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结合新课标确立的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目标要求和具体作业案例,从基于真实情境和深度学习两大方面,讨论如何设计具有游戏性、现实性、开放性、推理性和探究性的创意作业,实现学生在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减轻其作业负担过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形成自我反思、质疑问难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意作业设计;真实任务;深度学习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本文结合新课标确立的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目标要求和具体作业案例,从基于真实情境和深度学习两大方面,谈如何设计具有游戏性、现实性、开放性、推理性和探究性的创意作业,实现学生在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减轻其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形成自我反思、质疑问难的科学精神目的。

  一、基于真实任务的作业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程目标关注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四基”的获得和“四能”的运用。这两者是可以通过解决数学真实任务的作业来形成和发展的,但真实任务的前提必须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境。那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创设真实情境:

  (一)作业即日常游戏

  在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要求下的一、二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面,更应该从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视角上,重视作业设计的“游戏化”。

  作业设计实例: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为例。第一步:请同学们在不告诉其他同学的情况下,在作业本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1个两位数。第二步:同桌相互交流:想想这会是哪个数?(友情提醒:不能直接相互告诉数字是多少,只能其他数字通过学过的100以内加减法来猜数。)第三步:以64和28这两个数来想想:有哪些数与它们有关?(提示:即100以内这两个数通过加法、减法运算所得的得数)

  在游戏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来实现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推理,实现数学符号意识、数感及推理意识的有效融合与提升,真正衔接好实践性作业与无纸笔测评。

  (二)作业即学生的现实

  所谓的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新课标》又明确指出,源于学生现实的各种学习素材应当真实可信。例如,设计问题情境客观存在,提供的数据可信且具有实际含义,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确实存在。

  作业设计实例:贝贝乘动车从厦门出发去天津。2023年2月28日晚上8:00动车出发,5小时后到达天津,他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

  A.2月28日13时B.2月29日13时

  C.2月29日凌晨1时D.3月1日凌晨1时这是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为例,结合日常中的厦门到天津真实的乘车情境设计的作业。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引导3-4年级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能解决简单或应用性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价值,提高应用意识的要求进行一次旅游设想。此题中需要关联的知识有:24小时计时法,一年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份2月份,有平年和闰年,平年2月份是28天,闰年2月份是29天。结合学生综合分析:2023年是平年,这年2月份是28天,5小时的车程后到达天津应是3月1日的凌晨1时。

  情境真实易引起学生联想与思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透过整单元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作业的科学设计,应该立足于课标,立足于学情,高度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切入点,紧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说理能力

  复习运算定律,打破常规做题,说理表达过程。

  作业设计实例:小明计算“(3×8)×2”时,他认为是:(3×8)×2=3×(    )
 

 
  问题1:小明运用的运算法则是:()

  问题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如举实例、列算式、画图表等),来说明等式“(3×8)×2=3×(8×2)”成立。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出现以下两种说理过程:

  (A)一个罐子里有3种糖,每种8颗,有两个罐子,(3×8)×2是先算一个罐子共有多少糖,而(3×8)×2是先算1种糖在2个罐子里共有多少颗,再算三种糖共有多少颗。结果都是48。(3×8)×2=48,3×(8×2)=48,所以成立。

  (B)即:如上图,(宽×长)×高=长方体体积,(3×8)×2=48;宽×(长×高)=长方体体积,3×(8×2)=48,所以等式成立。

  A同学的做法,体现以日常生活为原型来理解乘法结合律;B同学想到的是计算体积公式,也体现出同一层次中不同的思维水平。开放性作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多维思考,在开放性作业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多维化,使学生思维呈多样化及发散型发展,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多维度思考方案,力求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纵横联想,自由驰骋。

  (二)关注推理性作业,建立应用意识

  作业设计实例:小欢、小乐、小明、小阳四人象棋赛,要求每2人之间都必须比赛一场,计分规则是:胜一场得2分,和一场得1分,负一场不得分。问题1:小欢赛完前两场后,结果是胜一场,和一场,她一共得了()分。问题2:到目前为止,四人比赛场次和得分情况如下表:
 

 
  想想小欢会获得第几名?请你说你的看法。学生作业情况:

  1.假设法

  (1)假如小欢胜。明:4分,欢:3+2=5分,乐:2+0=2分,阳:1分,欢>明>乐>阳。(2)假如和一场。明:4分,欢:3+1=4,乐:2+1=3,阳:1分,欢=明>乐>阳。(3)假如小欢输。明:4分,欢:3+0=3分,乐:2+2=4分,阳:1分,明=乐>欢>阳。所以我认为小欢最后有可能获得第一名。

  在推理过程中进行假设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解方法之一。通过假设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清晰、明朗,帮助学生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2.表格法
 

 
  醒目直观、系统有趣的表格,在教材经常出现,特别是“数学广角”领域内容,如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五年级下册“怎样通知最快”等课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表格形式呈现,让学生参与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并加以解决。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位学生都能从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比赛规则推出结论,初步掌握了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形成逻辑表达和表述论证的习惯,也符合核心素养下应着重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和推理意识的要求。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体现高阶思维

  探究性作业呈现的是学生个性化的思考过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以生活或数学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在探究问题引领下,基于自身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展开探究,以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解决问题等数学高阶思维为着眼点,呈现整个探究过程的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呈现个性化思考的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

  作业设计实例:一张长方形纸长12.56 cm,宽9.42 cm。若以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围成一个圆柱体容器(接口处忽略不计),能装体积120 cm3的大米吗?说出你的看法。
 

 
  本题按“任务要求--知识整合--操作活动--结论提取--结论分析”的流程来设计的。一是能够体现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提供长方形纸给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和测量,并得出结论,本质是对学生观察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等思维水平的一种综合考量。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要清楚理解圆柱体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关系,得出结论的关键是学生从测量直线、测量曲线、再到利用“关系”解决问题的三个递进层次。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当有学生介绍第一种解法,即,底面周长12.56 cm,9.42 cm为高。r=12.56÷3.14÷2=2 cm,V=3.14×2×2×9.42=118.3152 cm,118.3152<120。由此判断:装不下。随机抛出新的问题,想一想有没有装得下的可能吗?如果有,这种情况是什么样的?同时提醒学生能否从表面的数据中跳出来,换个角度从“围成的圆柱体有几种”去思考问题,即:把这个圆柱以高9.42 cm中间处截断为二等分,拼接出新的圆柱,它的体积是:以12.56×2=25.12 cm为底面周长,9.42÷2=4.71 cm为高,r=25.12÷3.14÷2=4 cm,V=3.14×4×4×4.71=236.6304 cm3,236.6304>120,由此而得出结论,可以装得下,如下图。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创意作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份作业的导向和育人功能。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基点,以教材为生发点,关注“中下水平”学生的作业体验,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创意作业设计中关注数学思维水平不同程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创意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剂。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