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户外活动是幼儿日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幼儿体能素质的关键环节。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能独立完成基础的户外项目。为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应重视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特别是要为大班幼儿投放其感兴趣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大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文章针对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讨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了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材料投放

  户外活动是幼儿日常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长不得少于1小时。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强化幼儿体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户外活动材料是指教师基于幼儿需求或年龄发展阶段,有目的、有意识地投放的活动材料。总体而言,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对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适宜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教师应加强对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究,立足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科学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教育优势,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泛指年龄介于5~6岁之间的儿童。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迅速,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从个性特征上看,大班幼儿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逐渐凸显,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情感波动。从社交层面来看,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项目或学习活动。同时,他们对规则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不仅自控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在集体活动中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维护活动的秩序。从身体发展层面来看,大班幼儿的身体机能逐渐稳定,运动能力日益增强,能完成一些较复杂的活动项目。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他们的投掷、跑步、平衡等技能表现突出,手眼协调和肢体配合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能独立完成大部分户外活动[1]。总而言之,5~6岁的大班幼儿在个性特征、社交和体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教师需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合理投放活动材料,以满足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一)激发活动兴趣,实现全面发展


  为大班幼儿投放丰富的户外活动材料能有效激发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进一步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丰富他们的活动体验。不同户外活动材料的功能虽各有不同,但对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球类运动可强化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大型器械能够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专注力等。总之,为大班幼儿科学投放户外活动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与幼儿的能力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二)发展社交能力,强化合作意识

  户外活动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需要幼儿主动与不同材料互动。从材料视角出发,充满趣味性与操作性的活动材料,能让大班幼儿主动与周围环境及同伴展开互动。此外,部分活动材料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幼儿不仅可以单独与活动材料进行深入互动,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就该材料一起互动、交流,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以跳绳、跳皮筋和球类活动为例,这些活动就需要幼儿间的紧密合作与配合。随着大班幼儿对此类材料的不断发掘,其合作、社交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高身体素质,强化教育质量

  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幼儿的体能水平。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大班幼儿会不断发掘各项活动材料,当面对全新的、新颖的活动材料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大班幼儿可以逐步积累丰富的运动技能,显著提升身体素质[2]。此外,多样化的活动材料还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质量。随着活动材料的增多,大班幼儿会主动探究各种活动材料的正确使用方式,逐步掌握不同活动项目的玩法与技巧,实现学习效果与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
 

 
  三、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材料特点,发挥教育功效


  活动材料的投放质量直接关系到大班幼儿的活动质量。幼儿户外活动中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教师在投放相关材料时应关注材料的基本特点,确保材料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需求,同时能发挥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尽管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多项能力,能独立参与并完成多种户外活动项目,但在面对难度过高或过于复杂的项目时,大班幼儿仍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情绪。对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教师可从简单性与安全性两个特点出发,分析不同活动的特点,确保所选材料既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活动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出材料本身的教育价值。

  在简单性解读中,教师需要对材料特点做出详尽分析。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以强化身体素质为主,因此,在运用简单性原则分析活动材料时,教师应关注材料在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例如,大班幼儿能快速掌握跳绳这一活动材料的操作方式,然而,对于挥舞棒这一活动材料来说,虽然操作方式也较为简单,但由于部分挥舞棒彩带长度过长,容易绊倒大班幼儿,因此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材料的长度,避免意外情况发生,确保活动材料能为大班幼儿带来积极的活动体验。

  在安全性解读中,教师需分析大班幼儿在运用材料时发生的各种情况。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在户外活动中会将材料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形态。因此,幼儿教师须在活动开展前分析各项材料的特点,并进行情况预测,以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当使用易拉罐制作高跷时,教师应对易拉罐的开口处做好封闭处理,避免幼儿在活动中被划伤。对于弹力绳这一活动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回弹力,可能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仔细检查材料的质量,避免因材料中途损坏而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总的来说,教师应全面预测可能的活动情形,深入分析各项材料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二)关注幼儿兴趣,保证活动质量

  让大班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户外活动是对活动质量的最佳保障。在投放户外活动材料时,教师应关注大班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根据他们的兴趣科学投放活动材料,以激发大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3]。这样,教师既能保障户外活动的教育质量,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教育作用,让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了开展户外活动的初衷。

  在兴趣捕捉中,教师可分析大班幼儿日常生活中讨论的话题,或关注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所选择的项目。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班幼儿会主动阅读有关球类运动的绘本故事,还会积极与同伴分享玩球经验,由此得知大班幼儿对球类项目具有较强的兴趣。基于大班幼儿的这一兴趣爱好,教师可在户外活动中增加球类运动材料的投放,如足球、篮球、保龄球、儿童羽毛球、儿童网球、海洋球等,以丰富的活动材料激活大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户外活动的教育质量。
 

 
  此外,教师可通过观察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行为来了解大班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并投放与之相关的材料。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班幼儿会将区域内的活动器械串联,开发新的活动项目,设置“闯关、竞赛”等运动项目。对此,教师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为大班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材料选择。比如,大班幼儿将攀爬架所在位置视为爬山的地方,教师可在攀爬架附近设置攀爬网、攀爬墙,为幼儿带来全新的活动体验;大班幼儿在沙坑中自行开展匍匐前行竞速赛,教师就可在沙坑中设置障碍物,提高游戏难度,丰富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形式。同理,教师还可以关注幼儿在其他运动中的表现,科学投放活动材料,让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由此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

  (三)注重材料层次,满足幼儿需求

  大班幼儿之间虽然年龄相仿,但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所呈现的活动效果也会有区别,这一现象源于幼儿间的能力差异。具体而言,大班幼儿的能力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例如,面对同一项材料,大班幼儿会选择不同的用法;面对同一项户外项目,大班幼儿会呈现出不同的活动情况[4]。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在材料投放中应注重材料的投放层次,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应围绕不同幼儿的活动状态和活动特点,科学投放活动材料。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大班幼儿肢体协调性较强,能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户外活动。对此,教师便可投放一些较为复杂、难度较高的户外活动材料,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攀爬网、攀岩墙等,以满足该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又如,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大班幼儿擅长平衡类游戏。对此,教师可投放秋千、荡船、跷跷板、滚筒等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再如,部分大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更喜欢一些便携性、易拿取的体育项目,对此,教师可为其投放便捷、简易的活动材料,如飞镖、飞盘、沙包、高尔夫、保龄球、空竹、体操棒等,以满足该部分幼儿的活动需求。通过分层次投放活动材料,教师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有效促进了户外活动质量的提升。

  (四)解读活动情况,调整活动材料

  幼儿的能力成长是一个动态化、发展性的过程,特别是在大班幼儿参与了各项户外活动后,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会经历显著的转变。为保证幼儿园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对大班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灵活调整活动材料的投放,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5]。在进行活动情况分析时,教师可从大班幼儿操作材料情况与大班幼儿活动质量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所总结的教育信息对活动材料的投放作出灵活调整。

  其一,教师可观察大班幼儿对不同材料的开发深度,如若观察到大班幼儿能对某一活动材料开发出不同的玩法,教师便可加强对此类活动材料的投放,利用丰富的材料为大班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

  其二,教师可观察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活动质量,如若观察到幼儿与当下的活动材料互动性不强,教师便需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调整,对部分活动材料做出取舍,进而保障大班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发挥出材料的教育作用。

  四、结束语

  教师作为大班幼儿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主体,应立足大班幼儿的发展实情,充分尊重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通过科学的材料投放,给大班幼儿带来更加积极的活动体验。在户外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大班幼儿的活动状态,确保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满足不同大班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需求,提高大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户外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实现户外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立卿.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3(30):13-15.

  [2]王静.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3(25):87-89.

  [3]郑隽斌.关于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5-7.

  [4]崔晓蕾.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2):78-80.

  [5]陈生琼.浅谈大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0):132-13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