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新课标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定位为普通高中重要培养目标,强调高中英语学习应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为提升本校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与人文学科的融会贯通,以音乐剧电影《窈窕淑女》为材料依托,引入戏剧教学法,开发了跨学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窈窕淑女》。该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创性地融合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音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再现剧作中多学科元素的交互关系,实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学科融合;戏剧教学;《窈窕淑女》

  一、跨学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窈窕淑女》的开发背景

  (一)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定位


  在我国新课改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共同形成了中小学课程三级结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指出,除了国家课程,中小学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校本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社会新进展、关注国家与世界的相互关联性(教育部2023)。

  英语作为国际重要语言工具,在高中阶段的意义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20)。在高中开设英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有利于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的整体设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戏剧教学法与英语课堂教学

  戏剧教学法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表演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Zhang,X 2021)。从20世纪末开始,戏剧教学法因其能够迎合语言学习者对语境的需求、为语言学习者创设语言能力运用的多模态情境,被较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Hamilton&Mcleod 1993;Anderson 2012;Atas 2014)。

  在我国,徐俊(2011)指出,包括角色扮演、戏剧排演等教学手段在内的戏剧教学法在英语基础教育的课堂中能够起到诸多积极作用。谭松柏、李姗(2018)将戏剧教学法运用于《威尼斯商人》的校本课程中,通过让学生阅读并排演戏剧,得出该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了理解经典作品的具体语境,帮助学生提升了综合语言能力。王馨、詹蓓(2021)结合英语阅读教学与戏剧教学法,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创设剧本、亲身演绎,得出将戏剧教学融入阅读课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沉闷课堂氛围。赵磊(2021)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戏剧教学,让学生以对话形式呈现课本内容,对课文进行剧本续写、舞台呈现,并指出戏剧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素养,从单一学科学习走向跨学科融合学习,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颇具意义。

  (三)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

  跨学科学习指跨出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以此为抓手进行探索,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开展教与学。跨学科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知识碎片化和学科孤立的局限,从学科融合视角设计和重组教材与教学,从而达成不同知识与思维体系之间的整合与优化,使得各学科相辅相成,实现最佳教育效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与宽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跨学科教育作为对当代教育的革新,回应了当前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当前人类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张伟2014)。赵呈领、赵文君、蒋志辉(2018)以跨学科教育为宗旨,探讨了将高校理工科教育转变为STEM跨学科教育的可行路径,强调跨学科教育已成为新的教育范式。丁雪宁(2023)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三个维度阐释了跨学科教育的价值,提出跨学科学习应有明确的主题、学习目标及学习活动,并认为跨学科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契机。

  二、跨学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窈窕淑女》的开发与实施

  (一)《窈窕淑女》校本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用英语音乐剧电影《窈窕淑女》,以经典电影台词抄本作为辅助阅读材料,把戏剧教学法贯穿课程始终,设计了英语学科本位的跨学科校本课程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理解其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唯物史观下的阶级矛盾,在话语分析的指导下探讨语言的阶级性和言语行为与身份建构的相互作用,并赏析电影语言和音乐对人物社会阶级的塑造。学生在后续对音乐剧片段的改编、服化道具的准备、排练和演出中,将再现剧作中的英语语言文化、历史背景、艺术元素三者的交互关系,把单一的知识点通过音乐剧作品联系在一起,形成多元、多维知识网络,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跨学科核心素养。

  (二)《窈窕淑女》校本课程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获得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20)。

  语言能力指学生能运用听、说、读、写、看等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表达意义的能力,有助于开展跨文化交流。《窈窕淑女》作为一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伦敦的社会写实画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英语语言差异。主人公希金斯教授对上流社会标准语音的执着贯穿了整部作品,因而对该作品进行赏析能让学生在关注发音的同时,体会和欣赏语言的社会多样性。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学生还将有机会欣赏它的修辞和韵律,感知语言的多模态表现。此外,《窈窕淑女》关注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其深刻细致的人物独白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大量人物对白能作为学生的学习素材,发展认知、情感、交际等能力。课程后期的选段改编、排演环节更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平台。

  文化意识指在语言表意下形成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感受文化魅力。《窈窕淑女》校本课程能为学生搭建跨文化认知的纽带。通过对比外国音乐剧和我国传统戏曲的异同,学生能够了解多元文化,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另外,对音乐剧电影所处的社会巨变时代背景的赏析和根据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对选段进行改编、排演等活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跨文化能力内化于心。

  思维品质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体现的多元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在跨文化视角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校本课程以音乐剧电影《窈窕淑女》为载体,引领学生辨析英国社会语音、生活方式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差异性等语言和文化现象,对选段进行批判性讨论和有逻辑地改编,创作细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升华选段主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英语同其他人文学科的关联性,还能发展逻辑性、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掌握并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本课程能让学生意识到除了英语课本,观看、赏析音乐剧及改编、表演音乐剧也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小组项目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的方法,根据课程进度和要求,监控、评价、反思、调整小组进度和分工。此外,《窈窕淑女》这部经典英语音乐剧电影更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万花筒,它包含了历史、音乐、美术学科元素,让学生有机会利用英语知识技能拓宽人文社科知识面,促进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窈窕淑女》校本课程的学科融合分析

  学科融合课程是对学科知识关联性和整体性的体现,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网络。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交叉分布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前提。根据高中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及音乐剧电影《窈窕淑女》的跨学科特征,课程将历史、音乐、美术与英语学科进行融合,并基于英语学科立场进行学科核心素养交叉分析(见图1),其中字母“E(English)”、“H(History)”、“M(Music)”和“A(Art)”分别展现了英语、历史、音乐、美术四门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唯物史观”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是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则要求在思考时将事物放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与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因此,英语—历史跨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智,提升其思维水平,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并指导他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英语学科“思维品质”还与音乐学科“艺术表现”及美术学科“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交叉,都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同属艺术学科范畴,都突出“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感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理解其人文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这与英语学科“文化意识”核心素养融通,因而英语—音乐—美术跨学科教学能共筑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因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内部关联、相辅相成,故《窈窕淑女》跨学科校本课程不局限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与历史、音乐、美术交叉的六项学科核心素养,而是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更广泛地涉及了美术学科“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音乐学科“审美感知”核心素养,以满足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

  (四)《窈窕淑女》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本课程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每周都围绕核心学习任务展开,层次分明,逐步推进。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了解音乐剧及其发展史;

  2.掌握英语音乐剧《窈窕淑女》的主要情节、历史背景和主题;

  3.从跨学科视角分析三位主要人物的社会阶级和音乐剧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4.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对《窈窕淑女》选段的合理改编、表演前期工作准备、排练与汇演;

  5.客观公正对小组合作进行自评、互评,并对其他小组进行多维度评价。

  (注:本课程使用英语为课堂语言。)

  (五)《窈窕淑女》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以提升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设计了涵盖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从课堂互动、小组合作、选段表演、知识掌握、核心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评(见表2)。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和小组成员的自评与互评(见表3);终结性评价包含表演评价(见下页表4)、知识测试、学习心得体会,以及跨学科核心素养自我评价。所有项目得分都将按比例折算为课程总成绩。
 

 
  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及跨学科教学,量化学生在本课程中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成效,基于本课程所涉及的英语、历史、音乐、美术四门学科共十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用于衡量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自我评价”环节的考评量表(见表5)。在课程所有内容结束后,学生就跨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行自评。
 
 
  三、跨学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窈窕淑女》的教学启示与反思

  《窈窕淑女》校本课程是一次以培养学生英语、历史、音乐、美术多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有效跨学科教学实践。本课程没有局限在高中英语学科的框架之内,而是创新性地打破了单一学科边界,结合剧作历史背景、艺术形式,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音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窈窕淑女》这一以英语为基本学科立场的课程中汲取丰富的历史与艺术学科养料,获得核心素养的多元提升。

  在课程最后一周的“学习心得体会”写作环节中,学生表示“没想到在英语校本课上还可以欣赏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动人故事”“下课后意犹未尽,一直循环听里面的歌曲,情绪也跟随着剧情起伏”“原来英语音乐剧这么有内涵”“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将历史、音乐、美术知识学以致用”等。这展现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也体现了学生对跨学科教学的认同。

  未来,教师将继续完善本课程,潜心借鉴跨学科教学的成熟经验,大胆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让更多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荡出跨学科学习的涟漪,迸发学科核心素养互动的火花,实现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引用文献

  丁雪宁.2023.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课例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1):74-77.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2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M].教材〔2023〕2号

  谭松柏,李姗.2018.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威尼斯商人》的开发·实施·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55-57.

  王馨,詹蓓.2021.戏剧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66-70.

  徐俊.2011.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3):68-74.

  张伟.2014.跨学科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3):118-125.

  赵呈领,赵文君,蒋志辉.2018.面向STEM教育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3):106-112.

  赵磊.2021.教育戏剧与英语学科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7):20-24,57.

  Anderson.2012.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drama on elementary students’written language[J].Urban Education,(5):959-982.

  Atas.2014.The reduction of speaking anxiety in EFL learners through drama techniqu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76):961-969.

  Hamilton&McLeod.1993.Drama in the languages classroom[C].

  Zhang,X.2021.Assessing EFL students’writing development as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integrated use of drama-based pedagogy and SFL-based teaching[J].Assessing Writing,(50):1-1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