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为了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的研究状况,文章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以教育话语为主题的论文为统计样本,利用CiteSpace 6.1.R3可视化软件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成果远远超过党的十八大以前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且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也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话语;CiteSpace知识图谱;党的十八大

  最早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且以“教育话语”为关键词的文章是杨启亮教授发表的《论教学中的考试竞争误区》(《教育评论》,2001年第1期)。文章第一次结合中小学教育现象,使用“教育话语”一词,针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名目繁多的考试问题,以及仅以考试成绩排序等问题,指出“杜绝成绩排序,取消‘差生’以及与此相类的各种侮辱学生人格的教育话语”[1]。党的十八大以前,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章主要聚焦教育改革的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话语权等几个方面,每年收录的文章数量均不超过5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学界开展教育话语研究的逐步深入,教育话语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涉及的面十分广泛,但是鲜有运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话语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教育话语成果为统计数据,运用CiteSpace 6.1.R3可视化分析软件,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研究的关键词、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挖掘、呈现教育话语研究中的知识结构与脉络图景,并以此对该领域的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检索源,进入高级检索,主题输入“教育话语”,时间选择“2000—2022”,成果形式选择“论文”,得到检索结果121条,剔除综述和评论文章各1篇后,论文有119篇。因此,以119篇论文作为本文的样本。

  (二)分析方法

  CiteSpace 6.1.R3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一款科学图谱及知识可视化软件。该软件采用谱聚类的方法对共被引网络进行聚类,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以及若干研究前沿的发展历程。本次研究利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在CSSCI来源期刊中收集到的以教育话语为主题的119篇论文的关键词、高被引文献等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的研究热点主题及演化趋势。

  二、结果

  (一)年度发文量分析


  利用CiteSpace 6.1.R3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通过收集2000—2022年收录在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绘制出教育话语研究历年发文量柱状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的研究逐渐进入“快车道”,总体上发文量显著增加。除此之外,载文的刊物也从12本上升到了50本。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话语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对物质世界的追求超越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及对自身的关爱。面对学生的“现代性隐忧”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陷入了“意义危机”。

  在一百多篇核心期刊的文章中,孙丽芳和何祥林[2]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危机”探究》(《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6期)中给出了答案。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价值及意义的遮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正在当代社会中遭遇“意义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也指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意义共生’的旨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话语’的解构”三个方面,来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义危机’”。

  而潘晴雯[3]的《论教育话语维度的重设》(《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从教育话语的育人视角阐述了教育话语中的价值性维度、生活性维度、效用性维度三个方面的作用及换位思考面临的问题,让教育话语成为促使教育实施过程中双方相互理解的手段。这篇文章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尤其为教师的教育话语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从真善美的角度阐释了教育者的话语要富有情感;其次,要求教育者的话语要积极回应学生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精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教育者的话语要有目标性、引领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在包容的前提下,满足各类学生需求。

  这些文章对跨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解决了师生话语的问题,也从长远角度解决了教师成长、学科发展的问题。同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后,专家学者的研究更加务实,更接地气,正在“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二)数据分析

  1.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作者对学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术论文撰写、发表的必要内容。以119个样本文献为源数据,运行CiteSpace 6.1.R3软件,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文献知识图谱。

  从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话语权”“话语”“话语体系”“话语权利”“教育话语”“高校”的字号明显大于该领域中的其他关键词的字号。这说明这些关键词是国内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内容。盛红[4]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环境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林洁和马建青[5]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需,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黄戈林等[6]认为,“优化辅导员能力的进路就是要始终坚持‘对标党和国家要求’与‘贴近学生需求’的统一,努力实现‘话语自觉—话语能力—话语优势’的跃升,着力提升在中外融通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陈勇和李明珠[7]认为,“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是适应时代新变化的应然需要”。另外,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引领者,其思想政治觉悟、工作方法和技巧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因此,面对新时代大学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诉求,以及社会日益高标准人才质量的需求,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以及强化对大学生深度辅导的能力,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思想引领、发展指导的个性化、科学性和精准度[8]。
 

 
  如图3所示,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话语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七个分支:大学生、话语权、话语、话语体系、教育话语、话语权力、高校。按照时间顺序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话语关键词变化的时域分布情况。在大学生领域,2015年后的关键词是“思维方式”“话语转换”“生活化”“新文化”“新媒体”;在话语权领域,2015年后的关键词是“大学生”“优化”“新时代”;在话语领域,2015年的关键词是“话语权”;在话语体系领域,2015年后的关键词是“话语”“全媒体”“交流体系”“共生体系”,2022年的关键词是“建党百年”“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在教育话语领域,2015年的关键词是“话语体系”,2022年的关键词是“话语构建”“文化交流”“话语传播”;在话语权力领域,2015年后的关键词是“意识形态”“教育话语”;在高校领域,2015年前的关键词是“新时代”,2015年之后的关键词是“高等教育”“逻辑”。
 

 
  比较党的十八大前后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了蓬勃生机。无论是在研究分类方面,还是在研究主题方面,党的十八大以后的研究成果数量远远超过了党的十八大以前的研究成果数量,发表的相关成果涵盖了哲学、教育学、修辞学、逻辑学、政治学、传播学、人工智能、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2.高被引文献分析。高被引文献“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该学科学术研究核心人物及其分布等”[9]。运行CiteSpace 6.1.R3软件,勾选“被引文献”的选项,可以得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研究领域排名前5位的高被引作者及其文献,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著作被引率最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著作是新时代教育话语研究的行动指南,也是研究创作的灵感之源,指引着教育话语的研究走向深入。
 

 
  排名第2和第3的是两位年轻的博士,一位是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邱仁富博士,另一位是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吴琼博士。两位博士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角度,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发展、创新等问题,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例如,邱仁富博士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被引85次,下载1 503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被引99次,下载1 994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9期,被引76次,下载3 850次)3篇文章。吴琼博士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求实》,2008年第7期,被引64次,下载1 406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及其功能》(《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7期,被引57次,下载1 720次)2篇文章。可以说,两位博士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发表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以上述文章为例,邱仁富博士的3篇文章为被引率较高的文章,整体上命题具有逻辑性。第1篇文章作者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即话语的权力、话语描述和话语的价值问题。在第2篇文章中,作者分析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问题。在第3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展望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未来的发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具有“问题意识、学派意识、聚沙意识和创新意识”[10]。

  吴琼被引率最高的文章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及其功能》,文章分析了话语体系的基本结构,指出话语承载着“发挥政治动员与劝服、政策宣传与教育、舆论形成与导向以及价值建构与引导的功能”[11]。第2篇高被引文章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文章指出,通过转换话语语境、丰富话语的内容、拓展话语的方式等,可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研究及话语形式的创新[12]。

  侯勇(作为第一作者)被引率最高的文章是《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被引108次,下载3 724次),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及造成困境的诱因,提出了“创设话语主体互动模式、营造温情活泼的话语氛围、强化主流价值话语传播、建构多向互动的话语平台”[13]四条解决困境的对策。

  刘建军被引率最高的文章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被引162次,下载5 129次),文章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使用受教育者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话语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就必须做到话语娴熟、思想透彻、思维圆融[14]。

  通过分析邱仁富、吴琼、侯勇(作为第一作者)、刘建军4位作者被引率高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研究所得的成果。这既说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话语“求变”的重要性,也给出了变革的方法,进而拓展了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空间。

  3.高被引期刊分析。期刊是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载体,是学术交流与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15]。通过分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话语研究的相关文献,既可以了解CSSCI来源期刊的发文偏好,也有助于了解国内教育话语研究文献的发文状况,为学者撰写相关论文提供一定的帮助。概括而论,目前CSSCI来源期刊刊发的有关教育话语研究的成果不多,党的十八大以前刊发的教育话语研究论文仅有20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刊发的教育话语研究论文有99篇。进一步分析这些期刊的发文情况可以发现,即便是发文量最多的《思想教育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也仅刊发了22篇文章,也就是11年间平均一年刊发2篇文章。其次是《江苏高教》发文8篇,《思想理论教育》发文8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发文8篇,《学术论坛》发文5篇,《中国高等教育》发文4篇,这些期刊的发文量总和占党的十八大以来CSSCI来源期刊发文量的55.6%。可见,进一步推动教育话语研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这样才能促进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繁荣发展及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讨论

  (一)结论


  通过CiteSpace 6.1.R3可视化软件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话语研究领域虽然积淀不多,但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依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在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教育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也是目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发文量排在前4的作者中,仅有1位作者发表了《丰富创新中国梦的话语阐释方式》。这反映出在面对大学生“现代性隐忧”状态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教育话语体系的研究还需加强,急需找到中国方法和智慧。

  第二,在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119篇文章中,涵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16项,教育部攻关课题6项,中宣部课题1项,中央高校思政专项课题4项,各省社科基金课题22项,高级别立项课题成果占总刊发成果的67.23%。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三,未来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目前,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学者从政治学、传媒学、人工智能、修辞学、逻辑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教育话语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以邱仁富博士和吴琼博士为代表的年轻学者正在成长,而且他们也正处在学术的高产阶段,在他们的带动下,随着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话语研究一定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话语的研究。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基础教育在为本科教育输送拔尖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为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中学毕业生的任务,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一个人的青春期是在中学度过的,这个时期心理上的变化、电子产品的诱惑、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基础教育过度追求成绩,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更关注考试成绩。即使是问题学生,其教育也多由家庭承担,相较而言,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比较滞后。因此,基础教育的教育话语研究亟待加强。

  第二,建成“智造强国”,需要千千万万个能工巧匠。当下的职业中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这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培养基地。为了培养未来的能工巧匠,需要汇集一批专业人才,寻找其规律,进行专题研究、精准帮扶,为建成新型工业化、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本科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能否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因此本科人才培养尤其重要。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是基础教育遗留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辅导员、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工合作,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了解中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点,并与基础教育一线的政治课教师形成研究联盟,着力破解大学生的“现代性隐忧”状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从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大学生立志奋斗提供思想保障。

  总之,教育话语的研究起源于基础教育,经过几年的研究,成果涉及多个领域,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的教育话语研究仍然显得比较薄弱。对此,只有不同领域教育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的不同情况,对症研究,方能消除当下各级各类学生存在的困惑与迷茫。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论教学中的考试竞争误区[J].教育评论,2001(1):44-46.

  [2]孙丽芳,何祥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危机”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5(6):29-35.

  [3]潘晴雯.论教育话语维度的重设[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249-252.

  [4]盛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5-21.

  [5]林洁,马建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20(3):140-144.

  [6]黄戈林,周姮,秦东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征、运行逻辑及优化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145-149.

  [7]陈勇,李明珠.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优化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116-121.

  [8]盛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20(12):118-122.

  [9]苗松,袁润.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2000-2010)[J].情报科学,2014(1):98-103.

  [10]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9):37-43.

  [11]吴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及其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4(7):55-59.

  [12]吴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求实,2008(7):75-78.

  [13]侯勇,纪维维.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2):31-36.

  [14]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20-123.

  [15]林丽芳,林永煌.20多年来我国干部教育研究的轨迹、热点与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4):140-14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