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优势,探讨了“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提出岗位实践实施、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竞赛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与获取等有效策略,给出了理念重塑、标准引领、课程重构、教法创生、资源支撑、以评促改六个实践路径,以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现代物流;专业标准
1“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当代价值
1.1职教类型特征的典型彰显
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特征鲜明,《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强调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高等教育地位一样重要。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特征,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岗课赛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强技能”,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贯通“岗位+课程内容+比赛赛点+证书考点”四点,为学生搭建全真工作场景,帮助学生实练实操、全链条理解职业素质,掌握岗位要求。“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打破传统理论课课程比例居高不下的困境,通过多元化师资队伍、课程资源、考评结构等形式,实现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的底层贯通,以其多元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实践性强等典型特征。
1.2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抓手
“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PCCC)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学习,使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动课程改革,以岗位技能为依据,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证书认证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3职教适应性的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深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改革,加快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肩负国家使命的大国工匠”。通过“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产业行业的适应性,一是紧密聚焦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入剖析行业发展脉络和岗位演变,动态匹配职业教育内容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迅速精准地调整其课程架构与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环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借助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
1.4学生专技水平的持续提升
“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注重提升毕业生专业技术核心能力,一是以岗位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相连;二是以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为支撑,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展示机会;三是以文化促技能,既注重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等“硬本领”,也注重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作风等“软技能”,使毕业生具备企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可高效缓解“毕业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两难困境。
“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培养高职学生能更好的适应行业岗位要求,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后驱力,全真工作场景、“岗+证+赛+课”贯通式育人逻辑符合我国新时代的人才需求特征,满足各行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拓展学生实践认知角度饱满度,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实用性,同时,该模式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双高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为高质量育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借鉴。
2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内涵要义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内涵在于通过结合物流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融入现代物流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元素,并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物流职业证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物流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物流人才,以适应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通过整合多个教育元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技能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等多个教育元素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实践方面,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通过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职业性方面,紧密围绕物流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使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物流生产过程。
3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构建
3.1岗位实践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为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将岗位实践作为核心环节,一是精准对接物流行业需求,深入剖析物流岗位能力要求,使实践内容真正贴近实际工作场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实践机会;三是在物流岗位实践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与指导,确保学生在物流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四是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实践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一是提升现代物流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是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三是有助于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标准,掌握核心技能和知识,提升职业竞争力;四是有助于推动学校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为确保贯通性基础牢固,将课程体系设置视为核心环节。该模式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岗位标准和学生个体发展,精心构建一个兼顾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框架,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让物流专业毕业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行业核心技能;二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实践项目,确保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其实现职业发展的最大化。
3.3技能竞赛的选择与组织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活力源泉始于技能竞赛。该模式创新专业竞赛活动,一是优先选择在物流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的物流竞赛,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竞赛等,专业物流竞赛能更准确地反映行业需求和标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二是鼓励物流专业学生参加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竞赛,选择与物流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竞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鼓励物流学生参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竞赛,如创新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物流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物流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行业认可度逐年增高。
3.4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与获取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生的有效行业岗位价值加持。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与获取过程是对物流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意志和毅力的挑战和锻炼,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和持续努力的任务。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一是辅导物流专业毕业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物流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行业标准,确保毕业生能够准确把握物流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二是辅导物流专业毕业生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三是辅导物流专业毕业生密切关注物流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确保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四是辅导物流专业毕业生充分了解证书的考核认证流程,掌握相关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顺利通过考核并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4.1理念重塑
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清晰明确“培养符合物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一是教育者深化理解“岗课赛证”的内涵,了解贯通育人模式的特点,;二是教育者革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重新树立以物流岗位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全员重塑理念,利用座谈会、研讨会等宣传阵地,让师生共同探讨、深入理解“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全员参与和共识形成;四是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师生对“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育人策略,确保理念重塑的持续推进。
4.2标准引领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既是提升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策略,也是“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在现代物流专业有效落地的关键实践路径。一是形成科学、系统、前沿的标准体系,有效引领现代物流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物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是紧密结合物流行业前沿动态和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多层面深入探索与实践,制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为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三是注重与物流行业标准的对接与融合,制定课程标准时确保课程内容与物流职业岗位需求的高度契合,同时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工艺和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四是制定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形成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五是完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建立与物流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认证体系,确保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毕业生获取证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毕业生顺利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课程重构
重新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是“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战略性策略,能精准贯通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物流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规划。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导向,参照物流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重新确定课程目标,高度契合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发展实际需求;二是通过科学的层次划分和递进设计,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专业课程结构,形成逻辑严密、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构建坚实的学习资源库;三是通过增加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重新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竞赛平台,重新构建课程与职业技能竞赛的融通体系,将竞赛项目与课程内容紧密对接,使学生在物流竞赛过程中深化专业知识理解,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五是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4.4教法创生
教学改革是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的关键路径。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教学项目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情景改革,使得学生在物流实践操作中内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行合一。一是在现代物流专业课堂上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毕业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利用科技前沿技术,促进教学与科技的融合,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新生态;三是针对现代物流专业学生专业特性和个性化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改革贯通多元课程特征,一是公共基础课注重基础知识的宽广与扎实,为贯通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岗位技能课贯通行业需求和竞赛标准,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实习实践课贯通实践与岗位,通过导师制和项目制形式,辅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有机转化知识与技能。现代物流专业立足“岗课赛证”贯通育人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4.5资源支撑
丰富的资源是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释放效能的有利支撑。一是产教深度融合,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物流实习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以真实工作环境提升物流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赛证融通”型实训资源建设,围绕物流核心技能证书与物流竞赛的关键技术,改造升级物流场景演示中心、创新基地、实践资源库等,从而贴合物流实际岗位需求;三是精细化分类与整理教学资源,优化资源的种类、内涵、载体与表现形式,确保教育资源的适岗性,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优化师资资源,一是教师队伍推行“以老带新”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培训,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企业实际需求,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开展出国访学研修项目,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多措并举优化师资层次和能力结构。
4.6以评促改
系统完备、科学精准的评价体系是推动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深化的助推剂,既可检验教学质量又能推动教学改革。现代物流专业构建多元化、开放化、全程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反映育人成效。一是结合物流专业特色与岗位要求,从教学内容创新性、教学方法适用性、教学效果显著性等多个维度设计评价主体构成;二是全员参与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全员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师生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三是设计师生互动与共创的评价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的反思与提升过程;四是将评价结果及时、全面地反馈给师生,为他们明确改进方向和重点提供数据支撑。现代物流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深度融合以评促改与资源支撑,加大对物流专业教学的资源投入,优化教学设施、提升师资水平、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物流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结论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贯通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性教育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学习、技能竞赛和证书认证四个维度紧密融合,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环境。一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融通技能竞赛和证书认证,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三是贯通岗位实践、课程学习和技能竞赛,使学生了解自身兴趣和优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四是教育者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物流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变化,推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琳,杨泽辉.“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6):57-60.
[2]秦国锋,李国帅,杨雯铃,等.“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范式转变与多元路径构建[J].职教论坛,2023,38(11):47-54.
[3]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34-41.
[4]张晓津.“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2):58-62.
[5]秦国锋,李国帅,糜沛纹,等.“岗课赛证”融通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义、策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2):42-48.
[6]林敏.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物流专业课程内容重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9):184-186+200.
[7]许本勇.数字化支撑下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创新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8):194-197.
[8]曹元军,李曙生,卢意.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07):50-54.
[9]刘晓杰,邵雯.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4):75-79.
[10]何丹,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8):37-4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