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文章旨在对生活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策略进行分析。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的规定,文章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2023年12月市面上的饮用水样本,经过严格的保存、运输和检测,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相关规定,对这些样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分析,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对比实施防控措施前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与合格率,以有效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测;防控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是呈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引起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可导致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或使伴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菌株。其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具有广泛抗性,因此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1]。通过对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病原菌感染的控制和预防[2]。因此,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各地区2022—2023年生活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指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水质中存在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我市各地区生活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从而为保障我市各地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饮用水来源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质量要求,本文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企业生产的成品饮用水及其原水样本,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 8538-2022)中所规定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对样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分析,以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样本质量进行评估。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本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的相关规定,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企业生产的成品饮用水及其原水样本,并对其进行妥善储存,最终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 8538-2022)的规定,对收集的样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展开详细分析。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FSCC(T)206127。

  1.3应对策略

  1.3.1构建检测体系


  基于专业知识可知,符合国家标准中铜绿假单胞菌限量要求的水质能够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然而,由于缺乏及时、全面的监督,饮用水监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涉及监督的范围、时间、程序、方式等多个方面。为了提升水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有效、多层次的检测体系,包括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内部检测、委托检测、环境影响评估、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以及技术机构的技术指导、安全性评估等。

  1.3.2加强水质监督与检查

  对于消费者而言,水质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对水源的监控,确保消费者可以使用到健康、洁净的自来水。同时,也应加强企业的自我检测,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并采取各种措施使更多公众积极地参与到水源的安全性评估中。此外,为了保证水质监督的合规性,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

  1.3.3提高检测人员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是保证水质的关键环节。无论在现阶段还是在未来,检测人员都应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能够应对逐步提高检测要求,并明确岗位分工。具体而言,检测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水质检测仪器和预报软件,能够根据出厂水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细菌、余氯、pH等与水质变化的关系,预报饮用水中余氯、细菌等指标的变化,为改善水质提供决策依据。

  1.4判断指标

  研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从现场收集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样本,并通过检测其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含量,确保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符合限量要求。同时,对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与防控对策,收集实验结果并绘制成表格。

  2结果

  研究对采集的饮用水进行监测和判断,收集治疗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2.1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调查显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对于试验调查收集到的1 000件样本,经检测,984件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含量符合限量要求,合格率为98.40%;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于试验调查收集到的1 000件样本,经检测,998件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含量符合限量要求,合格率为99.80%。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不合格情况调查

       样本饮用水中不合格情况具体如表 2 所示。
 

 
  3讨论

  饮用水安全是群众高度关心和重视的现实问题,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基础。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饮用水水质检测不再对细菌总数和可能导致疾病的霉菌与酵母设定限制条件,只留下大肠杆菌作为唯一的检测项目。此外,该规定还引入了一项针对包装水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生物——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限定值。该菌的标准限值为:n=5,c=0,m=0[3]。铜绿假单胞菌的危害非常大,又名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由于其对环境和营养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广泛存在于水源、土壤、食物和医院等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是一种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会诱发各种感染。当人体免疫力较低时,铜绿假单胞菌就很容易转变为条件致病菌,进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炎症等[4]。由于矿泉水的制造过程与其他包装饮用水相比较为简易,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很有可能通过过滤设备渗透到管路、过滤器、储水罐和加压泵等装置中,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普通的清洗方式无法完全清除这一细菌,即便采用标准的灭菌手段,也不能保证完全消灭铜绿假单胞菌。新版国标发布后,经常曝出关于矿泉水、桶装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报道。本文为响应上级部门的饮用水监测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该菌在饮用水中的污染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到的1 000件样本中有984件的铜绿假单胞菌含量符合限量要求,合格率为98.40%;2023年12月—2023年12月,收集到的1 000件样本中有998件的铜绿假单胞菌含量符合限量要求,合格率为99.80%。由此可见,在改进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工作后,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不合格项目明显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治对于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5]。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控,第一,加强水源管理,对原水池进行清洁和消毒,缩短水源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第二,加强生产控制,定期进行反冲洗,生产时必须一次性完成水的灌装工作;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培训[6]。经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干预,饮用水的质量明显提高,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是饮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需要加强饮用水监管和工厂排污监管,做好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对二次供水设备的管理,优化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杨财平,万思丽.2017年宜昌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20,36(5):678-680.

  [2]陈玲,杨小鹃,陆永成,等.包装饮用水生产工艺中微生物风险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8,34(9):277-282.

  [3]唐晓阳.我国2008~2017年饮料中微生物指标抽检不合格信息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3):608-613.

  [4]章志超,吴鑫,于帆,等.我国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问题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0):4257-4262.

  [5]潘邦翔.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防控的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要点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9(6):24-27.

  [6]李杜娟.桶装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河南科技,2020,39(34):90-9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