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阅读,是跨入新时代的我们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通过文本阅读,我们进入不一样的时空,体会不一样的世界的魅力,那些阅读文本中的字里行间总让我们超越了文字的界限,尤其是小说,这种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它是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文体。我们需要进入文本深处,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意蕴。本文且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探索小说阅读之道。

  一、文本初探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原题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这是《红楼梦》第一号女主角林黛玉第一次离开母家(因母亲去世)进入贾府的情景。按照礼俗来讲,这不过是封建时代晚辈到长辈家的一次拜访,就像今天逢年过节长辈带我们探亲访友。如果非要挑些不同出来,那就是封建社会的礼俗更加浓厚一点。但所谓“字里行间众生相”,文字的背后隐藏的是作者别有深意的安排——此文借林黛玉的视角展现了多个人物,让我们看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贾府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结构和房屋摆设等。

  二、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

  《林黛玉进贾府》出现在整本书前面的部分,有人说“林黛玉进贾府才正式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说得太对了,可见,引入林黛玉这样一个主角是经过了作者的深思熟虑的。没有林黛玉的角色,很多人物的出现和故事的推进都成为一个难题,毕竟由一个人物引出另外一个人物,不但费时,还费精力,而且还要接上相关的故事情节。换句话来说,作者虚拟林黛玉这样一个角色十分巧妙。根据笔者的理解,此文有以下深意。

  (一)读通作品的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当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在介绍人物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逐一介绍的方式——某某人是谁,这个人的穿着怎样......而是分清详略,虚实兼用。比方说,对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采用详写,对贾母、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采取略写;以上这些人物虽是略写,但都是实写,但是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另外,对王熙凤和贾宝玉是单独写,而对贾母、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作者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有他独特的选择。因为在《红楼梦》这部名菩当中,王熙凤和贾宝玉都是出场较多的人物角色,作者自然有所“偏私”。

  不如先看略写的贾母和王夫人。这两个人物在对待林黛玉到来的立场上完全是对立的,虽不能将她们上升到“人性丑恶”的地步,但至少也是一个考验人性的时刻。贾母对待林黛玉绝对是发自真心地疼爱。毕竟,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当贾母的女儿、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之后,那种来自血脉的亲情唤醒了贾母无尽的爱,我们看贾母的两次“哭”便可窥探一二,第一次是初见林黛玉的时候,原文谈及:(林黛玉)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所谓“触景伤情”贾母的这个动作描写(“一把搂入怀”)恰恰是内心伤心情绪的深刻反映,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自然地贾母将对女儿的这份思念和怜惜寄托在林黛玉的身上,这里是贾母亲情的呈现;至于贾母的第二次哭是在林黛玉讲述其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的若干事情,这些更触动了贾母的内心,又一次“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内心触动,更让贾母悲痛的是在女儿最需要、最痛苦的时候,作为母亲却不能陪伴左右,这是作为至亲之人的悲恸。相比于贾母的直挚,王夫人看似就比较冷漠了,还少了很多的热情,当林黛玉来请安,她居然晾了黛玉很长时间,这说明她不在乎林黛玉来请安这回事,更不在意林黛玉这个人;在王夫人的身上没有什么长辈对晚辈的呵护,倒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而且不希望黛玉和宝玉那么接近。总的来说,在态度上与众人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为王夫人从头到尾不太喜欢林黛玉埋下了伏笔。
 

 
  再看王熙凤。迎接林黛玉,除了贾政、贾赦等由于公务在身不在家之外,其他荣国府人小到下人,大到贾母都在迎接林黛玉的到来,唯独王熙凤缺席了,而且出场锋芒毕露、珠光宝气,作者特意写道:当她出场的时候,大家“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可见她的气场是如此强大,作者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凸显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她张扬的个性、高调的性格其实都成为她最后穷途末路的有效铺垫,似乎在林黛玉进贾府的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她悲惨的结局,有时候觉得作者这样安排也很“残忍”

  (二)读懂作品的细节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微小的角度、事件,它们的出现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它们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

  比方说,人物细节的描写。这一点从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身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先说王熙风的穿着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再看她外貌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真的如林黛玉心中所想的“恍若神妃仙子”一样仿如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眼前,作者这样浓墨重彩地写王熙凤这个角色,当然也是体现人物的个性。还有就是贾宝玉了,在此章节,贾宝玉这个男主角也“粉墨登场”男女主角开启了难得的“相遇”,文章借林黛玉心中所想,写出了未见贾宝玉的“心中印象”一“鑫物”,跟王熙凤一样,宝玉出场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从一阵脚步响声先声夺人,古人十分强调礼仪.很少有人走路发出响声,但是贾宝玉却如此这般,断然是顽皮的人了,但是从服饰上的细节,“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外貌上的细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体态上的细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这一些细节上的描写都刻画了一个顽皮、多情的富家公子的个性特征。
 

 
  又比方说,场景方面的细节。作者借林黛玉的一双眼睛为我们勾勒了贾府的富丽堂皇,这些细节细细说来,有以下几点。

  1.宏伟的外观。林黛玉到贾府的途中,作者有意写她掀开帘子看到“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建府,可见,贾府也是了不起的存在了,而且“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等去大的建筑物或者装饰物,都是作者有意的铺陈,都是为了暗示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华丽的陈设。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我们看到了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房子,“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厕,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著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触—触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这些华丽的细节描写,又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

      因此,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设置都不是无心之笔,而是有意为之,我们在阅读的时侯要有全局的意识,细细品味作者的用意,你就能发现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前后的衔接,人物的结局也有一定的铺垫,对作品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