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格局伴随着网络世界的普及,对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三观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经历了社会的快速发展、转型、适应和焦虑,世界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变迁应接不暇。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的逐渐崛起,外部环境的危机伴随着web2.0、“互联网+”再次袭来,这更为意识形态的侵入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在这种大变革中感受着纷繁社会思潮的冲刷,审美观逐渐分层,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呈现审美庸俗化、功利化的倾向,呈现出大众化、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
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它对传统交互方式的颠覆,让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不再局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大学生从入学就至少拥有一个互联网终端,刷朋友圈和微博热搜,讨论社会热点,立体的网络实现大学生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的立体审美活动。审美日常生活化涵盖网红、小鲜肉、流量明星等。部分大学生热衷讨论网红、美食、服饰,审美趣味偏移,流于形式。诸如“风靡一时”的网红“凤姐”以“丑”为“美”,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猎奇的审美心理,以碎片化表达为特点的网络流行语也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形式上是表达现在年轻人诙谐、风趣的生活态度,实则是对社会生活的另一种思考方式。大学生推动网络文化的潮起潮落可谓功不可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文化现象应接不暇,大学生作为审美活动的承载者,“快餐文化”刺激着大学生的感官,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观,更深层次地对意识形态构成威胁。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电影等让部分大学生乐此不疲,可以产生快感和愉悦的心理,在校园里经常可见捧手机刷抖音、看直播、看视频的大学生。即时消费、享乐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助长着部分大学生的享乐主义和游戏人生的态度,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一定程度受到干扰,趋于功利化。
这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最好的时代。虽然信息技术发展不可抗拒,但它却是宣传主流文化的最佳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说:“谁掌握互联网,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在网络、自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为巩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等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占比最重,可见新时代重构大学生“三观”,加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弘扬至关重要。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加强了对个体价值的确证,当代榜样群体逐渐从精英向草根延伸,例如因出演军事题材影视剧成名的吴京、首个获融资的自媒体红人papi酱等,这些榜样契合了大学生渴望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态,宏观看当代大学生对于榜样的选择整体上仍倾向积极、奋斗、正能量等特点。虽然草根榜样被大学生热捧,但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绝对不会被大众冷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宏观政策到文化现象上皆可感受到政治对文化的统合加强,文化风气不断转向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南仁东、黄大年等常年奋战在一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以实力诠释着拼搏奋斗、舍小家为大家的道德风采。当仁不让勇夺第二届央视诗词大会冠军的少年全科才女武亦姝、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动画技术唯美融合并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北大研究生金谷等等都是中国大学生和年轻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以全新的面貌演绎新时代年轻人的绝美风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力描绘新时代的画卷,全方位谱写新时代大学生活的新篇章。
高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化之地,应该是一个各类文化齐聚的内涵之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应当是从中汲取有营养,有内涵且正能量的文化。虽然多样但是都可以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由于三观不稳定,很有可能在接受的过程当中就会不自觉地选择更容易接受的、更具有感官刺激的、更有趣的内容。这是阅读、信息碎片化、平面化、泛娱乐化的时代对于学生的反面作用,学生的思想环境也趋于简单化、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这些和高校思想政治的主阵地环境都是格格不入的,甚至会有一场无形的战争在争夺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第一,现代文化环境丰富多样,外来文化入侵中国。这两年日韩文化在中国刮起旋风,“小鲜肉”团体屡见不鲜。尚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三观未完全形成,也未能完全统一。审美没有统一而正常的标准,所以在学生当中就会有模仿的行为。但对于一个泱泱大国,自古以来有着坚贞不屈、热情坚毅的民族性格,性别模糊化很可能会造成民族精神的退化,尤其是男性会失去男性的刚毅特征,从精神层面消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意志力。
在和平年代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必须强调且突出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当下可以通过历史剧、抗战剧进行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通过对历史的缅怀纪念,比如在2009年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电影《建国大业》、2011年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电影《建党伟业》、2015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还有在2017年上映的为建军90周年献礼的《建军大业》。这些影视剧作品大多都是政府监督、参与和制作,所以主旋律感极强,虽然内容既成历史,但是有重量级明星的零片酬加入也给主旋律增光添彩,提升视觉上的审美和可看性,实事求是地演绎历史,其实只要内容与形式能恰当地结合,不论是谁,男女老少都乐于接受。主旋律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是这样的类型,没有流量明星,角色却塑造得鲜明,剧情实事求是,“圈粉”无数。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就能够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得到确认和迅速传播,震慑犯罪的作用不言而喻。影视剧作品只要有责任有担当,再辅以恰当的形式,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它所引起的反响和对观众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教育意义一定是深远的。
第二,网络文化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手机已然慢慢成了一部小电脑,集合了各种功能。例如微信、微博这些小小的手机软件App也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缔造了诸多奇迹。除了聊天、购物、学习,娱乐也从过去以电脑网游为主演变为现在的手机网游。学生当中最近相当流行一款手机网络游戏,名为《王者荣耀》,学生的痴迷程度令老师们都颇为头疼。这款网络游戏中涉及李白、杜甫、扁鹊等中国众多古代历史人物,剧情毫无实事求是可言。若年轻人形成这样的文化观,历史老师可能在课堂上被辩驳得哑口无言。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当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也是党和国家对于新一代国家栋梁的最高期望。首先从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体系来看,大学前两学年就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间短,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内容浅显。有些学校的思政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在课堂讲讲道德、说说人生、论论理想不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当中应该更着重实效性的研究。例如在线上线下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加强学生的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在实践当中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传统文化的认知。让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的传播者而不是负能量、非主流价值观的携带者。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齐心协力的工作下形成一股清流,真正坚守好高校思想工作的主阵地。
大学生积极追逐主流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怎能不一马当先?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就做好美育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指出高校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美育、在服务社会中彰显美育、在文化传承中发展美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才能培养出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一次次推向高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高效与精准。当然学生接受的多元化也并非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自身三观的端正与否,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否正确也是影响学生思想环境好坏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传播谣言、煽动是非,甚至有些反动的言论。无疑,这都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主阵地的建设工作。为了减少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不利影响,坚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完成对国家未来人才的正确引导。
2010年以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成为舆论热词。2018年9月召开的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强调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大会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思政课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要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里,通过美育加强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可见文化发展回归主流大势所趋。从“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的评选,榜样人物的塑造等都回归主流文化。“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妈妈”吴菊、“最美乡村医生”李佳生、“时代楷模”黄大年、廖俊波等,这些典型榜样的塑造脱离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榜样的“高、大、全”的特点,不再同质化,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贴近生活、多元化的榜样。榜样已经从精英走向了草根,成为一种人人皆可学习的、接地气的榜样。当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当中,加强榜样之美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从恶俗、功利的大众文化中跳脱出来,形成一种新的真善美的文化风气。此外,广电总局的“限娱令”“限薪令”“限韩令”等都是这几年文化工作方针和未来的趋势,低俗的文化风气必会得到改善。同时,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观的引导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