个评价指标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的初始数值;R为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矩阵;rij为第i个评价指标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的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i=1,2,…,m,m为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数量;j=1,2,…n,n为被调查的石油化工施工类项目的数量。
(2)确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熵权wj的计算公式为:
(3)构建基于熵权的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矩阵运用熵权wj构建加权规范化的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矩阵Y。
(4)确定正负理想解
设Y+是正理想解,其为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数据中第i个评价指标在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中的最大值;Y-是负理想解,其为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数据中第i个评价指标在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中的最小值。
(5)计算确定距离
假设Dj+为第i个评价指标与正理想解yi+的距离,Dj-为第i个评价指标与负理想解yi-的距离,即:
式(9)~式(10)中:yij为第i个评价指标在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加权处理后的规范化数值;yi+、yi-分别为第i个评价指标在n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的取值中的最偏好和最不偏好方案值。
(6)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贴近度
令Tj为第j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接近最优承载力的程度,一般称为贴近度,其取值范围介于[0,1],Tj越大,表明其能力越接近最优水平。当Tj=1时,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最高;当Tj=0时,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最低。
3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对象是某石油化工施工企业,Ci来源于其近几年10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采购管理的统计与调研数据。
(1)确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依据式(2)和式(3)对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依据式(5)计划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构建加权规范化评价矩阵
结合表1中的数据和标准化矩阵,依据式(6)计算可得加权规范化的评价矩阵Y,如图3所示。
(3)距离计算
根据式(7)和式(8)求出正、负理想解,再依据式(9)和式(10),结合加权规范化矩阵,求解得到10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采购动态管理能力的正负理想解,如表2所示。
(4)贴近度计算
根据式(11),结合表2中的数据,求解可得10个石油化工施工项目的采购动态管理能力的贴近度,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该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第1~5个施工项目采购动态管理能力处于平稳,且略微下降的趋势,由于施工企业在采购管控、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采用积极的措施,第5~10个(第7个除外)施工项目采购动态管理能力呈逐步提升,但为持续提升采购管理动态能力,仍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4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根据上述动态管理能力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应重点围绕采购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确立采购动态管理工作抓手、强化采购动态管理实施保障、明确采购动态管理落脚点和细化采购动态管理实施要点等,持续提升采购动态管理能力。
突出建立一套完整的采购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改进执行—对照检查”循环的工作方式,建立一个管理持续提升改进的PAMDC工作机制。其中,发现问题(problem),通过梳理每个岗位工作内容,按照当前各项最新管理要求,通过管理者自测、协同者联测、基层评测发现管理中问题;分析问题(analysis),通过科学分析方法,对管理中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找到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措施(measures),根据导致管理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改进执行(do),根据解决问题的措施,先改进管理要求,再按照改进后管理要求执行;对照检查(check),按照改进后管理要求,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情形,及时纠偏。
确立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是采购动态管理主要抓手和工具。其中,工作标准要细化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步骤干什么、怎么干;工作流程指要细化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步骤何时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强化制度保障、专业保障和人员保障,保证采购动态管理有效实施。其中,制度保障指各类管理程序及作业文件、内控流程等;专业保障指具有物资管理、装备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管理等多个专业管理部门;人员保障指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的专业人员。
从管理培训、合规执行、过程监控、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好采购动态管理实施。其中,管理培训包括制度培训、业务培训、系统操作培训;合规执行包括建立采购行为指南规范各采购相关岗位的工作行为,做好“1+N”(1个集中采购机构和N个分散执行机构)采购执行;过程管控包括日常管控(策略审核、采购评审及谈判、采购结果审核、合同评审)、事中管控(采购过程预警报表、合同执行预警报表)、重大事项管控(总经理办公会、招标委员会);监督检查包括日常检查(采购档案资料审核)、专项检查(采购专项检查、招标专项检查)、审计监督、纪检监督。
有效管理、基层减负、提高效率、提质增效、信息共享等作为采购动态管理五项任务。其中,有效管理指严格落实法律及制度相关要求,确保整体风险可控;建立松紧适度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推进各项工作;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权对等。基层减负指不搞形式主义,制定措施,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提高效率指优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信息系统、OA等提效工具。提质增效指将降低成本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发挥全体人员智慧,推广提效的好做法。信息共享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统一思想认识、消除信息壁垒。
总体上,形成“一个机制、两个抓手、三个保障、四个落脚点、五项任务”的采购动态管理提升策略,确保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5结语
持续提升采购动态管理能力是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动态能力、动态管理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的特征,综合动态管理出发点、参与人员、过程评价、优化目标、改进措施和结果反馈等方面研究构建了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体系。进一步从采购管控、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测试反馈等方面构建了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基于TOPSIS的评价过程,以实现对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采购动态管理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面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出了“一个机制、两个抓手、三个保障、四个落脚点、五项任务”的采购动态管理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柳瑞禹,胡勇.工程建设中基于博弈论的动态联盟采购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11):90-92.
[2]贾延江,温广浩,刘慧兵,等.设备购置论证与采购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5-17.
[3]冯留雷,李海明,吴彩霞.石油化工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30(8):907-911.
[4]王佳新,王瑞江.动态信息下供应链采购策略的数学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1):292-294.
[5]伏开放,陈志祥.产出与提前期具有动态特征的采购—生产决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23(6):1333-1340.
[6]雷勋平,邱广华.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314-323.
[7]WANG C L,AHMED P 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31-51.
[8]TEECE D J,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537-556.
[9]ZAHRA S A,SAPIENZA H J,DAVIDSSON P.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3(4):917-955.
[10]ADNER R,HELFAT C E.Corporate effects and 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0):1011-1025.
[11]HELFAT C E,MARTin J A.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managerial impact on strategic chang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5,45(5):1291-1312.
[12]HELFAT C E,PETERAF M A.Managerial cogni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micro founda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36(6):831-850.
[13]KOR Y Y,MESKO A.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configur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top executives’capabilities and the firm’s dominant logic[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2):233-24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