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匹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体验式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基于此,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运用互动与沉浸教学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变成学生爱听的课程,从而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绝不能变成“干巴巴”的大道理宣讲。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把其变成学生爱听的课程。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不足,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倦感;其次,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知识传授方面,而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时间长、历史事件丰富,但囿于教材紧凑的篇幅、严谨的学术表达,学生难以通过阅读教材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互动与沉浸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把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营造出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互动性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多方面优势[2]。
首先,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造各种互动和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其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历史不仅仅是一段事实,更是一门需要分析、解释和评价的学科。在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与他人展开讨论。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他人的不同观点中获得启发。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最后,沉浸体验作为一种积极体验,是一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心理状态,个体获得该体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在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沉浸体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沉浸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沉浸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历史事实的认知。此外,在沉浸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调查,获取历史事件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升独立分析能力。
互动与沉浸的运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如何组织和引导校内外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如何平衡体验式教学和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既能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又能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具体路径
(一)新工具和技术的运用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是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可以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创造出互动且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成为创新教学工具的热门选择。通过VR等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感官沉浸认识历史,在“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江西理工大学在2018年成立了“VR+红色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以VR、AR、MR(混合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聚焦本地独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制作有关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多个VR场景,并将其成功融入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为体验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3]。教师可以运用超星学习通、在线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利用在线投票、在线问卷等技术手段开展各种互动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借此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其知识的共享和碰撞。
(二)多媒体展示的运用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运用是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提高学生互动性、兴趣和理解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多样、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等特点[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教师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
比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丰富的国内外图片资料和部分影像资料。针对“抗美援朝”这一内容,有大量的志愿军老兵、专家学者访谈视频可以使用。在讲抗美援朝的重大历史意义时,可以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意义。在讲述“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相关内容时,可以把新媒体平台中的海外华人在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时拍摄的短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些情感表达拉近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课堂的距离,会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遭受的深重苦难。
(三)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是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中的重要手段。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讨论指南或提供相关资料,让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具体问题。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在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侵略有功论”,先将学生分好小组,将预先整理好的观点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再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进行理论总结与升华。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总根源”这一结论。
在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角色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历史人物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学生依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模拟历史事件中的情景,开展对话和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5]。如在讲“五四运动”相关内容时,讲到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经典影视剧和历史资料,以5—8分钟情景短剧的形式在班上进行情景剧表演,一是表演巴黎和会会议现场辩论,二是表演五四运动爆发前北京青年学生代表大会发言场景,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伟大意义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可以设置辩论赛,让学生代表不同的历史人物或观点进行辩论,甚至互换角色和观点进行辩论。在实施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和反馈。教师可以提供即时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改进。
(四)实地考察教学
使学生直接置身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方,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往往比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论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地进行实地考察,比如中日甲午战争主战场之一的山东威海刘公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教学。登上黄洋界,重走挑粮小道,观八角楼,这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革命新道路创建的不易、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大。让真实的历史遗迹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较之单纯课堂书本教学与教师的讲述,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实地考察教学组织有一些注意事项:第一,要明确考察的目的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文物或地点;第二,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故事、情景模拟或问答环节,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第三,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和引导问题,让学生对即将参观的地点或事件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第四,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巩固教学效果。
(五)场馆参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些思政课堂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6]纪念馆、博物馆等场馆参观教学是互动与沉浸教学的重要手段,能较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各类场馆的展览涉及丰富的历史人、事、物的藏品,大都会成系列体系展示,有客观详细的介绍,甚至有声光电场景模拟,能够较好地还原特定历史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些场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进行场馆实地教学。场馆参观教学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设计场馆参观活动时应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规划,最大限度将场馆提供的相关展品、文物和资料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可以设计一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观展问答、展品解读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第三,可以让学生整理参观笔记,完成写作任务,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反思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所有新技术、新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要尽量利用各类型的教学资源,营造出更加生动和具体的教学环境;要考虑手段与案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分析实证结果并评估教学效果,持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周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验式教学逻辑与意义赜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8):181-184.
[3]宋昕.基于“互联网+”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设与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130-131.
[4]吴光辉,邱娟娟.理工类独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初探[J].大学教育,2014(7):117-118.
[5]贾秀堂.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的应用:以“角色扮演”为研究个案[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2):23-27.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4-05-1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