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是事业单位当前比较重要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会计质量与准确性,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开展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模式,为决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文章以政府会计制度为背景,重点围绕事业单位的双分录核算模式展开研究,首先概述双分录核算模式,进一步分析双分录核算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然后探讨政府会计制度下双分录核算模式对事业单位核算工作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旨在发挥双分录核算优势,提高事业单位核算工作效率,促进政府会计制度贯彻落实。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双分录核算

  1双分录核算模式概述

  双分录核算模式是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而引入的一种新型会计核算方法,主要采用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式,逐步搭建起“相互联系,适当分开”的会计核算模式,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协同作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进而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开展情况。按照双分录核算模式要求,事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应在综合考虑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兼顾预算会计的实际需求,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全面,以此满足事业单位的决策与管理需要。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核算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单位财务管理需求,需要积极引入更加完善、规范的核算方式,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与核算效率提升的一项重要核算方式,既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开展情况,又能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2双分录核算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第一,目标一致1]。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并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真实全面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决策制定、预算执行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信息互补。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构成的双分录核算模式,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更多会计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具有良好的互补效益,将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能够帮助单位领导充分了解单位财务状况与预算执行情况,为内部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第三,相互协调。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扮演着不同角色,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此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核算方法、核算对象等方面。综合来讲,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对内部经济活动开展全面的核算工作,由此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进而作出更加可行的决策,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3政府会计制度下双分录核算模式对事业单位核算工作的影响

  3.1有效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决策制定与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包含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分录核算模式可从财务、预算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与监督,通过真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及时纠正核算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满足核算工作需要[2]。例如,当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发生增减变化时,双分录核算通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如实反映单位内部资金收支、资产负债等真实情况,有助于会计数据信息的及时、全面获取,同时为单位各项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从整体上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指导单位核算工作高质量开展。

  3.2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要求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个维度出发,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与预算执行情况,此时财务报表将更加真实、准确且全面,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便利,有效增强报表使用者对单位财务状况与运营能力的信心,为单位核算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来讲,双分录核算有助于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负债、收支等活动的详细记录,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便于展示单位整体运行情况与财务健康程度,并通过两种会计模式的相互衔接与配合,既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又为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提供更具价值的决策依据。

  3.3促进资金管理效率提升

  双分录核算模式能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规范有效的核算手段,促进内部资金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有助于单位资金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资金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事业单位本身具有非营利性,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但实际支出项目数量比较多,使得单位运行期间往往要面临资金紧张、周转不灵等现实问题。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特别是双核算模式的提出,逐步优化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流程,为资金配置、使用与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从整体上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3]。另外,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每笔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追踪管控,深化资金收支与业务活动的互动,在双分录核算模式引导下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4增强单位风险防范能力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明确要求财务与预算会计信息的同时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单位当前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有助于潜在财务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持续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具体来讲,双分录模式将以往独立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经过整合汇总后逐步搭建起相互联系、适当分开的会计核算模式,增加了财务预算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财务、预算二者的协同监管,对相关数据信息展开对比分析,以此来展现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与控制,不断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防范财务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实施双分录核算模式的策略

  4.1把握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事业单位在内部实施双分录核算模式时,需要在深入解读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财务核算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适度分离,又要保证彼此相互对应,以此来正确使用相关核算要素。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核算基础、核算主体与责任受托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核算范围有明显的重叠部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牵制4]。因此,事业单位在核算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明确财务与预算会计的相关核算内容—资产、负债、费用、收入等是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预算收入、支出与结余是预算会计的参考,二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关系,从多维度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要持续巩固会计核算基础,注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有机结合,安排专人负责会计相关事项的梳理与处理工作,统一会计基础标准,保证财务报告、决算报告编制的准确性,真正做到财务与预算会计之间保持适度分离。
 

 
  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补充的特点,提高会计工作协作性,最大限度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以收支项目预算处理为例,其中可能存在重复核算情况,单位会计人员可通过同步核算操作方式,开展平行记账,防止核算重复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从单位预算结余、盈余差异两个方面入手,充分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为决策正确制定提供参考。

  4.2借助内部控制强化双分录模式运用

  事业单位要深度解读政府会计制度,按照双分录核算模式要求,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优化内部核算工作流程。首先,事业单位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核算要求,科学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认真梳理内部控制流程,以双分录核算模式为基础规范会计核算流程,从财务管理、预算执行两个维度出发,细化核算目标要点,便于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业务的全面把握与整理,确保双分录核算模式更适用于单位日常经济活动。其次,结合双分录核算模式特点,持续完善内部控制方式,有序落实会计复核、授权审批、不相容相分离等内控举措,严格监管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为核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同时,在制度层面明确财务会计岗位职责权限,为双分录核算实施打好基础。最后,合理运用内控信息化手段,将双分录核算与单位内部资产、采购、资金等信息系统有效衔接,促使核算相关信息快速传递,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从海量数据中挑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会计核算信息,减少数据不一致风险,为双分录核算模式在单位会计核算中应用奠定基础,逐步推动单位核算工作朝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4.3通过双核算并行监督保证核算规范性

  为促进双分录核算模式在内部核算方面的顺利实施,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双核算模式的并行监督管理,持续增强监督管控意识,正确意识到双核算模式对单位整体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合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基本特点,科学构建会计核算体系,持续扩大财务核算与管理范围,积极落实财务审计工作,准确找出当前核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双分录核算模式的有序实施打好基础,有效强化核算工作质效5。例如,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重中之重,为防止出现资产占用、管理混乱等情况,需要在双分录核算模式的支撑下,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阶段的监督管控,合理设置资产核算科目,在会计记录中将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等体现在确认固定资产增加、确认资产支出两个分录中;科学选择资产折旧处理方法,通过“借:非流动性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两个分录,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与处置工作,充分发挥双分录核算优势,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事业单位应突出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充分借助内审力量对双分录核算模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控,重点查看核算工作开展情况,查看其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不良核算环节,有效消除双分录核算可能会出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在保障核算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模式价值的发挥。

  4.4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

  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双分录核算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核算模式,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素质,妥善处理核算相关业务,以便作出更精确的分录处理。鉴于此,事业单位要全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学习活动,深度解读政府会计制度内容,帮助他们充分掌握双分录核算的基本原理与记账方法,规范核算工作流程,明确核算处理标准与基本要求,不断夯实其专业基础,提升个人技能水平,并鼓励会计人员加强实践探索,在实践工作中尝试应用新的核算工具与方法,最大限度保证双分录核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推进双分录核算模式在单位内部核算工作中稳步实施。

  5结束语

  双分录核算模式是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革内容,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深远影响,在保障会计核算信息质量、提供真实和准确的财务报表的同时,对单位核算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规范,准确掌握双分录核算要点,梳理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双分录核算模式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与全新挑战,借助内控手段推进双分录核算模式应用,加强核算监督,保证核算的规范性,有序落实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从多角度促进双分录核算模式在事业单位中有序落实,提高核算工作质量,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叶芳.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事业单位双分录核算模式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4(3):196-198.

  [2]杜丹东.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双分录核算模式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0(10):100-104.

  [3]王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优化策略[J].会计师,2023(24):98-100.

  [4]严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2):64-66.

  [5]郭紫凝.双分录核算形式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3(27):98-10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