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水资源管理及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向所包抓乡镇村组传达相关取用水政策、调研各种农作物用水情况,下达用水计划、收集各类用水资料、发放优良种苗,主要涉及马铃薯、玉米、荞麦、中草药等。同时,向所包抓乡镇发放农膜、病虫害药物、动物疫情防控、农业种养殖技术推广等业务。农业是基础,而土地、水和粮食种植是农民根本和基础,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调研和实践,充分遵守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制定科学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推进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变革、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定边县农业、农村、农民、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收。本文基于定边县实际情况,从自然概况,资源概况,现状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找到制约定边县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提出定边县农业生产的建议及问题应对措施,以促进定边县农业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概况;资源概况;现状分析;问题制约因素

  1定边县农业生产基本概况

  1.1自然环境概况

  1.1.1地理位置

  定边县位于陕西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到南与本省吴起县、靖边县相连;南和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县境地域辽阔,南北长约118千米,东西宽98千米,总面积6920平方公里[1]。

  1.1.2地形地貌

  定边县县域地形特征分为两大类型: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风沙滩区。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与鄂尔多斯草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整体地形成南高北低。北部风沙滩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为东西狭长的带状滩地,占县域总面积约38%,是定边县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区,以水浇地为主,主要采取滴灌、喷灌方式,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瓜果蔬菜主要以种植西瓜、甜瓜、辣椒、萝卜等。机械化程度和水平较高。
 

 
  1.1.3气候气象

  定边县属典型的温带内陆性干旱气候,春季多风沙,夏季干旱少雨,秋季雨量集中且经常形成洪涝灾害,冬季寒冷干旱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26毫米,其中,北部滩区年平均降水量约317毫米,定边多年降水平均日数约为67天,且主要集中在7~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290毫米,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5~10倍,伏旱、夏旱危害严重。定边县降水量时空分布见,这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降水减少意味着干旱化趋势加强,对于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定边县的农业生产、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定边县常年风向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3.3m/s,年平均沙暴日33d。

  1.2自然资源概况

  1.2.1土地资源

  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东西宽98公里,南北长118公里,是全省土地面积第三大县。其中,南部白于山区占到总面积的62%;耕地保有量约34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260万亩,是陕西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保有量最大的县域;全县人均耕地面积约9.5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约7亩。土地层深厚,宜耕性强,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要求。全县总土地面积中,种植业适宜地占28.3%,而且光照充足,水、热基本同期,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糖分累积[2]。

  根据榆林市定边县土地利用现状可以看出,定边县县域土地主要利用类型多,农田水利用地、耕地、设施农用、农村道路、林地、牧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油、采气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盐田、水域、滩涂和自然保留地等利用类型[3]。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风沙滩区,大部分为机井提取地下水灌溉。主要灌溉形式为滴灌,节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节水灌溉措施主要为滴灌、喷灌等形式。水平梯田主要分布在无定河流域、北洛河、泾河流域,以人工修筑为主,面宽窄,大部分旱作种植。

  1.2.2水资源

  定边县水资源分为两大利用类型,南部山区以地表水资源利用为主,北部风沙滩区主要以凿井抽取地下水利用为主。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无论滩区、还是山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定边县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2%左右,且分布不均,以境内内流河为主,均属于洛河、泾河,无定河源头、无过境水补充利用。榆林市定边县降雨量分布不均且少,多年平均降水量326毫米,雨季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年平均蒸发量2290毫米,是年平均降水量的7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榆林市定边县水资源总量约为3.95亿立方米。其中,径流水总量约为1.69亿立方米,深、浅层地下水补给量约为3.63亿立方米,径流水和地下水重复量约为1.37亿立方米。

  综上,定边县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县。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地下水资源除部分深层水可供开采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匮乏,水资源利用开采价值不高,人畜饮水也时常发生用水困难,滩区地下水水质复杂多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有明显变化,一般在滩区的北部、中部以及东部较好,较适宜发展农业井灌。

  2农业生产现状

  榆林市定边县是种植业大县,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34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240万亩,粮食总产约40万吨。按农作物分类:玉米播种面积约150万亩,总产量约90万吨,产值约18亿元;马铃薯播种面积85万亩以上,总产量约110万吨,产值约15亿元;瓜果蔬菜播种面积约22万亩,总产量约46万吨,产值约20亿元;小杂粮播种面积70万亩,总产量10万吨,产值约20亿元,形成了高产玉、米马铃薯、特色瓜菜、名优杂粮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发展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2万亩,种植优质紫花苜蓿4万亩,种植业总产值达到34.11亿元。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3.1农林牧结构失衡

  当前,农民比较注重发展农业,特别是北部风沙滩区出现大面积毁林开荒,新凿深井灌溉,施速效化肥、农药促进高产,过度放牧,未真正做到禁牧、休牧、轮牧相结合,植树造林规模较小、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短时间内郁闭度低等现象,导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耕作层污染,土壤肥力、水位急剧下降,草场严重退化,土地裸露,森林覆盖率低,很难达到防风固沙及涵养水源,农、林、牧难以协调发展。

  3.2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一是全县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偏少,人均占有淡水水资源量为2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的约十分之一,是全省人均占有量1300立方米的五分之一,是全市人均占有量998立方米的四分之一是资源性缺水县。

  二是水资源时间及区域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可利用水资源少。饮水困难是当前南部山区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县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主要赋存在北部的沙漠滩地区,虽然南部山区部分乡镇有人饮工程,但供水范围有限、规模标准低、保证率极低。榆林市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群众长期依赖水窖集雨场收集的雨水,在遇干旱年份常出现无水可用的问题,出现了从北部平原区买水现象,成本极高。缺水的煎熬与困苦,不仅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且直接威胁着许多南部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三是井灌区过度盲目无控制、集中连片的发展以及粗放的农业灌溉形式,造成过度的集中连片开采、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处于严重超负荷运行状态。

  四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水量也不断增长,加剧了供需矛盾。

  3.3农业粗放式经营,土地贫瘠,产出效率低

  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弱病残,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粗放,造成产量低、效益差。

  4定边县农业生产建议及问题应对措施

  4.1开发+规划+保护,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为主,重点放在改造基础设施陈旧的水浇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保证现有耕地的产出,减少耕地的退化、降低土地撂荒。尽量由西北风沙滩区向白于山区边缘转移,重视对不合理利用、损毁、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地下水资源和耕地保有量。
 

 
  (2)科学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以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根据定边县地下水资源勘查程度,结合境内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在县域内开展马莲滩水源地的地下水勘探工作,开展白泥井地区、盐场堡伊涝湾地区、学庄—新安边地区、张崾岘—白马崾岘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工作,以及南部地区含水层咸中找淡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在已建水源地地区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保护工作。

  开展区域地下水质量专项调查,查明区内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污染源及污染物扩散规律,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定边县北部平原滩地区进行土壤盐渍化的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工作,查明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强度及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为盐渍化土改良提供依据资料;建议在定边县进行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在沙漠覆盖区域采取防沙治沙措施。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议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用水和水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建立健全干旱及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机制,提高水资源的整体调配能力,保障供水安全和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为涉水应急事件管理奠定基础,提高水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监控能力,为积极应对干旱、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做好预警;建立健全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县域内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建立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经济调控机制,有效保障和调控当地水资源。

  4.2合理利用+科学配置水资源,促进农业发展

  (1)算清定边县“水帐”,摸清家底,对本地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要求、水量平衡、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及水资源保护等进行逐项调查,尤其是南部山区的地下水资源情况以及各饮水水资源地的勘探工作;开展一系列前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分析研究,为全面促进定边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系统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科学合理地限制井灌面积的过度集中连片开发,严格限制开采层次及过量开采地下水。改变粗放的农业灌溉模式,积极引导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采取滴灌、微灌、喷灌等多种先进的节水措施,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

  (3)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农业用水是大户,通过调研规划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农业产业布局,应用节水设施及措施,达到“减水不减产”的高效生产目的,实现双赢局面。

  (4)回收利用城市生活污水,积极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回收和重新使用生活污水,使其变为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促进农业长足发展。

  5结语

  定边县是农业用水大县,目前灌溉技术水平和用水方式相对落后和粗放,取水用水管理相对混乱。农业农村部门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做到取水用水合理配置;要积极推广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要有力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覆膜保墒、膜下滴灌等节水抗旱技术;要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只有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定边县水资源短缺问题,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促进农业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是推进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变革、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技术的配套和综合运用,协调配置土、肥、水、光、温等要素,把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减少或减轻旱灾的威胁,形成以提高单位用水效益和投入产出率为目标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要发展节水农业,优化水资源配置,使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普遍提高约20%以上。与漫灌相比,管道输水灌溉可节水20%至30%以上,微(滴)灌可节水70%以上,喷灌可节水约50%以上,有效地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遏制土壤沙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定边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地矿九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定边县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报告[R].陕西省定边县,2016.

  [2]中共定边县委史志办.定边统计年鉴[M].陕西三秦出版社,2020.

  [3]定边县人民政府.定边县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2022年)[R].陕西省定边县,20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